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 分
命題:馬振偉 審題:趙尖峰 錢洪發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II卷(表達題)兩部分。
2.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3.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魏晉時代的“嘯”
魏晉名士,風流倜儻,雅好長嘯。然而嘯卻不是由他們所首倡,早在《詩經》里就屢次提到“嘯”,《小雅白華》中就有“嘯歌傷懷,念彼碩人”之語。嘯,鄭玄說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聲”,也就是現代所說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詩經》里出現的嘯者多是女性,她們心懷幽怨,發而為嘯。在其他記載中也常提到婦女作嘯,如《古今注音樂篇》說商陵穆子婚后五年無子,將別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婦女用吹口哨來舒其不平之氣,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不過,嘯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術的場合中。葛洪的《神仙傳》記西漢人劉根學成道術,郡太守知道后,命劉召鬼,如召不來,將加刑戮。劉根于是“長嘯”,嘯音非常清亮,“聞者莫不肅然,眾客震悚”。忽然南壁裂開數丈,有許多兵護送一輛車出來,車上以大繩縛著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東漢時,這種音調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里進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晉以后,關于吟嘯的記事更加常見。這時的吟嘯不僅出現在情緒激動的場合,而且當其意趣恬適、心境曠放、談玄揮塵、登高臨遠之際,也常常且吟且嘯。但于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自然有點旁若無人的樣子。可是“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士人多苦悶,卓犖不群之士由主張達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時代背景下,這卻正是他們很欣賞的一種姿態。所以吟嘯之風,廣泛流行,成為名士風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嘯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靈魂;《世說新語》用“傲然”來形容周顗嘯詠時的神態,可謂搔中癢處。而這種動作和神態又可被簡稱為“嘯傲”,即郭璞《游仙詩》所說的“嘯傲遺世羅,縱情任獨往”,陶淵明《飲酒詩》所說的“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至于《歸去來兮辭》中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雖不言傲,而傲世之態,已盡在其中。但魏晉時的吟嘯,現代卻有時把它理解為“唉聲長嘆”(新版《辭源》)或“感慨發聲”
(新版《辭!罚,果如是,它就只不過是一種哼哼唉唉的聲音,既談不上什么音樂性,也和講風骨、講談吐的魏晉名士的氣質頗不相投了。實際上并非如此!妒勒f新語任誕篇》說劉道真少時“善歌嘯,聞者留連”,《陳留風俗傳》說阮籍的歌嘯“與琴聲相諧”,都反映他們的嘯聲是帶有旋律且相當優美的。嘯之發聲的特點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嘯旨》中說的:“夫氣激于喉中而濁,謂之言;激于舌而清,謂之嘯!
文士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①。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李白《游太山》“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等句便可為證。唐以后,此風漸息。到了宋代,學者講義理,士子重舉業,沒有誰再像魏晉時那樣動不動就長嘯了。詩文中偶或提到嘯,多半是在掉書袋,不一定實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雜劇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當的一項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晉之長嘯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意義已經完全不同。經過長時間的隔膜,現代人對魏晉之嘯不甚了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注】①孑余(孑馀):剩余,殘余。
1、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詩經》里出現的嘯者多是女性,在記載中常常提及的婦女作嘯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
B.魏晉時的“吟嘯”并不是一種哼哼唉唉的聲音,而是帶有旋律的、相當優美的聲音,有一定的音樂性。
C.因為嘯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東漢時,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里進入文士的生活圈。
D.宋代詩文中偶或提及的嘯多半是在掉書袋,大多并不像魏晉長嘯那樣反映著一代風流卓犖不群的氣質了。
2、 下列關于“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
A.“嘯”雖不是由魏晉名士首倡,但卻成為魏晉名士風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B.“嘯”在先秦時代便已有之,“嘯”的發聲特點是吹而不是唱,且嘯者多為女性。
C.文士“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嘯”之風漸漸平息。
D.古代婦女作“嘯”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氣;術士作“嘯”主要是用來召鬼。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魏晉時吟嘯之風廣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晉之際,天下多故”,長嘯應該是魏晉士人精神苦悶的一種象征和心靈倨傲的一種表達。
B. 魏晉時吟嘯不僅出現在情緒激動的場合,也可以出現在意趣恬適、心境曠放之際,但于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卻不被人接受。
C.嘯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靈魂。王維《竹里館》、李白《游太山》、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等都體現了作者的傲世之態。
D.在宋、金至元的雜劇演出中,吹口哨已經失去魏晉時代長嘯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意義,吹口哨在雜劇演出中已經可有可無了。
