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外抒情散文--情趣與理趣 教材篇目《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導學案 單元目標 1.積累識記本單元重要詞語。 2.2.學習景物描寫的手法,欣賞散文景物描寫的語言。 3.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欣賞散文的抒情手法。 4.了解選做題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題答題規范。 ...
教學目標: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續寫以練筆 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綠”的象征意義,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學設想: 從形式到內容逐漸突破,由品味體現作者感情的關鍵語句入手,通過看課題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結構、把握作者...
【設計說明】 《囚綠記》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單元的略讀課文。單元導讀指出所選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人生的豐富感受和深刻思考。這些作品……引領我們領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必修二的“表達交流”部分設計了《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征》的內容,并在其“話題探討”中指出“人類對于自然,也?..
學習目標: 1、通過課前自主性學習,把握本文的字音字形等基礎知識。 2、研讀文本,體會“綠”的象征意義,進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3、理解本文擬人、象征的寫作手法及作用。 4、深刻體會面對人生的困境,我們所應擁有的頑強不屈、勇敢面對的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 1、體會“綠”...
陸蠡 【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對抒情散文并不?..
囚綠記教案 課題計劃 一、課題《囚綠記》 二、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賞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賞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指導學生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學會運用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引導學生從品讀文章語言當中得到審美的享受,體驗學習的樂趣。 3、組織學生討論...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結構,體會象征手法的特點。 2、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關鍵詞圈點批注,欣賞品析,形成獨立的閱讀能力。 3、理解作者對“綠”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贊美,對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的贊頌。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特點,理解?..
教學目標: 1、從解讀題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2、概括作者筆下綠的特點,理解綠的象征意義。 3、多元解讀文章主題,感受優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綠的象征意義,感受優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感知、讀寫品悟 課時安排:一?..
教學目標: 1、抓住感情線索,把握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通過常春藤所寄寓的情感。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羨慕兩種人。 一種賦有豐盛的想象,充沛的熱情,敏銳的感覺,率真的天性。 ...
一、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落實答散文閱讀題的方法與思路。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文章線索、重要語句、表現手法、主題思想的提問總結答題方法與思路。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作者對綠摯熱的情感中感受他對生命的熱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抗敵精神的歌頌。 二?..
一、學情分析 《囚綠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課文,本單元主要學習寫景狀物散文,三篇選文對大地山川、風物美景做了生動細致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人生的豐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囚綠記》是在學習《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之后的課內自讀課文,《囚...
三維目標 1、理解文章思路,體會作者表達的深刻思想內涵。 2、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3、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力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2、體會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內涵美及其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學習目標】 1.積累字詞,了解文章結構,把握主旨。 2.反復讀文,體會作者的情感,感知散文的語言風格。 作者簡介 陸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臺人。現代散文作家、翻譯家。1931年畢業于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后與友人創辦泉州語文學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學教...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朗讀的方法...
團結初中 沈艷 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切入點是作者的情感,從情感入手了解文章內容,理清思路。在品析語言中真切的感受作者的情感,由產生情感的因素探究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讀書動筆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和捕捉重要信息的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知...
教學目標: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續寫以練筆 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綠”的象征意義,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學設想: 從形式到內容逐漸突破,由品味體現作者感情的關鍵語句入手,通過幾看課題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結構、把握?..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本文中的重點字詞,如“涸澈”、“揠苗助長”、“淅瀝”、“婆娑”、“猗郁”、“蕈菌”等。 能力目標:1、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及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想思考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的方法。 2、能揣摩抒寫綠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綠的內涵。 3、能通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本文中的重點字詞,如“涸澈”、“揠苗助長”、“淅瀝”、“婆娑”、“猗郁”、“蕈菌”等。 能力目標:1.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及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想思考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的方法。 2.能揣摩抒寫綠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綠的內涵。 3.能通過?..
一、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把握作者的情感線索; 2、學習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把握所描寫之物的象征含義; 3、聯系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歌頌堅強不屈、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民族精神的歌頌。 二、重難點 1、掌握文章中物的象征含義;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即凝聚著作?..
一、導入 同學們,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比如紅色,代表著熱情;藍色,代表憂郁;紫色,代表高貴;白色,代表純潔……如果要我們用一種顏色來代表生命,你們會選擇什么顏色? 綠色。 是呀,綠色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現在卻有人要將它囚禁起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學會運用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 2.能找出作者抒寫綠的形象的語句,探究綠的內涵。 3.能通過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說出綠的新的含義。 4.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教學目標: 1、 圍繞“綠”,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2、 找出“囚綠”后“綠”的形象的句子,說出“綠”的特點,探究“綠”的精神。 教學重點: 找出“囚綠”后“綠”的形象的句子 教學難點: 說出“綠”的特點,探究“綠”的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
(兩課時) 一、詞語積累: 瞥見了截爽直涸轍急不暇擇揠苗助長...
