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封前
2017上海高考壓軸卷
語 文
考生注意:
1.本場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2.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卷共7頁,答題紙正反面。
3.所有作答務必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區域,不得錯位。在試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一、積累應用10分
1.填空題。(5分)
(1)《蘭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語句化用了《_________述而》篇中的“樂以忘憂,__________”。
(2)白居易描寫“賣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兩鬢蒼蒼十指黑”,他在《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描摹粗弦、細弦彈奏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選擇題。(5分)
(1)下列對聯,最適合祝賀老師70歲壽辰的是( )(2分)
A.碧桃獻歲宜家受福,花甲逢春獲壽延年
B.為學有宗古稀成慶,誨人無倦恩重及門
C.樂道安貧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澤猶存
D.執掌教壇垂七十載,栽培桃李滿三千株
(2)下列各種表述中,語言得體的一句是( )(3分)
A.某校學生會的科普小報征稿啟事中說:“由于我們的思想水平有限,本報難免有缺點和錯誤,歡迎批評指正。懇切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幫助我們,為辦好《科學小報》盡一點綿薄之力!
B.某飲料廣告將在廣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這樣寫道:“……該飲料(系成人飲品)中含有致癌物質,可以調節人體循環。特向全國誠招經銷商,歡飲垂詢。”
C.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主持人趙保樂說:“最后,感謝嘉賓黃格選和我們一起度過了這段歡樂的時光,也祝賀他榮幸地加入我們綜藝之友俱樂部!
D.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參加香港一寺廟大佛開光典禮時,面對媒體的提問榮幸地說:“誰搞‘三違背’,定會苦海無邊,罪過!罪過!誰搞‘三符合’,自是回頭是岸,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二、閱讀7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3~8題(16分)
談談數字化書寫
劉皓明
①書寫方式在文學乃至文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至今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在書寫方式已經進化到數字化的今天,我跟用中文寫作的絕大多數人一樣,直接在鍵盤上輸入漢字。比起中文計算機化的初期,現在的輸入法使用起來方便了很多。但我恐怕這樣的方便主要來自計算機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處理器的速度、內存的擴大等等--而不是輸入法本身有了多大改進。我甚至覺得,這幾年各種中文輸入法在語言水平上不進反退,以至于如今坐在計算機前寫作就像從塌方的房子里搜尋財物,灰頭土臉,費力地撥開錯字的瓦礫和臟話的污穢,把埋在里面的東西刨出來,然而無論怎樣擦洗,遭此劫難的幸存物上還是有污漬。
②我用過的漢字輸入系統近年來有兩種,應該也是今天最廣為人使用的那兩種,而且我只用拼音輸入法。作為學者,漢字輸入系統的用途對我來說主要當然是學術寫作,但是如今用通用的漢字輸入系統打任何業務文件,無論是學術的還是其他一般性的公文,都很費勁。因為按照拼音打出的字詞,排在前列的有大量的字或詞條是網絡語、臟字、表情圖甚至是內容猥褻的圖案。
③我不知道漢字輸入軟件在業務性(相對于娛樂性)的使用上占全部使用的比率是多少,是否娛樂性而不是業務性的使用占了全部使用的絕對多數,也不知道使用者的年齡分布和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是不是二十五歲以下的占絕對多數,但是我所接觸的幾種主流漢字輸入法肯定主要是為青少年娛樂設計的,是網吧風格的、混混兒風格的、網癮患者友好型的,但絕不是服務于成年人乃至青少年從事其各自業務和用于學習的。
④這種狀況跟我所熟悉的英語德語計算機輸入狀況乃至更廣泛的社會書寫規范化的相對嚴格形成鮮明對比。誠然,英德等西方語言除了手機輸入法有文字聯想功能外,計算機文字輸入的確都是一個個字母的輸入,不像中文這樣需要拼音輸入然后在大量的同音字詞中選擇正確的字詞。但是英德文字輸入軟件帶有拼寫檢查、語法檢查、同義詞近義詞詞庫等功能,這些功能類似于中文輸入法的聯想功能的地方在于,兩者都體現了產品生產者在語言規范標準上的立場與政策。兩者之間不同的,則是這些西文軟件絕不像中文輸入軟件那樣,努力迎合任何一種新的口語和網絡語的語用潮流而無視語言學家們制定的標準語言規范,更不會推廣臟話。
⑤如果網絡語乃至臟話泛濫旨在迎合年齡和教育水平處在低端的用戶,旨在服務于業務性應用的功能也同樣問題重重。我這里不想說詞庫中的詞組常常包含錯字、非詞語組合大量出現在詞庫等等情況,只想說說繁體字的問題。由于需要引用古籍,我常常要輸入繁體字,但是繁體字庫中錯字連篇。比如最常用的字“爲”,無論拼音輸入后的首選字還是含爲字的多音節詞,都被設計成“為”,甚至所有以這個字為偏旁的漢字例如“僞”、“潙”等也都用這種異體繁體字。這樣的混亂不僅見于網絡,連正式出版的古籍都這么印,例如新近出版的《杜甫詩全集校注》。僅次于“為”的繁體字濫用大概要屬“著”,被用來取代一切“著”字。據我所知,這種混亂的原因主要是在字體選擇和設計上依從了臺灣地區流行的字體,而臺灣地區使用的繁體字體又常常受到日文簡化漢字的影響,“為”應該就是依據“爲”的行草字體簡化來的,而不是依從了語言文字學的經典和機構。
⑥眾所周知,語言是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和變異的,但是在成熟的現代社會里,語言就像任何流通物品一樣,是被規范甚至是被立法的。這些規范和立法總的來說偏向于保守,它會有選擇地承認和接受伴隨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所產生的新名詞新術語,但是絕不會承認、鼓勵、散布網絡俗語、臟話、不規范縮寫簡稱等等語言污染。的確,沒有任何機構可以阻止人們在口語中發明和使用新俚語新俗語等規范之外的語言,而且也實在沒有必要阻止。但是一旦進入書寫,情況就不一樣了。早在一個多世紀前,H.W.Fowler和F.G.Fowler在其名著《標準英語》(The KingEnglish)中就說過,俚俗語(slangs)除了在對話里外不應該出現在寫作中,這話我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效。
⑦當然今天的情況復雜些。在數字化書寫的今天,并非所有數碼輸入的文字都是寫作。社交媒體的文字輸入的確就是口語對話的另一種形式而已,算不上是寫作。但是使用WORD等文件軟件時的文字輸入則都應是這種或那種形式的寫作:無論寫的是應用文,記敘文、論說文,還是文學?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三 總復習 高考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