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四十二中2016年秋季學期高一語文必修二模塊
學分評定考試試卷
出題人:高二語文組 審核人:唐立
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I卷 閱讀題
一、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對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產、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其重要的,以竹子為主要原料的工廠、作坊星羅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樓和系列竹產品開展旅游業,游客云集。其實,在遠離竹林的北方,也是須臾離不開竹子的。吃飯的竹筷,鋪的竹席,織衣、烤肉串的竹針,剔牙的牙簽,居室的竹簾,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腳手架、跳板,打魚用的桅桿、網竿、撐竿,竹篙,葡萄、豆角、黃瓜、西紅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連我國最北部邊境的黑龍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從竹子的使用范圍之廣來說,把竹子叫作“中華竹”是再恰當不過的。
把竹子稱為“中華竹”,還因為竹子是我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載體,包括禮、樂、書、數、兵等。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一場《燦爛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當屬竹簡操了。演員們手持竹簡表演,精彩絕倫。這竹簡便是用竹片穿成的書--中國最早的書。“韋編三絕”里的“編”,就是孔子讀的《周易》,是用牛皮繩把竹簡編在一起的。后來的“四書”、“五經”,都是竹簡書。再說樂,古代的音樂被稱為“絲竹”或“管弦”,這里的 “竹”和“管”指的正是竹樂器,包括笙、管、笛、簫等。書法更離不開竹,用竹管插上獸毫就是筆,“用筆”又叫“握管”,字當然要寫在竹子上,成語“罄竹難書”由此而來。算術用的籌是竹子做的,由“籌”發展到“籌劃”,再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足見“籌”的重要。兵指的是戰爭。戰爭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義從竹而來。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離不開竹。現代的競技體育有好多項目來自竹,如跳高、撐桿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漿混合使用,創造了比鋼筋混凝土還堅固耐久的建筑奇跡,舉世聞名的趙州橋便是最好的例證。
在成語詞典里,帶“竹”字的詞語非常多,諸如“胸有成竹”、“竹報平安”、“勢如破竹”、“竹節松貞”、“青梅竹馬”等。文人墨客的詩文書畫,好多以竹為題材。劉禹錫的“竹含天籟清商樂,水繞庭臺碧玉環”,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風竹含疏韻”都是詠竹的佳句。鄭板橋則終其一生以畫竹為樂趣,他的《竹石圖》中“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的詩和畫堪稱“雙絕”。如今,以竹為題材、背景的文學作品、繪畫、工藝品、編織品、裝飾物比比皆是。帶“竹”、“筠”、“漢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無法統計,關漢卿用戲劇為民請命而千古流芳,張漢卿以兵諫救國而青史留名。陶淵明筆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賢”竹林中飲酒賦詩吹管瀟灑一生。儒、釋、道的布經傳道場所大多選址于竹林,他們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難怪觀世音菩薩的對聯也用了“碧蓮臺上主,紫竹林中仙”。
(選自鄭徳忱《中華竹》)
1.下列關于“中華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遠離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產、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吃飯的竹筷,鋪的竹席,織衣、烤肉串的竹針,剔牙的牙簽,居室的竹簾,真是俯拾皆是。
B.竹子是我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載體,包括文學、音樂、書法、建筑等各個方面。在古代,甚至戰爭都離不開竹子。
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應用。趙州橋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漿混合使用,創造了比鋼筋混凝土還堅固耐久的建筑,趙州橋并由此而舉世聞名。
D.帶“竹”字的成語非常多,現代社會,以竹為題材、背景的文學作品、繪畫、工藝品、編織品、裝飾物也比比皆是。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其實,在遠離竹林的北方,也是一會兒都離不開竹子的。就連我國最北部邊境的黑龍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見,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廣。
B.古代的詩書、音樂、書法、算數、戰爭都和竹子有關。在現代,竹子也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
C.古代戰爭用到的的盾、云梯、陷阱都離不開竹。現代的競技體育有好多項目來自竹,如跳高、撐桿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D.儒、釋、道的布經傳道場所都選址于竹林,他們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這些場所有時也通過對聯來表達對竹子的推崇,可見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產、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廠建設,竹林、竹樓和竹產品被加以利用開展旅游業。
B.中國最早的書,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簡。后來的“四書”、“五經”都是用牛皮繩等物把竹簡編在一起的竹簡書。
C.文人墨客以竹為題材的詩文書畫有很多,鄭板橋終其一生以畫竹為樂趣,他的《竹石圖》堪稱詩畫“雙絕”。
D.用竹管插上獸毫就是筆,“用筆”又叫“握管”,字當然要寫在竹子上,所以說,古代的書法更離不開竹。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4、對句中加點字解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3分)
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擁:拿著
B、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謬:弄錯
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而在己為有悔 己:自己
5、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活用不同類的一項( )(3分)
A.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D.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6、下列語句對課文的分析不恰當的是( )(3分)
A. 本文是一篇游記,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物之美的描寫和景物的敘述,或者寄托某種情致懷抱,而重在借景生論,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游的內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
B. 作者從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想到“古書之不存”,從“音謬”聯想到“謬其傳”的情況不可“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必須“深思慎取”的結論。
C. 文章兩部分之間使用了過渡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開啟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嘆焉”,緊承上文,領起全段使文章前后銜接,過渡自然。
D. 用“奇偉、瑰怪、非常之觀”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這種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怎樣才能達到。有力(不斷的艱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質條件)的人才能到達。
7、將課文中相關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5分)
譯文:
⑵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本詩作于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8.這首詩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試作簡要分析。(5分)
9.結合全詩賞析詩人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氓》中表現男女主人公少年時在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的情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虛妄之說,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無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3)《赤壁賦》中抒寫人生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陳泥鰍
汪曾祺
鄰近幾個縣的人都說我們縣的人是黑屁股。我們當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種救生船。這種船專在大風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說的是船,不是人。
陳泥鰍就是這種救生船上的一個水手。
他水性極好,不愧是條泥鰍。運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據說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這里,不能撐篙,只能蕩槳。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擰著一個一個漩渦。從來沒有人敢在這里游水。陳泥鰍有一次和人打賭,一氣游了個來回。當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腦袋,岸上的人以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會,他笑嘻嘻地爬上岸來了!
他在通湖橋下住。非遇風浪險惡時,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動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會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義,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這時是不能計較報酬的。有一次一只裝豆子的船琵琶閘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這時跳下水救人,能要錢么?民國二十年,運河決口,陳泥鰍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經是家破人亡,一無所有了,陳泥鰍連人家的姓名都沒有問,更談不上要什么酬謝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討價;在死人身上,他卻是不少要錢的。人淹死了,尸首找不著。事主家里求到時,得事先講明,撈上來給多少酒錢,他才下去。有時討價還價,得磨半天。陳泥鰍不著急,人反正已經死了,讓他在水底多呆一會沒事。
陳泥鰍一輩子沒少掙錢,但是他不置產業,一個積蓄也沒有。他花錢很散漫,有錢就喝酒尿了,賭錢輸了。有的時候,也偷偷地周濟一些孤寡老人,但囑咐千萬不要說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勸他成個家,他說:“瓦罐不離井上破,大將難免陣頭亡。淹死會水的。我見天跟水鬧著玩,不定哪天龍王爺就把我請了去。留下孤兒寡婦,我死在陰間也不踏實。這樣多好,?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一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