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忠孝兩全。語文迷小編為您分享孝道感悟心得,快來看看吧!
【1】孝道感悟心得
“孝道”文化是中國特有的,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孝”字。“孝”是一個會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孩子攙扶著長著長長胡須的老人。百善孝為先,于丹《字解人生》中認為:中國的孝就是一個孩子愿意用自己的行動扶持自己的長輩,讓老人既能安身又能安心。
那么如何才算是孝呢?我認為一是要善于繼承父母的志向,就是繼承父母追求志向、努力前進的精神,拋棄父母性格中的缺點弱點,發揚父母的長處優點;二是善于傳述父母的事跡,就是記住先輩創業的艱難,體會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教育下一代理解先人的奮斗歷程。
孝是人類天生的情感,具有無可爭議的正當性,因此我們必須及時行孝。及時行孝,就是要懂得時間有限和珍貴。總以為來日方長,總以為機會常有,卻不想,人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親情也是永遠無法完全回報的。一個“孝”字,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長不遠的路。倘若總是忙于功名利祿,忙于權勢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遺忘了親人,等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只有追悔莫及了。
及時行孝就是要重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孝順父母,談不上轟轟烈烈。一顆孝心,平平常常就可以。很多時候,在子女眼里根本就無關緊要的細節,在父母心里卻可以掀起驚天波瀾。所以,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里唱的,哪怕是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爸爸捶捶腰背揉揉肩,老人家都會有極大的滿足感。一聲問候,一次閑聊,一頓晚餐,一次出游……只要我們有心,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時每刻,都可以去傳遞我們發自內心的愛。
及時行孝就是要勉勵自己勤奮和上進。幾乎每一個人都在心里向父母發過“孝”的宏愿——這輩子一定要感恩父母!愿望當然是好的,可恰恰是這個好的愿望讓我們誤以為:要行孝,就是要出人頭地,就是要功成名就,就是要衣錦還鄉,就是要風光無限。殊不知,在父母那里,當總統的兒子和種土豆的兒子是一樣的,而在“孝”的天平上,豪宅與瓦房,美味與粗糧,華衣與襤褸,都是等值的。只要我們健康、平安、努力、上進,父母就會無限的寬慰。如果我們還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作為,有所貢獻,那他們就更加知足了。
【2】孝道感悟心得
世界上有一種人,和你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千萬次囑咐你要多穿件衣服,多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覺得很煩,卻也很溫暖;缺錢的時候,他(她)總會說些賺錢不易之類的話來訓你,但又得把錢給你,這種人,就是父母。父親和母親將愛的光輝灑向兒女,照亮兒女的生活,作為兒女拿什么奉獻給你們的父母?
僅僅有孝心遠遠不夠的。孝心沒有具體內容,語氣溫柔、一聲問候,一個祝福,甚至一個眼神,一絲掛念或許會成為父母永遠溫馨的回憶。在中國,孝心歷史悠久,兒女的孝心,能使父母精神煥發,身心健康,延年益壽。有首這樣的歌:兒是葉,父(母)是根,常思養育恩,父(母)子情似海深……多么感人的意境啊!但愿人人都為自己留下一條后路吧!
又曰“子不孝父之過”。看來對晚輩的“孝道”傳統教育成為現代人當務之急。在當今獨生子女的年代,父母往往溺愛嬌慣自己的孩子,都順著孩子的個性,稍微不如他意,就不堪忍受了。任他安逸享樂,教他奉養父母,就不習慣了。孩子有不對之處,父母不忍心斥責他,所以就敢頂撞父母,這些嬌寵的習氣,對孩子人生道路設下了障礙。父母之過例子甚多,后人何不引此為鑒?長此以往“父將不父、子將不子也!”
岳飛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與父母的言教身傳分不開的。岳飛跪膝刺身“精忠報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潘長江說“為人不孝愧為人”,斯琴高娃說:“閱歷、名氣算個什么?在父母面前我永遠是個孩子”,還有我的許多同事朋友,耳聞目睹了他們對老人的親情孝道,這樣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
【3】孝道感悟心得
更多熱門文章:
7.2016關于知恩孝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