1、C(由第二段第一句可知,C項無因果聯系)
2、D(術士作“嘯”主要是用來召鬼原文無依據,無中生有)
3、A(B“于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卻不被人接受”無中生有;C王維《竹里館》、李白《游太山》只是證明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 D“可有可無”并不準確,原文吹口哨是丑角行當的一項重要表演技巧)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幼聰敏,博覽經史,工草隸,善屬文。年十八,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父病綿歷十旬,玄齡盡心藥膳,未嘗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齡杖策謁于軍門,太宗一見,便如舊識,署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玄齡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記,每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贍,初無稿草。高祖嘗謂侍臣曰:“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吾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彪[太子..以玄齡、如晦為太宗所親禮,甚惡之,譖之于高祖,由是與如晦并被驅斥。隱太子將有變也,太宗令長孫無忌召玄齡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潛引入閣計事。及太宗入春宮,擢拜太子右庶子,賜絹五千匹。貞觀元年,代蕭瑀為中書令。論功行賞,以玄齡及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一,進爵邢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三年,拜太子少師,固讓不受,攝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明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左仆射,改封魏國公,監修國史。既任總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不欲一物失所。聞人有善,若己有之。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高宗居春宮,加玄齡太子太傅,仍知門下。拢O修國史如故。尋以撰《高祖、太宗實錄》成,降璽書褒美,賜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齡。^母憂.去職,特敕賜以昭陵葬地。未幾,起復本官。太宗親征遼東,命玄齡京城留守,手詔曰:“公當蕭何之任,朕無西顧之憂矣!避娙制餍,戰士糧廩,并委令處分發遣。玄齡屢上言敵不可輕,尤宜誡慎。尋與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撰《晉書》。二十三年,駕幸玉華宮,時玄齡舊疾發,詔令臥總留臺。及漸篤,追赴宮所,乘擔輿入殿,將至御座乃下。太宗對之流涕,玄齡亦感咽不能自勝。敕遣名醫救療,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減損,太宗即喜見顏色;如聞增劇,便為改容凄愴。后疾增劇,遂鑿苑墻開門,累遣中使候問。
上又親臨,握手敘別,悲不自勝;侍右嗑椭c之訣。尋薨,年七十。廢朝三日。
(《舊唐書房玄齡傳》)
4、 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
B.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
C.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
D.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
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十八歲舉行成人冠禮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繼承順序以嫡子優先、年長優先。
C.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并須離職,稱“丁憂”。
D.門下省,是中國從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負責審查國家的重要詔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房玄齡從小就很聰明,書法、文章俱佳。父親生病時間很長,他盡心服侍。
B. 房玄齡與唐太宗李世民一見如故。房玄齡盡心盡力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延攬人才。
C. 房玄齡一度因為人中傷,被李世民驅斥,后又被召回。
D. 李世民將房玄齡比之于漢高祖的蕭何。房玄齡病重之際,得到了皇帝厚待。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5分)
譯文:
(2)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卜算子 張元幹①
風露濕行云,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張元幹,宋代愛國詞人 ②起舞聞雞: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
8、 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濕”“迷”二字分別作簡要賞析。(5分)
答:
9、 “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9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 《詩經氓》中用“ , ”來反襯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
(2) 王羲之《蘭亭集序》中“ , 兩句,否定了魏晉以來虛無的生死觀。
( 3 ) 蘇 軾 在 《 赤 壁 賦 》 中 感 嘆 生 命 短 暫 自 然 永 恒 的 句 子 是
“ , ”。
(4)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離騷》)
(5) 舞幽壑之潛蛟, 。 (蘇軾《赤壁賦》)
(6)
4、C
5、A (行冠禮是二十歲)
6、C(被高祖李淵所驅斥)
7、(1)他不以求全來選人,不用自己的長處來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賤而排斥。
(2)有的人把自己的情趣思想中抒發出來,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懷所寄托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
文言文翻譯:
房喬,字玄齡,是齊州臨淄?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一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