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2016-2017學年度下學期期中測試
語文學科 高二年級 命題人:姜欣利 校對人:趙文華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Ⅰ卷(閱讀題 66分)
一、現代文閱讀(31 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 分,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人們把愛別人的概念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也是能夠接受的,但卻普遍地認為愛別人是一種美德,而愛自己卻是一樁罪惡。人們認為不可能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因此自愛就是利己,在西方的思想中這個觀點是由來已久的了。加爾文把自愛看作是一種“瘟疫”,盡管弗洛伊德用精神病學詞匯來談自愛,但他的觀點同加爾文是相通的。對他來說自愛就是自戀,自戀是人發展的早期階段,那些又倒退到這一階段的人就不會有愛的能力,這些人發展到頂點就會瘋狂。弗洛伊德認為,愛是里比多的顯現,每個人的里比多有限,不是用在別人身上,就是作為自愛用在自己身上,因此愛別人和自愛是相互排斥的,這方多了那方就少了。如果說自愛是一種惡習,那么由此就可以得出忘我就是一種美德的結論了。
這里就產生了下列問題:心理觀察是否證實了在自愛和愛別人之間存在著一個基本矛盾的觀點?自愛和利己是一碼事,還是互為對立?此外,現代人的利己難道確實是一種對具有一切理性和感情可能性的自我的愛,還是對此有不同的解釋?利己同自愛完全一樣還是利己恰恰是缺少自愛的結果呢?
在我們用心理學的觀點分析利己和自愛以前,我們必須分析一下自愛和愛別人是相互排斥的這一錯誤的邏輯結論。如果把他人當作人來愛是美德,而不是罪惡的話,那么愛自己也應該是美德,因為我也是一個人,有關人的一切概念都與我有關。因此上述原則本身就是矛盾的。圣經中“愛他人如同愛己”的說法說明了對自己的完整性和獨特性的尊重,愛自己、理解自己,同尊重、愛和諒解別人是不可分割的。愛我同愛另一個生命是緊密相連的。
這里我們就觸及到了使我們得出這些結論的一些心理學上的先決條件。概括如下:我們的感情和態度的對象不僅是其他人,也包括我們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同對我們自己的態度互不矛盾,而是平行存在。從這一點出發來解答我們的問題就意味著愛別人和愛我們自己不是兩者擇一,恰恰相反:一切有能力愛別人的人必定也愛自己。原則上愛自己和愛別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愛是內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諸因素。愛不是一種消極的沖動情緒,而是積極追求被愛人的發展和幸福,這種追求的基礎是人的愛的能力。
愛另外一個人這一事實就是愛的力量的具體體現。在愛中包含的心理學基本原則就是對所愛之人將這個人作為人類基本品質的化身來愛。愛一個人,也就包含了對所有這一類人的愛。有一種愛的形式,威廉詹姆斯稱為“分工”的愛:愛自己的家庭卻不愛他人,是缺乏愛的能力的表現。對人類的愛是對一個特定的人的愛的先決條件,盡管對人類的愛是通過對某些特定的人的愛獲得的。
可以得出結論,即我自己也是我的愛的對象,同他人沒有區別。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愛的能力為基礎的,即存在于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當中。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創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只愛別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
(弗羅姆《自愛》選自《愛的藝術》)
1.根據原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弗洛伊德認為自戀狀態存在于人發展的早期階段。正是因為自愛和自戀沒有區別,才導致自愛和愛他人此消彼長。
B.作者認為自己和他人一樣都是人,有關人的一切概念都與我有關,所以如果愛他人是美德,那么愛自己也應該是美德。
C.愛人類是愛特定的人的先決條件。如果一個人所愛之人擁有人類的基本品質,按照心理學原則,對此人的愛中也包含對這類人的愛。
