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南白中學2016--2017--2高一半期考試試卷
語 文
(滿分:150;時間:150分鐘)
第I卷 (選擇題 共30分)
一、理解和運用 (每題3分,共21分)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敕造(chì) 憊懶 (bèi) 訕訕(shà) 捫參歷井(shēn)
B.蹙縮(cù) 笑靨(yǎn) 桌幃(wéi) 拗他不過(niù)
C.埋(mán)怨 吮血(shǔn) 榫頭(sǔn) 雞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 聒噪(tián) 賈人(gǔ) 間或一輪(jiàn)
2.下列選項中的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宵柝 惶悚 名門旺族 殞身不恤
B.反饋 狄花 斬木揭桿 璀璨奪目
C. 脈膊 廢馳 變化莫測 廢寢忘食
D.杜撰 夙望 撒手人寰 孽根禍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1)我告訴母親,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 (委屈、委曲)和劫難我都可以受得。
(2)“我真是個壞姑娘,蘇艾”瓊珊說,“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葉子不掉下來, (啟示、啟事)了我過去是多么邪惡……”
(3)天地間的正氣、先賢們的正氣仿佛已經流轉 (灌注、貫注)到了他的四肢百骸、關關節節!
A.委屈 啟示 貫注 B.委曲 啟事 灌注
C.委曲 啟事 貫注 D.委屈 啟示 灌注
4.下列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是( )
A.他是我真誠的朋友,經常耳提面命地對我提出忠告,使我不斷進步。
B.我市文理科高考狀元呂靜姝、王曉波,比翼雙飛,雙雙被北大清華選中。
C.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于使越國強盛起來,消滅了吳國。
D.他們倆分別將近十年,想不到在這里萍水相逢。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表意明確的一句是( )
A.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訊社到我家來拍電視劇。
B.投資環境的好壞,服務質量的優劣,政府公務員素質的高低,都是地區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C.這次再版,長篇小說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氣的,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D.今天出席此會議的有十多所學校的領導。
6.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詩仙,詩歌豪放飄逸。杜甫,字子美,詩圣,詩歌沉郁頓挫。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韓愈評價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B.孟子,名軻,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亞圣”。荀子,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對立的兩派,孟子主張“性善論”,而荀子主張“性惡論”。
C.賈誼,東漢洛陽人,著名政論家、文學家,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過秦論》、《吊屈原賦》、《論積貯疏》、《蘭亭集序》等。
D.《紅樓夢》是清代乾隆時期問世的一部長篇小說,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紅樓夢》通過賈、史、王、薛幾大家族在政治經濟上的內外活動,宮廷貴族的勾結和矛盾,各種男女戀愛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瑣事,生動而又真實地描繪出一場封建家庭衰敗歷史的圖卷。
7. 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
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分或稱之為“貶官文化”。 , , , , ,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
①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
②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就恢復名譽。
③這樣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得不壞。
④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跡。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后人。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②①③④⑤
二、古代詩文閱讀(42分)
(一).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題。(共19分)
柳
柳貴于垂,不垂則可無柳。柳條貴長,不長則無裊娜之致,徒垂無益也。此樹為納蟬之所,諸鳥亦集。長夏不寂寞,得時聞鼓吹者,是樹皆有功,而高柳為最。總之,種樹非止娛目,兼為悅耳。目有時而不娛,以在臥榻之上也;耳則無時不悅。
鳥聲之最可愛者,不在人之坐時,而偏在睡時。鳥音宜曉聽,人皆知之;而其獨宜于曉之故,人則未之察也。鳥之防弋,無時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鳥不自安矣。慮患之念一生,雖欲鳴而不得,鳴亦必無好音,此其不宜于晝也。曉則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數亦寥寥,鳥無防患之心,自能畢其能事。且捫舌一夜,技癢于心,至此皆思調弄,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者是也,此其獨宜于曉也。莊子非魚,能知魚之樂;笠翁非鳥,能識鳥之情。凡屬鳴禽,皆當呼予為知己。
種樹之樂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節;枝葉繁冗,不漏月光。隔嬋娟而不使見者,此其無心之過,不足責也。然匪樹木無心,人無心耳。使于種植之初,預防及此,留一線之余天,以待月輪出沒,則晝夜均受其利矣。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不長則無裊娜之致 致:獲得
B. 得時聞鼓吹者 鼓吹:此指蟬唱和鳥鳴
C. 鳥之防弋,無時不然 弋:用系有繩子的箭射鳥
D. 隔嬋娟而不使見者 嬋娟:指月亮
9.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B.
