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一 年 級 期 中 考 試
語 文 試 題 2017.4
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
中國詩歌之所以能歷久而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種調節功能,其語言形式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隨著漢語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形成新的節奏。二二節奏的四言詩是詩歌的早期形式,隨著《詩經》時代的結束而趨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詩,如曹操《短歌行》那樣的佳作實在不多。中國詩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節奏的五言和四三節奏的七言。四言詩一句分成均等的兩半,節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個音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奏活潑。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為中國詩歌的主要形式。為什么七言沒有繼續加長,發展為九言呢?我想這是因為一句詩七個音節已經達到讀起來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長到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這樣的詩行不容易建立起來。
在音節變化的同時,格律也在逐漸嚴密化。中國詩歌是從自由體(古詩)走向格律體(近體詩),但格律體確立之后自由體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體并存著,各有其特點。就一個詩人來說固然有的擅長自由體,有的擅長格律體,但兩方面的訓練都是具備的。在自由體與格律體之間始終沒有分成派別。它們互相補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國詩歌的繁榮發展。
從深層考察,詩歌的發展乃是性情與聲色兩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從重性情到重聲色,是中國詩歌史的第一個轉變,這個轉變發生在晉宋之際,具體地說是在陶謝之間。這恰好也正是近體詩的各種技巧被自覺加以運用的時候。明代的陸時雍說:“詩至于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體制一變,便覺聲色俱開。謝康樂鬼斧默運,其梓慶之乎。”具體地說,這個轉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從重寫意轉到重摹象,從啟示性的語言轉向寫實性的語言。《文心雕龍明詩篇》說:“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指出了轉變后的狀況。從陶到謝的轉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正如沈德潛所說:“詩至于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一轉關也。”(《說詩晬語》)重聲色的階段從南朝的宋延續到初唐,一方面豐富了表現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嚴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與聲色完美地統一起來,遂達到了詩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與聲色的統一畢竟不能維持多久。盛唐半個世紀一過,二者便又開始分離。重性情的,聲色不足;求聲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統一的詩作雖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統一維持一個時代的再也沒有了。中國詩歌史總的看來是輝煌燦爛的,但其頂峰也不過只有這么一個盛唐,半個世紀而已。
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隨著人們對《詩經》興趣的降低,《詩經》的時代結束了,人們由此感覺到二二節奏的四言詩越來越僵化。
B. 中國詩歌沒有從五言七言發展成九言,是因為五言七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奏更為活潑。
C. 晉宋之間,詩歌轉變主要表現在從重寫意到重摹象,從啟示性語言轉向寫實性語言兩個方面。
D. 明代的陸時雍和《文心雕龍明詩篇》都指出了兩代詩風的嬗遞發生在陶淵明和謝靈運之間。
2.下列對中國詩歌性情與聲色之間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晉宋之際,中國詩歌發生了第一次轉變,從重性情轉向重聲色。
B.詩歌在盛唐之前,重聲色,輕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輕聲色。
C.盛唐時,性情與聲色的完美統一,使中國詩歌達到了發展的頂峰。
D.盛唐半個世紀一過,能以性情與聲色的統一維持一個時代的現象再也沒有過。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詩與近體詩的長期并存,說明在中國詩歌史上對詩歌語言形式層面的追求意義不大。
B.中國詩歌能歷久不衰,是因為人們在詩歌創作中總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調節的狀態。
C. 中國詩歌的發展是從自由體走向格律體,后來出現各種技巧被自覺運用的重聲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D.從詩歌的發展來看,性情與聲色兩者只有完美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成就詩歌的燦爛輝煌。
二、古詩文閱讀(44分)
(一)古文閱讀(28分)
A.課內古文(9分)
回顧課文,完成4~6題。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吾從而師之
B.①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②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C.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②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D.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善假于物也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
④卻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廢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履至尊而制六合 ⑨不恥相師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6.下列句子,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A.余威震于殊俗
B.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C.為天下笑者,何也?