D.愛的能力是追求被愛人幸福的基礎,這種能力有高有低,一個人愛自己的家庭卻不愛他人就是缺乏愛的能力的表現。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加爾文和弗洛伊德的觀點反映出在西方人們常常有把愛別人看作一種美德,卻把愛自己和利己、自戀等罪惡聯系起來的觀念。
B.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和對自己態度是可以同時存在,這個心理學上的先決條件意味著愛別人和愛自己不是必須二選其一。
C.愛是內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等,只要擁有這些因素,就能肯定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
D.擁有愛的能力的人可以體現為愛另一個人,但如果他只有對別人的愛,而沒有對自己的愛,那就是沒有能夠真正擁有愛的能力。
3.根據文章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本文采用先破后立的寫法。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弗洛伊德的“互斥觀”,第三段采用歸謬法推論出這種觀點的不合理性,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B.第二段承上啟下,針對第一段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問題都圍繞“自愛”和“利己”這兩個概念的關系展開,引出下文對這對概念關系的論述。
C.在第三段中作者引用《圣經》中的說法,是為了證明愛自己和愛他人是緊密相連的,從而進一步反駁愛他人和愛自己相排斥的結論。
D.文章思維縝密,邏輯嚴謹。在論證過程中,作者根據需要補充了一些在心理學中已經取得共識的結論或原則,作為繼續推理的前提。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5題。
周 旋
九水
里德警官這幾天精神高度緊張。副局長在特別會議上說,新局長馬上就到任。新局長曾經是一個神探,破獲過許多疑案大案,正因為這樣,新局長也是一個行蹤不定的人。這是他這種神探的特點。副局長聲色俱厲,要求大家這幾天務必謹慎小心,不能出現任何岔子,“否則當心飯碗!”屢獲嘉獎的里德被派到這個混亂的小城最繁華的黃金街當巡警,要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責任,而且是一份不小的榮譽。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里德正在黃金街上巡視,突然一個怪異的紅頭發的男人出現在里德的視線里。就在二人目光相對時,紅頭發轉身就跑。里德感到疑惑,急忙追了過去。這個小個子沒跑多遠就被里德逮到了。里德說:“先生,看來您要到警署吃午飯了。”紅頭發聳了聳肩,表現出一種無奈。
紅頭發自稱叫吉米,曾經是一名心理學碩士。里德問道:“吉米先生,你見到我為什么跑?”吉米一臉冤枉:“警官,本國法律哪一條規定公民不準在街上跑步?”“可你是在見到我時才突然跑起來的。”“就算是我見到你時才開始跑的,可是你看,這有什么問題嗎?”里德聽著吉米不懷好意的笑聲十分氣憤,但沒有一點辦法,只好把他放了。
第二天依舊陽光明媚,里德在黃金街上巡視時,腦中還殘留著那個紅頭發不屑的表情,里德覺得深受侮辱。突然,里德看到了一個紅頭發男人,那個小個子見到里德轉身就跑。里德猶豫了一下還是追了過去。吉米又被帶回了警署,詢問的結果和昨天一樣,里德只能又將吉米釋放了。他覺得吉米簡直是個瘋子。里德咬著牙根沖著警署門口的一個穿灰色風衣的老人大聲呵斥,他已經多次看到他看熱鬧時幸災樂禍的嘲笑,就將在紅頭發那里受的氣,一股腦撒向這個可惡的家伙。灰風衣聳聳肩膀踱著步離開了。
接下來的幾天,里德總是能看到那撮令人生厭的紅頭發,紅頭發也一如既往地“逃跑”。每次里德都想,最好讓那紅頭發被一輛飛馳的汽車撞倒。
現在的里德若是見不到紅頭發反倒覺著不正常了,甚至那個灰風衣不懷好意的嘲笑也變得像每天明媚的陽光一樣尋常。這時,吉米又出現在里德的視線內,還是一看到里德就跑,里德壓根就不想理會:“最好把這個紅頭發帶到精神病院去!”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大喊“搶劫”,一個年輕女人跑過來氣喘吁吁地說:“一個紅頭發的家伙……搶劫……”
里德趕緊追了上去。里德沒費多少勁就抓到了吉米,不久女人也趕了上來說:“就是他!這個紅頭發的壞小子!”里德終于如釋重負,將兩人一同帶回了警署。
里德喝了一口濃濃的咖啡,得意地問:“我的心理學碩士先生,這回你還有什么要辯解的?”吉米笑著說:“警官先生,您難道看不出來她是個瘋女人嗎!”里德忙問那女人:“小姐,他搶了你什么東西?”“感情!”
