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年語文期中考試試卷
時間:150分鐘 總分:150分
第一卷 古代詩文部分
一、課內文言文知識選擇題(36分)
1.選出劃橫線字解釋有誤的一組()
A.勸學(勸勉)跂而望矣(提起腳跟站著)
博學(廣泛)金就礪則利(磨刀石)
B.聞者彰(清楚)惠文、武、昭襄蒙故業(繼承)
秦人開關延敵(迎戰)奮六世之余烈(功業)
C.河內兇(荒年)請以戰喻(做比喻)
兵刃既接(已經)王無罪歲(年成)
D.吾師道也(學習)師道之不復(風尚)
圣人無常師(固定)六藝經傳(傳記)
2.下列劃線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整頓衣裳起斂容 B.劍閣崢嶸而崔嵬
C.老大嫁作商人婦 D.亦將有感于斯文
3.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全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組是()
①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②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⑤或百步而后止 ⑥非我也,歲也
⑦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⑧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⑨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⑩猶且從師而問焉
A. ①③④⑦⑨ B. ②④⑥⑧⑩ C. ①②③⑦⑨ D. ④⑤⑥⑧⑩
4.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秋月春風等閑度(隨隨便便) B.艱難苦恨繁霜鬢(極其痛恨)
C. 側身西望常咨嗟(嘆息) D.可以橫絕峨眉巔(飛越)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B.贏糧而景從
C..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D.善假于物也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實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B.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寬厚而愛人 ②惑而不從師
C. ①會盟而謀弱秦 D. 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
7.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風尚) B.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懂得)
C.作《師說》以貽之(贈送) D.不恥相師(老師)
8.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斷絕) B.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兇險)
C.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獎)
9.下列各句中劃線的字,與例句中“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吾從而師之 D.天下云集響應
10.下列劃線的詞與“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組()
A.吾師道也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填然鼓之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蚓無爪牙之利
C.才能不及中人 D.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12.下列與“蚓無爪牙之利”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①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④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13.對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吾從而師之 ②吾師道也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其可怪也歟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4.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無失其時 雖有槁暴 B.始皇既沒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傳道受業解惑也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D.君子生非異也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15.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清楚) B.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C.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停止) D.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如何)
16.下列各項中,文言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②蚓無爪牙之利
③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④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⑤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⑥為天下笑者,何也?
⑦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⑧以為桂林、象郡
A.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C. 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17.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低眉信手續續彈
A.信可樂也 B.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信口開河 D.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18.下列選項中對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帝城,古城名,今重慶奉節東白帝山上。東漢初年公孫述所筑,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
B.青冢,指王昭君墓,傳說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C.六軍,周制,天下有六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后泛指軍隊。
D.四紀,古代以木星繞日一周(十二年)為一紀,四紀即位46年.。
二、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9-22題:(10分)
石揚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覽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將軍,明于歷數,嘗召家人謂曰:“天下將有變,而蜀為最安處。”乃去依其親眉州刺史李滈,遂為眉州人。
揚休少孤力學,進士高第,為同州觀察推官,遷著作佐郎,知中牟縣。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沖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揚休請悉罷之改秘書丞,為秘閣校理、開封府推官,累遷尚書祠部員外郎,歷三司度支、鹽鐵判官。坐前在開封嘗失盜,出知宿州。
頃之,召入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記注官與講讀諸儒,皆得侍坐邇英閣。揚休奏:“史官記言動,當立以侍。”從其言。判鹽鐵勾院,以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同判太常寺。初,內出香祠溫成廟,帝誤書名稱臣,揚休言:“此奉宗廟禮,有司承誤不以聞。”帝嘉之。兼勾當三班院,為宗正寺修玉牒官。遷工部郎中, 未及謝,卒。
揚休喜閑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與家人言,未嘗及朝廷事。及卒,發楮中所得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請增諫官以廣言路,置五經博士使學者專其業,出御史按察諸道以防壅蔽,復齒胄之禮以強宗室,擇守令,重農桑,禁奢侈,皆有補于時者。然揚休為人慎默,世未嘗以能言待之也。至于誥命,尤非所長。
平生好殖財。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風痹,謁告歸鄉,別墳墓。揚休初在鄉時,衣食不足,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從官還鄉里,疇昔同貧窶之人尚在,皆日:“昌言來,必赒我矣。”揚休卒不揮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
(節選自《宋史》,有刪改)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沖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揚休請悉罷之/
B.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沖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揚休請悉罷之/
C.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沖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揚休請悉罷之/
D.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沖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隸太常/為樂工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揚休請悉罷之/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歷數”指觀測天象以推算歲時節令的方法,主要運用的是歷史和算術知識。
B.“孤” 指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年老無子女的人稱為“獨”。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五經博士”,學官名。五經即《易》《書》《詩》《禮》《春秋》。
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石揚休,進士考試高等及第,入仕后能體察民生疾苦,因在開封府任職時失盜被追究,由開封府推官外調擔任宿州知府。
B.石揚休上奏稱記注官應當站立陪侍天子,皇宮內行香祭溫成廟時,他對官員的失職也提出了批評,這些都得到了皇上的贊同。
C.石揚休性喜悠閑,和家人談話從不涉及朝廷事務,也不以草擬誥命文書見長,但他關心朝政,所上奏章對時政均有補益。
D.石揚休早年家境貧寒,衣食不足,出仕后歷任地方及朝中多職,十八年后才因病暫得歸鄉,卻遍受鄉里富人的財務。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然揚休為人慎默,世未嘗以能言待之也。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以下各題。(11分)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開元二十五年(737)春,王維奉唐玄宗之命,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實際上則是被排進出朝廷。塞上,即塞外,舊指長城以北地區。
23.“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5分)
24.用自己的話,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畫面。(6分)
四、名句填寫(14分)
25、補充下面句中的空白部分
1、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
2、無邊落木蕭蕭下, 。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
4、 ,此時無聲勝有聲。
5、 ,枯松倒掛倚絕壁。
6、 ,孤舟一系故園心。
7、 ,潦倒新停濁酒杯。
8、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
9、 ,相逢何必曾相識。
10、故不積跬步, 。
11、 ,藍田玉暖玉生煙。
12、 ,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13、吾嘗終日而思矣, 。
14、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
第二卷 現代文部分
五、閱讀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26-28題(19分)
楊 絳
楊絳老先生102歲了。
一百多年過去了,歲月的風塵難掩她的風華,多年前,錢鐘書便給了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現在,她是這個喧囂躁動的時代的一個溫潤的慰藉,讓人看到,“活著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1911年,楊絳生于無錫一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原名楊季康,小時候,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讀書迅速成為她最大的愛好。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說完父女會心對笑。
1935年錢鐘書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獎學金,楊絳毫不猶豫中斷清華學業,陪丈夫遠赴英法游學。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卻出奇地笨手笨腳,學習之余,楊絳幾乎攬下生活里的一切雜事。錢鐘書的母親感慨這位兒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鐘書癡人癡福。”
1937年,上海淪陷,第二年,兩人攜女回國。錢鐘書從昆明回上海后想寫《圍城》,楊絳甘做“灶下婢”,輔佐夫君全力搞創作。楊絳在清華沒能拿到碩士學位,后陪錢鐘書西方游學,也未攻讀任何學位,但她一路旁聽,一路自修,坐擁書城,遍讀喬叟以降的英國文學,還不時和丈?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一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