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學情檢測
班級: 姓名:
第一部分(48分)
1.閱讀下面文字,根據拼音把相應的漢字依次寫在田字格內。(4分)
《全唐詩》卷zhì浩繁,內容宏富,共收錄唐代詩作近五萬首。由清康xī年間兩淮巡鹽yù史曹寅奉旨于揚州天寧寺設局刊刻。寫、刻、校、印精良,是揚州雕bǎn印刷史上的精品力作。
2. 下面兩段話中有四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填入表中,然后改正。(8分)
樹木剪裁了更多的樹蔭,復蓋著村莊。又大又圓的月,穿唆在樹影花影間,田里歸來的人,心地都那么純潔。
月在林中,印亮了彩色的樹葉,似有一陣光和霧在蒸騰彌漫。遠方,月光像水一樣傾瀉在大地上,游子情不自禁地彎腰鞠起一捧,面對故鄉的方向,輕輕地、慢慢地灑出去。
錯字
改正
3.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黝黑(yǒu) 貽誤(yí) 瞥見(pēi) 扣人心弦(xuán)
B.寬宥(yòu) 背脊(jǐ) 星宿(xù) 不屑置辯(xuè)
C.魁梧(wú) 纖細(xiān) 篤信(dǔ) 海市蜃樓(shèn)
D.反詰(jí) 咀嚼(jué) 充塞(sāi) 爭奇斗妍(yán)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最近頻發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夸夸其談。
B.填報志愿時,他既想報A高中,又想報B高中,總是見異思遷。
C.這處游覽勝地的環境臟、亂、差到了如此地步,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D.他聽著這栩栩如 生的描述,仿佛親眼看到了窗外所發生的一切。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今年中考數學試卷滲透了一些高中數學知識,難度系數遠超去年。
B.由于公共自行車站點比較密集,使江都區市民“綠色出行”更加便利。
C.楊絳先生翻譯的《堂吉訶德》,已累計發行大約70多萬冊。
D.低頭族頸部肌肉損傷的原因,是頸椎長期承受重壓所造成的。
6.默寫(每空2分,共20分)
①古詩詞中許多詩句寓情于景,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 ”借自然現象抒發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②李商隱《無題》中 “ , ”象征至死不渝的愛情。
③懷舊空吟聞笛賦,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④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⑤曉鏡但愁云鬢改, 。 (李商隱《無題》)
⑥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
⑦《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7.名著閱讀。(7分)
①魯提轄性格粗中有細,請說出在拳打鎮關西過程中能體現出他細心的三個細節。(3分)
②《水滸傳》中,有兩位打虎英雄,請說出他們是誰,在什么地方打虎。(4分)
第二部分(52分)
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完成8~13題。
①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緄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8分)
(1)未嘗稍降辭色 ( ) (2)俟其欣悅 ( )
(3)腰白玉之環 ( ) (4)媵人持湯沃灌 ( )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益慕圣賢之道
今諸生學于太學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
足膚皸裂而不知 以衾擁覆
假諸人而后見也 撰長書以為贄
10.下面的詩句中哪一句不能揭示本文作者關于求學的觀點? ( )(3分)
A.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B.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D.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8分)
①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從哪些方面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采用對比的方法闡明道理,請你在上述兩段文字中找出一組對比,并說說其闡明了什么道理?(5分)
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20題。(19分)
琴王(游睿)
他很會?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蘇教版 八年級 上冊 月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