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第五中學2017屆高三語文4月階段性自測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青紗帳是屬于北方的,它粗獷、豪放、壯闊,像北方漢子一樣頂天立地。青紗帳是在盛夏時節形成規模的,一人多高的玉米、高粱,士兵一樣列隊而立,一列列,一排排,一片片,齊整而又(嚴密/周密),像綠色的帷帳。一直到立秋,青紗帳(恪守/堅守)著陣地,北方的沃野上鋪展開來的全都是密不透風的青紗帳。那是土地史上最綠的時代,綠得水泄不通,①波瀾壯闊。風過時,綠波起伏,仿佛綠綢一般蕩漾著。
不了解青紗帳的,總以為那里面太過神秘,深不可測,是抗戰時代游擊健兒逞英豪的地方。還有人以為,青紗帳會收留太多的秘密甚至陰暗。其實,古樸的小村中簡單寧靜,青紗帳只是為鄉村增添了一種幽靜安然的色彩,絲毫沒有什么神秘可言。青紗帳,是人們辛勤耕耘后迎來的大自然的慷慨饋贈,那里面藏著的是豐收的喜慶和果實的香甜。親親的青紗帳,也是我們的樂園。
小時候,我喜歡站在高處俯視壯闊的青紗帳。秋風起,我和伙伴們攀上高高的土坡,居高臨下,揮著手臂在風中高呼:“風兒風兒好涼快,莊稼莊稼快熟咧……。②”青紗帳好像聽到我們的呼聲,發出“唰啦啦”③的聲響,似乎是在回應我們。青紗帳里,玉米、高粱們亭亭玉立,④迎風而動,它們修長的葉子搖擺著,仿佛長袖善舞的女子。那么多玉米、高粱,站成了無比壯觀的青紗帳。居高臨下看青紗帳,只覺得眼前綠色奔涌,波瀾壯闊。如果不是在高處,人會(湮沒/淹沒)在綠海里的,找都找不到。
1.文中加點字的讀音、字形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獷(kuàng) 帷帳 B.逞(chěng) 水泄不通
C.饋(kuì) 悠靜 D.應(yīng) 亭亭玉立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嚴密 堅守 淹沒 B.周密 恪守 淹沒
C.嚴密 恪守 湮沒 D.周密 堅守 湮沒
3.文中畫線處的標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下面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人們逐漸意識到, , , 。 , 。 。
①說到底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創新能力
②除了用一組指標來評價其發展水平
③觀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
④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現在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⑤這種“社會動力”決定了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
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續推動發展的“社會動力”
A.⑤①⑥②③④ B.⑤⑥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⑤②⑥ D.③②⑥⑤①④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打車軟件為乘客和司機搭建起溝通平臺,方便了市民打車,但出租車無論是否使用打車軟件,均應遵守運營規則,這樣才能維護相關各方的合法權益和合理要求。
B.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強,對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眾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誘導,從而產生思想上、行為上的偏差。
C.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文物修復技術,圍繞著現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間的對照互動為核心命題,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復專家們的工匠精神。
D.中美兩國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諸多全球和地區事務中擁有廣泛影響力。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中國傳統美學所講的“意象說”主張“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任何一件美的文藝作品,其本身或為聲色,或為言詞,都是有“象”的(“在場的東西”)。能體悟到“象外之意”“詞外之情”,就是一種美感。此種美不是低層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層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說”突破了美在聲色之類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為美的本質內涵,不僅值得中國美學繼承和弘揚,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學借鑒。
但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達到此種美的境界呢?“意象說”沒有做論證。我根據“萬有相通”的哲學本體論認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無盡的聯系之網的結晶。這背后無盡的聯系之網,說得通俗具體一點,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會歷史背景等。我們對一件作品的欣賞,不過是把凝聚在作品這一點“在場的東西”中無盡的內涵(“不在場的東西”)展現在想象中,點點滴滴地加以玩味;不過是回歸到形成作品的母源,從母源中,我們對作品獲得了一種“原來如此”的醒悟,從而產生了一種滿足感。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美的愉悅”“美的享受”。這種愉悅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娛樂或感性的滿足,而是精神上的滿足,思想上的滿足。
杜甫的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點在場的東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東西,則是什么都“不在”。正是這什么都“不在”構成這“在”的內涵(此即司馬光的解讀:“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我們欣賞這詩句時,就回歸到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涼。但這里的凄涼絕非現實生活中的凄涼可以比擬,它是審美意義下的凄涼,它超越了現實生活中凄涼的現實性,給欣賞者引發了一種對“在”的內涵的醒悟,這種醒悟就是審美的愉悅感,給人以“美的享受”。梵高的畫《農鞋》,為什么能引起人的美感?海德格爾做了生動的說明:是農鞋這點“在場的東西”引發觀賞者回歸到了其背后一系列“不在場的東西。’_一農夫為了面包而日日夜夜地在崎嶇的道路上奔波,一年四季風風雨雨對農夫的摧殘,以至社會的貧窮、落后、不公,等等,這些都是構成農鞋上幾個破洞的母源。觀賞者正是從這一回歸中獲得了某種醒悟,從而也得到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滿足。我們經常愛用“玩味無窮”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我們對一件優秀作品的欣賞!巴嫖丁敝阅苓_到“無窮”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隱藏在作品背后“不在場的東西”是“無窮的”。
