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走幫服”活動是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的現實需要。yuwenmi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心得體會,歡迎欣賞與借鑒。
局開展走幫服活動心得體會【篇一】
經過三天走訪,除一戶拆遷外出打工無法聯系外,其余43戶均有接觸,從目前歸納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需求:第一,基本生活保障,除兩戶因特殊情況未繳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不享受相關待遇外,大多數人對目前的基本生活保障感到滿意,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普遍感到就醫不太方便,其中有兩戶因病致窮;第二,精神文化方面,從前農村廣播利用率較高,老百姓一大早就可以從村大喇叭中感受到生活的激情,現在由于廣播臺落敗,普遍感到生活比較冷清,缺少文化知識,盼望送戲、送法下鄉;第三,基礎設施不完善,總體印象是欠賬太多,全組大概還有15戶沒有享受到通達工程帶來的便利,出門還是泥土路,村民江桂春的老婆感慨“嫁到北景莊三十年,就沒走過好路過!”盡管該組已列入農業資源綜合開發項目區,但仍有少數田生產不方便,灌水困難;西南角南北向廢溝塘填埋不徹底,有五個溝塘常年干涸,看不見魚看不見水,毫無生機,期盼能將就近溝塘連接,方便生活。部分路口需增設明細交通標志,防止撞車。
三天走訪,老百姓對目前的基本生活滿意度尚可,普遍反映,目前基本生活都有保障,只是由于收入高低,有一定的差距感,同時普遍存在幾種擔憂:一是由于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導致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都是60歲以上人員,將來如果田畝不實行托管或者大戶種養,基本沒人懂得農業基礎知識,農業將會萎縮乃至無法正常進行耕種;第二,由于青壯年大量外出,留守兒童的照看以及大量家務的干擾,讓在家勞作的人普遍感到焦慮:一是無法輔導小孩作業,二是在外子女對父母在家庭教育以及生活方面的期望值過高,加之溝通聯系少,普遍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第三,隨著年齡的增長,傳統娛樂文化又偏少,普遍感到需要“送醫、送法、送文化”下鄉,期盼“走幫服”活動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
局開展走幫服活動心得體會【篇二】
作為村干部、黨員領導,平日里多得是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時候,但一般都是因為工作,實際缺少溝通及交心的機會。自“走幫服”活動開始以來,通過詢問近況,拉家常,深入了解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也真實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推進了兩者之間的聯系。
3月29日,人大辦公室工作人員來到德字村9組進行“走幫服”活動,村民張麗菊聽說此事便急匆匆得趕來,人大辦公室工作人員顧主任自然上前問其緣由,原來是因為占補平衡的遺留問題,現在好幾戶人家排水成了難題,顧主任仔細詢問了具體情況,了解了問題所在。過后立馬將這件事反映給了德字村村委會,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村支部書記陳永逵非常重視這件事,并派包片干部張柳華實地查看,在與挖機老板溝通后,保留小路的正常使用,開了一條小泯溝,并埋好管子,解決了排水問題。
“走幫服”活動并不是階段性的,也不能算作工作,我們要把“走幫服”深入到平日的工作中,讓“走幫服”成為日常習慣,堅持“走幫服”,全心全意為村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局開展走幫服活動心得體會【篇三】
與群眾同坐一張板凳
與企業家共進一車間
用百姓的語言談論茶米油鹽
以企業家的眼光分析轉型發展
在高新區這塊大地上
活躍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
走村入戶,他們用真情感悟百姓生活的千姿百態
田間地頭,他們用真心聆聽人民群眾的內心呼聲
深入企業,他們用真意解決企業業主的實際困難
他們,不是別人
正是我們市、縣、區的黨員干部
開展富民強企奔小康“走幫服”活動
用實際行動打通與百姓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更多相關心得體會推薦:
2.社區走幫服活動心得體會
4.走幫服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