C. D.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章從垂柳之可愛寫到蟬附鳥集,因而能讓人“時聞鼓吹”,“耳則無時不悅”,于裊娜重柳的蟬唱鳥鳴中產生一片悅情,尋覓到一種生活的樂趣。
B. 文章寫鳥在白天有“虛患之念”,故“欲鳴而不得,鳴亦必無好音”,清晨則無“防患之心”,故“自能畢其能事”“一鳴驚人”,兩相對比,突出“鳥音宜曉聽”的觀點。
C. 文章由“悅耳”引出一段關于“鳥聲”的探幽發微的議論,句句寫鳥,又似句句非止于寫鳥:曉時鳥鳴,一無所慮,其聲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脫,此間豈無寄歟?
D. 文末由“種樹之樂”寫到種樹之“不便”在于“枝葉繁冗,不漏月光”,這是“樹木無心”與“人無心”造成的。看似閑筆,實則體現了事物都有兩面性的辯證思考。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20分)
1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即有起者,數亦寥寥,鳥無防患之心,自能畢其能事。(5分)
譯文:
(2)留一線之余天,以待月輪出沒,則晝夜均受其利矣。(5分)
譯文:
(二)詩歌部分(共11分)
12. 閱讀詩歌,回答(1)-(3)題的問題。(11分)
齊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散后,酒醒孤枕雁來初。
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注〕①齊安郡,即黃州。此詩為杜牧受權貴排擠,謫任黃州刺史時作。
(1)頷聯和頸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2)尾聯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詩人的用意何在?(6分)
(三)名句默寫(每空1分,共12分)
13.(12分)
(1) ,枯松倒掛倚絕壁。
(2) ,孤舟一系故園心。
(3)一去紫臺連朔漠, 。
(4)同是天涯淪落人, 。
(5) ,望帝春心托杜鵑。
(6)此日六軍同駐馬, 。
(7)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
(8)吾嘗終日而思矣, ,。
(9)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聞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11)少無適俗韻, 。
(12)縱一葦之所如, 。
三、現代文閱讀(18分)
下面文章,完成14-17題。(共18分)
秦淮河上尋槳聲
文瑞
最早對秦淮河的認識,緣于唐代杜牧的詩《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霧靄如煙,酒肆飛歌,人家熱鬧,商女如花……從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與風月,與商女、人家、詩人是裹挾在一塊的。
當時的我沒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無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風月,歷經六朝摞下來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詩冊了?想有誰可以測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紅多還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淚多?想秦淮人家是誰?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輕舟載月,是商家的揮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裊裊婷婷?想是秦淮河風流還是來到秦淮河的詩人風流?是秦淮河的風流誘發了詩人的風流,還是詩人的風流賦予了秦淮河的風流?到過秦淮河的人說,秦準河詩境與環境曼妙無比--詩歌中可以讀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詩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兩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軟軟的吳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艷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個酒家門前肯定也飄逸著一方旌旗或是幾枚燈籠,打著誘人的“秦淮人家”字樣,吸引著天下來客;臨河的窗邊最好有一扉窗開著,窗臺上吊一盞小燈,供著一盆蘭花或茶花,或倚著一個婉約的江南女子--如果沒有女子倚窗,則要有吳歌從窗里飄逸出來。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見底,甚至可見魚蝦追逐,船從如鏡的水面劃過,劃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燈光下閃爍著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輪孤月隨著船走,船窗里有三兩個知己,或撫琴或輕歌,或飲酒或品茗,或敘情或抒懷。如果是冬天則要有一爐暖炭煮著黃酒,如果是夏天則要有一把娟絲的扇搖著涼風,如果是春天就遐想“無風自婀娜”的王獻之詩中的桃葉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戲說來江南貢院考試的才子唐伯虎的韻事……
后來,我讀大學時,讀到了朱自清、俞平伯兩位散文大師的同題美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對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兩位大師因為生活經歷和對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來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狀景,伯仲難分,均是千秋文章。這時的秦淮河,已然沒了六朝的歷史味的古韻,但仍有商女的歌聲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顯然不適應這種缺乏情韻的歌聲,他們寧愿在燈與月交融的秦淮河靜靜的一隅“靜聽那汩--汩的槳聲”……于是,秦淮河的風月在我心中演變成了“汩--汩的槳聲”。
2005年農歷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時值寒冬,卻人流如織。秦淮河窄窄的,不過百米,兩岸燈火如炬,迷離閃爍,舊唐詩流淌的風韻被放大有些變形。這熱烈的場景令我一時竟不能適應。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應該是如許艷俗的呀?
顯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詩歌與傳說中,只會是如同朱自清一樣的?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一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