中國傳統文化重含蓄之美,其實就是把作者的情或意隱藏在作品的表面形象或言詞背后,讓鑒賞者自己去領會、體悟,從而獲得一種醒悟的滿足感。
(摘編自張世英《美是“玩味無窮”的精神愉悅》)
6.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傳統美學的“意象說”,在今天仍然有價值,不僅值得中國美學繼承和弘揚,而且值得世界美學借鑒。
B.文藝作品的作者運用“萬有相通”的理論,把形成作品本身背后的人、事物和社會歷史背景等凝聚成結晶,創作出美的作品來。
C“在場的東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不在場的東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D.如果隱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在場的東西”是“無窮的”,那么這個作品欣賞起來就可能給人一種“玩味無窮”的感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欣賞一件美的作品,通常是展開想象,把凝聚在作品背后無盡的內涵,一點一滴地進行仔細體味。
B.欣賞作品時,能夠獲得一種“原來如此”的醒悟,這“原來如此”就是指回歸到形成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
C杜甫詩句中的“山河在”是作品中的“象”,這“象”的內涵,就是司馬光的解讀:“山河在,明無余物矣”。
D.《農鞋》畫里的農鞋上的幾個破洞,之所以能使觀賞者得到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滿足,是因為“象”外有“意”。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傳統美學所說的美的本質,不是指聲色之美這類低層次的感性美,而是指意境美、精神美這類深層次的美。
B.深入到美的作品的“象”外之“意”中,才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思想上的滿足,即感受到 “美的愉悅”“美的享受”。
C有些美的作品中的凄涼與現實生活中的凄涼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前者具有審美意義,使欣賞者產生審美的愉悅感。
D.把“在場的東西”隱藏在表面形象或言詞背后的作品具有含蓄之美,領會到作品中的情或意,是一種深層次的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彭韶,字鳳儀,莆田人,天順元年進士,錦衣指揮周或,太后弟也,奏乞武強、武邑民田不及賦額者,籍為閑田。命韶偕御吏季琮覆勘,韶等周視徑歸,上疏自劾日曰:“真定田,自祖宗時許民墾種,即為恒產,除租賦以勸力農。功臣、戚里家與國咸休,豈當與民爭尺寸地。臣誡不忍奪小民衣食,附益貴戚,請伏奉使無狀罪!笔枞,詔以田歸民,而責韶等邀名方命,復下詔獄,言官爭論救,得釋。
孝宗即位,召為刑部右侍郎。嘉興百戶陳輔緣盜販為亂,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遣韶巡視。韶至,賊已滅,乃命兼全都僉史,整理鹽法。尋進左侍郎,韶以商人苦抑配,為定折價額,蠲宿負。憫灶戶煎辦、征賠、折閱之困,繪八圖以獻,條利病六事,悉允行。弘治二年秋,還朝。明年,改吏部。與尚書王恕甄人才,核功實,仕路為清。彗星見,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損。因請午朝面議大政,毋只具文。已,又言濫授官太多,乞嚴杜幸門,痛為厘正。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四年秋,代何喬新為刑部尚書。故安遠侯贓敗至數千兩,征僅十一。以其母訴免。御史彭程以論皇壇器下獄,韶疏救,因極陳光祿冗食濫費狀,乃命具歲辦數以聞。荊王見潚(朱見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內官、苗通、殺人,減死遣戍。昌國公張巒建墳逾制,役軍至數萬。畿內民冒充陵廟戶及勇士旗校,輒免徭役,致見戶不支,流亡日眾。韶皆抗疏極論,但下所司而已。
韶蒞部三年,昌言正色,秉節無私,與王恕及喬新稱三大老,而為貴戚、近習所疾,大學士亦不之善。韶志不能盡行,連章乞休,乃命乘傳歸。月廩、歲隸如制。明年,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喬新、強珍、謝鐸、陳獻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報。又明年,卒,年六十六。謚惠安,贈太子少保。
(《明史列傳第七十一》)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籍為閑田, 籍:沒收
B.功臣、戚里家與國咸休, 咸:都
C.為定折價額,蠲宿負, 蠲:免除
D.昌國公張巒建墳逾制, 逾:更加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言官”主要負責監督與上諫。言官的權利算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明朝,言官甚至令皇帝都無可奈何。
B.“百戶”,金初設置,為世襲軍職。元代相沿,設百戶為百夫之長,明代衛所兵制也設置了百戶所。
C.“遣戍”是放逐罪人至邊地、軍臺戍守。如《史記》“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D.“乞休”為自請辭去官職。古代辭官退休有很多別稱,如致仕、乞身、解印、超擢、初衣、掛冠、釋冕等。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彭韶忠于職守,不畏權貴。他接受皇帝的命令,與季琮重新審查沒收民田一案,陳述事實,反對權貴與百姓爭奪尺寸之地。
B.彭韶臨危受命,體貼民情。他在陳輔攻陷府城大肆搶掠時,接受朝廷巡視任務,到任時,盜賊已被殲滅:他同情商人、鹽工的苦楚。
C.彭韶極力上疏,直言勸諫。他也極力陳述光祿寺供品過度浪費、百姓冒充陵廟戶及勇士旗校等事,皇帝卻對此不理不睬。
D.彭韶不徇私情,郁郁寡歡。他在刑部任職,因秉持節操與王恕、何喬新并稱三大老,為貴戚、大學士排擠,不能施行抱負。
12.請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彗星見,上言宦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三 總復習 高考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