D.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B.課外古文(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
程千里,京兆人。身長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磧西募人,累以戎勛,官至安西副都護。天寶十一載,授御史中丞。十二載,兼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后有詔,移獻忠部落,隸幽州,獻忠素與祿山有隙,懼不奉詔,乃叛歸磧北,數為邊患。玄宗憤之,命千里將兵討之。
十二載十一月,千里兵至磧西,以書喻葛祿,令其相應。獻忠勢窮,歸葛祿部。葛祿縛獻忠并其妻子及帳下數千人,送之千里,飛表獻捷,天子壯之。十三載三月,千里獻俘于勤政樓,斬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衛大將軍同正,仍留佐羽林軍。祿山之亂,詔千里于河東召募,充河東節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載正月,遷上黨郡長史、特進,攝御史中丞,以兵守上黨,賊來攻城,屢為千里所敗,以功累加開府儀同三司、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賊將蔡希德圍城,數以輕騎挑戰。千里恃其驍果,開懸門,率百騎,欲生擒希德,勁騎搏之,垂將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斂騎而退,橋壞墜坑,反為希德所執。仰首告諸騎曰:“非吾戰之過,此天也!為我報諸將士,乍可失帥,不可失城。”軍人聞之泣下,晝夜嚴兵城守,賊競不能拔。千里至東都,安慶緒舍之,偽署特進,囚之客省。及慶緒敗走,為嚴莊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鳳樓大赦,節文曰:“忠臣事君,有死無貳;烈士徇義,雖歿如存。其李憕、盧奕、袁履謙、張巡、許遠、張介然、蔣清、龐堅等,即與追贈,訪其子孫,厚其官爵,家口深加優恤。”自是赦恩,無不該于節義,而程千里終以生執賊庭,不沾褒贈。
(選自《舊唐書》)
7.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B.突躍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C.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D.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天寶,唐玄宗年號。古代的紀年方式有多種,常見的有王公年次紀年、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等。
B.詔,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對下。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C.遷:古代稱調動官職的常用詞語,一般指降職,與其意義相近的詞語還有“左遷”、“遷謫”等。
D.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等情況下,常頒布赦令。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獻忠因為跟安祿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磧北,并多次侵擾邊疆。唐玄宗對李獻忠感到很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討伐他。
B.京兆人程千里,身長七尺,相貌魁梧偉岸,勇猛有力。他本來是被招募到磧西的軍人,憑借多次的戰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護。
C.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許殺身報國而貶斥叛變的貳臣,程千里因被叛賊活捉而投靠了賊廷,所以沒有得到褒揚和追贈。
D.賊將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圍城池,多次帶領騎兵前來挑戰。程千里自恃驍勇果敢,打開懸門,率領一百個騎兵,想要活捉他。
10.把下面課內語句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矣。(3分)
(2)葛祿縛獻忠并其妻子及帳下數千人,送之千里,飛表獻捷,天子壯之。(4分)
(3)非吾戰之過,此天也!為我報諸將士,乍可失帥,不可失城。(3分)
(二)詩歌閱讀(10分)
1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初晴游滄浪亭①
夜雨連明②春水生,嬌云濃暖弄陰晴。簾虛日薄花竹靜, 時有乳鳩相對鳴。
【注】①滄浪亭:蘇州園林之一。②連明:通宵。
(1)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畫面,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4分)
(2)這首詩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做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每空1分,共6分)
1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擅長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隱《錦瑟》中借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抒寫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兩句是: , 。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他的《登高》對此有直接描述:
, 。
(3)白居易《琵琶行》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 ,
。
三、現代文閱讀(24分)
(一)小說閱讀(12分)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微笑的鴨子
當家家戶戶的炊煙依次消散,太陽便已爬到了東邊樹林的梢上。這個時候,丫崽便趕著一大群鴨子去村西的小河邊了。十二歲的丫崽跟在那些蹣跚的鴨子后面,笑容滿面。
一直以來,村里人對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來,很是不解。丫崽本是孤兒,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婦領養,那一年,她才三歲。這個女孩的到來,并沒有給這對不育的夫婦帶來什么歡樂,不過李家夫婦對她尚好。丫崽五歲的時候,她終于為這個家里帶來了天大的驚喜,李家媳婦忽然便懷孕了!當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滿了歡樂,可丫崽的艱難生活便開始了。六歲的她就要干家務,七歲開始做飯帶弟弟,連學都上不了。弟弟上學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飯,就是放鴨子。即便如此,養父母也不待見她,常打罵她。可這個孩子卻極少哭,而且只要和鴨子在一起,就會笑個不停。
弟弟上學以后,便回到家給姐姐當老師,丫崽起初只是抱著哄弟弟玩兒的心思,乖乖地當學生。可是學著學著,竟是入了迷。弟弟也越發有興趣,為了回家能給姐姐好好地講課,每天都極認真地上課聽講。如此一來,學習成績竟穩穩地保持住了第一名。本來養父母很討厭丫崽跟弟弟學習,可見到這個效果,也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一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