《囚綠記》學案導學 【目標導航】 【學習提示】 1、知識目標:熟讀課文,體會象征手法的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將“綠”擬人化,來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把握作者寄托于綠的豐富的情感內涵:①對“綠”永不于屈服黑暗的精神的贊美;②對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的贊頌;③對破壞?..
[學情分析] 在必修一的學習時,學生曾接觸過“品人與品文”類現代散文,如《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等,學生對于寫人記事類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本課之前也學習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學生對寫景抒情類散文也有一定的認識。 [文本定位] 《囚綠記》是人?..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2)能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作者囚綠的經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題;品味本文淳樸清麗的語言。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由“愛綠”到“囚綠”再到“釋綠”的?..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題,在多元解讀中感受作品的生命力。 過程與方法:品讀文章的優美語句,注重審美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光明、自...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以感情為線索組織材料的寫法,體味散文隱含意的方法,領悟意境美。 2.學習本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特點,掌握景物描寫抓住特征的能力。 3、領悟課文的社會意義、政治意義。 ...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王寶杰輯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囚綠記(一) 設計人:朱倩 教師寄語:生長、自由是生命原始的本質牲征,禁錮和壓制,是對生命的摧毀和毀滅,生命需要放飛。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領略文章深邃的意境,提升審美品位。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顧與"綠"有關的詩?..
松滋一中2013屆語文導學案 《囚綠記》學案 編稿:審稿:編寫時間: ...
教學目標: 1.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 3.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重難點: ...
《囚綠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2)能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作者囚綠的經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題;品味本文淳樸清麗的語言。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的方法,使...
學習目標:1.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法。3.反復讀文,體會作者的情感,感知散文的語言風格。 學習重點: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
馬蓓 囚綠記 陸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2.學習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想思考的語句)入手把我主旨的方法。 3.態度情感價值觀:聯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優美。借助于多讀,讓學?..
教學要點: 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情感 學習散文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了解本文結構上特點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方法:閱讀討論 教學關鍵詞:結構詠物言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尋找重要信息,了解結構特點 一、閱讀提示  ...
課題作者 囚綠記(陸蠡)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借物抒情,從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發的感情。 2、品味語言,學習從體味關鍵詞、句入手把握主旨的閱讀方法。 3、聯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點&...
課題 囚綠記 教學目的 一、知識教育目標:1.學習本文以感情為線索組織材料的寫法。2.學會體味散文隱含意的方法,領悟意境美。 二、能力培養目標:1.理解作者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題,在多元解讀中感悟作品的生命力。2.通過學習,掌握景物描寫抓住特征的能力。 ...
教學思路:導入――作者及寫作背景――字詞――文章抒情線索――為什么戀綠囚綠釋綠思綠,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蘊含了什么樣的啟示(喜歡的語句體會)――質疑探究――總結――拓展――作業 《囚綠記》教案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
囚綠記 唐艷陽 教學設計思路 《囚綠記》是新課程必修2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這篇課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脈絡為“經”線,以探究文章主旨為“緯”線,在經緯線索中體會散文的魅力,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作者情感脈絡,進而分析文章主旨...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標:學習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題,品味本文淳樸清麗的語言。 3. 情感目標:理解中華民族不屈服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由“喜綠”到“囚綠”...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通過圈點關鍵詞句概括行文脈絡。 2.能揣摩抒寫綠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綠的內涵。 3.能通過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說出對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正確理解綠的內涵和寫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作家巴金曾這樣評價他,說他...
尹旭輝 【教材分析】 《囚綠記》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后?..
教學目標: 1.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學習本文借物抒、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3.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重難點: &...
一、 導語: 綠色象征希望,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眾生喜愛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之色,而當綠色被囚禁,生命之色變得暗淡,枯黃之時。我們又作何感想呢? 二、 理清文章抒情線索。 全文表面上是按時間順序,但是從深層次看應該以情感流動為線索。 情感脈絡:愛綠--賞綠-?..
《囚綠記》教學設計 作者:金改紅 一、 新課導入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這位作家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譯家陸蠡。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
《囚綠記》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 圍繞“綠”,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2. 找出“囚綠”后“綠”的形象的句子,說出“綠”的特點,探究“綠”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陸蠡。作家曾這樣評價他,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說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借物抒情,從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發的感情。 2、品味語言,學習從體味關鍵詞、句入手把握主旨的閱讀方法。 3、聯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難點: 學習并領會作者運用象征手法從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