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次月考語 文
本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 基礎知識(21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
A.餓殍(piǎo) 逡巡(qūn) 棄甲曳兵(yè) 丟三落四(luò)
B.中繩(zhòng) 句讀(dòu) 甕牖繩樞(yǒu) 心廣體胖(pàng)
C.庠序(yáng) 氓隸(méng) 度長絜大(duó) 拋頭露面(lù)
D.供養(gōng) 經傳(zhuàn) 貽笑大方(yí) 間不容發(jiā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殊俗 叩關 不測之淵 兵刃既接
B.遷徙 須臾 約從離衡 防微杜漸
C.崛起 墮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煩
D.謫戍 孝悌 鍥而不舍 人才匯萃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下) B.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C.卻坐促弦弦轉急 (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 (預料)
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為……為愁。
B.莊生曉夢迷蝴蝶 夢:名詞,夢境。
C.夢啼妝淚紅闌干 淚:流淚。
D.玉露凋傷楓樹林 凋:使……凋落。
5.李商隱的《錦瑟》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首聯中的“五十弦”并非實指,作者只是借錦瑟的弦之多來遣詞達意而已。
B.頷聯中詩人用“望帝啼鵑”的典故來表達對春天來臨的向往,充滿了歡快、喜悅之情。
C.頸聯“藍田日暖”和“滄海月明”對仗,造成強烈的對比。詩人以為陰陽冷暖、美玉明珠,雖然境界不同,但悵恨是一樣的。
D.尾聯明確提出: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限悵恨,即在當時,
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以多層曲折來說明那種悵惘的痛苦心情。
6.全是側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項是 ( )
①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②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③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④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7.下列各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李商隱,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生活在朋黨斗爭十分激烈的唐中葉后期,一生不得志,沒有任過重要官職,四十六歲死于鄭州。
B.李商隱的主要成就在詩歌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優秀的篇章,
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600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C.《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高昂,給人迷惘的感覺。
D.《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從對偶上看,這首詩是頗為后人稱道的。中間兩聯,僅僅四句28字,卻呼雞驅虎,駐馬牽牛,信手拈
來,自然流利;妙趣橫生,而又無穿鑿之嫌。
二、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8.選出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A.河內兇,則移民于河東(年成壞,受災)
B.棄甲曳兵而走(跑)
C.養生喪死無憾(保養生命)
D.然而不王者(這樣卻)
9. 加點詞活用情況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填然鼓之 B.樹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謹庠序之教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認為梁惠王雖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與鄰國統治者的治國不盡心在實質上沒有區別,是“百步”與“五十步”的關系。
B. 在《寡人之于國也》一文中,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是“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夠解決老百姓的生老病死。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和“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對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餓莩”的現狀歸罪于荒年,如同把殺人歸罪于武器一樣荒唐。
D.《寡人之于國也》一文具有雄辯的氣勢,表現在語言上注重排比的運用,如在論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時,通過排比的運用,使文章音節鏗鏘,氣勢充沛。
1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5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名篇名句默寫(6分)
(1)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吾嘗終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3)滄海月明珠有淚,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盤。
三、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3~14題。(12分)
歲 暮①
杜 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 寂寞壯心驚!
【注】 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3.詩人為什么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簡要賞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學類文本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3題。
從雕花匠到畫匠
光緒四年,父親打聽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領個徒弟。托人去說,一說就成功了。
這位周師傅,在白石鋪一帶,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絕技。我跟著他學,他也耐心地教我。我很佩服他的本領,又喜歡這門手藝,學得很有興味。
經過一段時間,學會了師傅的平刀法,又琢磨著改進了圓刀法。那時雕花匠所雕的花樣,千篇一律。我就想法換個樣子,在花籃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還搬用平日常畫的飛禽走獸,造出許多新花樣,果然人人都夸。
光緒八年,在一個主顧家中,無意間見到一部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仔細看了一遍,實在是好。向主顧借了來,在我掙來的工資里,勻出些錢,買了紙、顏料和毛筆,晚上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訂成了六本。從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園畫譜》做根據了。
一位遠房本家,名叫齊鐵珊的,他很關心我的畫。有一次,他對我說:“蕭薌陔快到我哥哥家里來畫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為師!”這位蕭師傅,紙扎匠出身,畫像是湘潭第一。我就到他家去拜師。他把拿手本領都教給了我,畫像這一項,就算初入門徑了。
光緒十五年剛過年,我第一次見到壽三爺。壽三爺名叫胡自倬,號沁園。那天正是他們詩會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壽三爺聽說我到了,很高興,當天就留我同詩會的朋友們一起吃午飯。
他家延聘的教讀老夫子名叫陳作塤,號少蕃,學問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吃午飯的時候,壽三爺說:“你如愿意讀書的話,就拜陳老夫子的門吧!”吃過飯,按照老規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陳二位,做我的老師。
少蕃師對我說:“畫畫總要會題詩才好,你就去讀《唐詩三百首》吧!詩的一道,本是易學難工,就看你有心沒心了!”我小時候讀過《千家詩》,幾乎全能背出來,讀了《唐詩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見到了老朋友,讀得很有味。少蕃師又叫我在閑暇時,看看《聊齋志異》一類的小說,還時常給我講講宋八家的古文。我覺得這樣的讀書,真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了。
讀書的同時,我跟胡沁園老師學工筆花鳥草蟲。他對我說:“石要瘦,樹要曲,鳥要活。”我常常畫了畫,拿給沁園師看,他都給我題上了詩。他還對我說:“你學學作詩吧!光會畫,不會作詩,總是美中不足。”那時正是三月天氣,牡丹盛開。沁園師約集詩會同人,賞花賦詩,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了膽子,作了一首。沁園師看了,念道:“‘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這兩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譚的韻,也押得很穩。”這一炮,居然放響,是我料想不到的。我在胡家,讀書學畫,有吃有住,心境安適得很,眼界也廣闊多了,只是總想起家里的光景。那時照相還沒盛行,畫像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沁園師知道我這個意思,到處給我吹噓,附近的人都來請我去畫。后來我又琢磨出一種精細畫法,能夠在畫像的紗衣里面,透現出袍褂上的團龍花紋,人家都說這是我的一項絕技。人家叫我畫細的,就送我四兩銀子,從此就作為定例。我覺得畫像掙的錢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鋸鉆鑿一類家伙,改了行專做畫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來越豐,祖母笑著對我說:“阿芝!你倒沒有虧負了這支筆,從前我說過,哪見文章鍋里煮,現在我看見你的畫,卻在鍋里煮了!”
(節選自《白石老人自述》)
15.文中提及齊白石哪幾次重要的學藝經歷,促成他從雕花匠轉變為畫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齊白石曾用“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來告誡學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創新。文中他的哪些做法體現了這一藝術主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是什么?結尾段蘊含哪些情感?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語言文字運用
下面是一則寓言,讀后按要求做題。(4分)
一只鹿非常口渴,連忙跑到泉水邊。他喝著甘甜的泉水,望著水里自己的影子,看見自己修長而美麗的雙角,得意洋洋,當見到自己細小的雙腿,又郁郁不樂。正當他看得入神時?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一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