“什么?”里德大吃一驚。這時女人又說:“我叫露絲,是吉米的女朋友,他不顧我們三年多的感情,像許多惡棍一樣,拋下了我,您說他是不是搶走了我的感情?”說著,露絲就“嗚嗚”地哭了起來。里德此時抑制不住憤怒之情,他覺得自己受了這紅頭發和他所謂女朋友的玩弄,便氣急敗壞地喝道:“小姐,你說的搶劫對象,它應該是金表、皮包之類的財物!”
露絲擦了擦眼角說:“警官先生,這只是您將搶劫的概念局限化了,難道感情就不能搶劫嗎?您可要好好處罰他,好好治理我們的城市,肅清我們的風氣呀!”說完,她望著吉米又哭了起來。我只是個警官,風氣?風氣和我有什么關系!對于這樣荒唐的事,里德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把他倆請出了警署。
沒想到第二天,鬧劇又重新上演了,陽光也依然明媚,只不過這次的女主角換成了一個叫瑪麗的女人,所有的經過一模一樣,連臺詞都如出一轍,只是臨走時瑪麗加上了一句:“警官先生,要知道這個紅頭發的家伙可是搶走了不少女人的感情!您可要好好處罰他,肅清我們城市的風氣呀!”
我是個警官,風氣和我有什么關系!里德坐在咖啡館里發誓,再發生這類“感情搶劫”的事,我躲得遠遠的,絕不理睬。
里德在第三天上午耀眼的陽光里,在黃金街上巡視時,腦子仍然被可惡的紅頭發和他那些感情被搶劫的女人們攪得一團糟。里德又聽到有人在喊“搶劫”,隨著叫聲,他又一次看到了那團紅頭發從他眼前跑過去。里德的忍耐已經超出了極限,他決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于是就毫不猶豫地走進了旁邊的一家咖啡店。
幾天以后,黃金街上換了一位新警官。里德因為前不久的那個上午,黃金街上最大的一家珠寶商店被一伙歹徒搶劫,而他竟然坐視不管而受了很重的處罰,據說為首的是一個紅頭發的家伙。
第二天上午,依舊陽光明媚,街頭人們步態悠閑。當里德去警署領取處罰通知單時,卻驚訝地看見紅頭發吉米正被押上警車,而以前總是趾高氣揚的副局長居然也接到了調離通知單,正在對著那個灰風衣哭喪著臉,點頭哈腰。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由于與紅頭發吉米暗中串通的行為的敗露,副局長最終受到了懲罰,被調離了職位,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B.作品寫里德多次將吉米稱呼為“紅頭發”,是用借代的手法反映了里德對吉米的厭惡,從側面寫出了吉米的狡詐和小城警察的無能。
C.文中反復出現“我是個警官,風氣和我有什么關系”,可以看出吉米最終能順利實施搶劫,也與里德警官的這種想法有關。
D.小說多次描寫陽光明媚的天氣特征,交待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襯托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同時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5.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在“散步”中體驗美
宗白華與朱光潛、蔡儀、李澤厚、高爾泰并稱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但宗白華是從研究哲學、文學藝術尤其是詩學而轉到美學研究中來的。他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心的萌動在童年時期就已有之。宗白華自認為他后來寫詩同年幼時的性情特點有一定的關系。少年時的宗白華耽于幻?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二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