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重三中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
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2017年5月11日 滿分:150分 考試時長:150分鐘
第I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社科類文本閱讀(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真人秀:有意思也要有意義
過去幾年,真人秀在中國的發展幾乎可以用“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來描述。這一從西方舶來的節目形態,在體驗了超乎尋常繁華的同時,也深藏著隱而未現的危機。本該以“真”為核心元素的真人秀,在不加節制和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開始變得越來越“假”,甚至在公眾言談中成為“過氣藝人”奪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擲”。赫胥黎說“我們將毀于我們所熱愛的東西”,他所擔心的正是文化演變成感官刺激和物質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則被掩蓋于日常生活的瑣屑狂歡之中。
電視是當代社會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從規律上看,任何一種節目形態發展的過程都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有人看”,即電視節目具備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基本特征,或提供實用的信息,或帶來輕松的娛樂;第二個是“有意思”,即在擁有特定的觀眾群體的基礎上,努力提升節目的制作水準,給觀眾帶來日益精良的審美體驗;第三個是“有意義”,也就是令電視履行公共文化空間的社會責任,令經過驗證的主流價值得以彰顯,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轉。
目前中國的真人秀節目已較為順利地完成前兩個階段的任務,《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節目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對外國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細改造,并將自己打造為當代社會最顯著的視覺奇觀之一。眼下的發展方向,應當是著力解決第三個問題,也就是“有意義”的問題。
“真人秀”的本質雖是“秀”,但特色在于“真”,亦即,同樣是娛樂,也必然有真誠和虛假的區分。這個“真”字,既包含節目形態設計上的真實性考量,即以“記錄”而非“虛構”作為敘事和表現的主要手段;也明確要求節目在文化價值上承載一種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態度。脫離了返璞歸真的文化內涵的真人秀,哪怕擁有再豪華的明星陣容、再盛大的狂歡場面,也只能是偽裝在真實外殼下的一種娛樂至死的新形式而已。
當下,中國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賴“明星制”,在價值傾向上也極為倚重商業邏輯和消費主義。“素人”的概念雖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電視產業的獨特結構,真正有影響力的節目罕見。反而是在網絡自制領域,一些新潮的生產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態和內涵上的發展規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義”的素人實境秀,比如騰訊視頻《我們15個》將15個背景迥異的普通人置于平頂的封閉空間,進行全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完全呈現,便在形態上十分符合真正意義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中國的素人秀和歐美國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還有一定的區別:風靡全球的《幸存者》和《澤西海岸》等節目更多強調沖突的因素,如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沖突,這與西方文化對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我們15個》等素人秀卻更強調“社群”的概念,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這顯然也是中華文明傳統的要旨所在。
概而言之,真人秀節目固然是一種獲取娛樂的方式,但如果這種娛樂與文化和價值的土壤相脫離,則必然會演變成“為娛樂而娛樂”的虛無態度。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視頻行業的崛起,原有的電視文化體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新興的節目生產主體顯然有著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更長遠的規劃設計,逐漸意識到隨著明星資源的耗盡和觀眾審美的疲勞,那種以“外國模式、明星出位、粉絲互掐”為傳播特征的真人秀必將走向“真實”的對立面并將其在過去幾年中積累的文化資源消耗殆盡。形態上的“素人”和“真實情境”以及文化價值上的回歸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煥發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
(摘編自《光明日報》)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中國,過去幾年真人秀節目發展迅速,但在不加節制和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質量變得參差不齊。
B.當前真人秀節目讓人大飽眼福的同時,也潛藏著隱而未現的危機,那就是節目已經變成了“過氣藝人”奪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擲”。
C.電視節目除了要為觀眾提供審美體驗以外,還得履行公共文化空間的責任,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轉。
D.任何一種電視節目首先必須得有人看,或提供實用的信息,或帶來輕松的娛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的真人秀節目已完成“有人看”“有意思”兩個階段的任務,完成了對外國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細改造,成為當代社會最顯著的視覺奇觀之一。
B.中國真人秀節目應該著力解決電視節目“有意義”的問題,這是眼下此類節目的發展方向。
C.高度依賴“明星制”是當下中國真人秀的一大特點,并且在價值傾向上也極為倚重商業邏輯和消費主義。
D.捕捉真人秀在形態和內涵上的發展規律、兼容“有意思”和“有意義”的素人實境秀在目前中國有一些探索和嘗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真人秀不能脫離返璞歸真的文化內涵,要求節目在文化價值上應承載一種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態度,否則只能成為娛樂至死的新形式。
B.真人秀是人們獲取娛樂的一種方式,其本質是“秀”,特色在于“真”,這種娛樂必須與文化和價值的土壤相結合才不至于“為娛樂而娛樂”。
C.對比中國素人秀與歐美主流素人秀節目,也可以發現中外文化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關系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
D.隨著互聯網視頻行業的崛起,原有的電視文化體系雖然因囿于其獨特的結構受到一定的沖擊,但新興的節目生產主體也會將其在過去幾年中積累的文化資源消耗殆盡。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史海遠航
章開沅在華中師大歷史系任教初期,對太平天國很感興趣。1954年,德國貝喜發博士專程來武漢搜集辛亥革命史料,接待與陪同的章開沅不由想: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前來搜集辛亥革命史料,而就在首義之地武漢從事歷史教學的自己為什么對辛亥革命史漠不關心呢?接待期間,章開沅與辛亥老人朝夕相處暢談往事,激發了對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興趣,從此章開沅走進了辛亥革命歷史研究領域。在他的倡議下,第一個全國性紀念辛亥革命的會議--辛亥革命5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武漢舉辦,章開沅的兩篇論文《武昌起義與湖北革命運動》《從辛亥革命看資產階級性格》受到與會者的關注。
經過數十年刻苦鉆研,章開沅出版《辛亥革命與近代社會》《辛亥革命前后史實論叢》等專著,與其他學者編撰多卷本的《辛亥革命史》,在編寫組多次討論的基礎上,他寫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研究辛亥革命史》一文,總結了1949年以來辛亥革命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并著重就指導思想、人物評價、中外關系、資料工作、研究方法等重大問題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增進了海外學者對中國大陸辛亥革命研究的了解。章開沅和各界人士一起成立了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定期舉辦各種學術活動;培養了饒懷民、馬敏、嚴昌洪、趙軍等一大批辛亥革命研究者,章開沅赴美國、日本訪問,這是中國大陸辛亥革命研究者第一次走出國門,把中國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國際。1981年,《辛亥革命史》正式出版,被稱為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經典之作。美國學者稱贊說:“在世界上的歷史學者與專家當中,章開沅是辛亥革命的學術帶頭人。”
1962年開始,章開沅決意研究張謇,以此個案作為研究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突破口。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章開沅前往南通張謇的出生地、故居和相關歷史遺址實地調研,走訪當年對張謇了解較多的高齡老人;到館藏豐富的北京圖書館閱讀并抄錄珍貴原始文獻,經過認真的梳理和編纂資料后,章開沅完成了3萬字的論文《論張謇的矛盾性格》寫出了約40萬字的《開拓者足跡--張謇傳稿》。章開沅在潛心研究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過程中,意識到商會研究是從整體上考究資產階級的重要課題,于是著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在漫長的治史生涯中,章開沅一貫重視“原生態”史料,視“檔案是具體研究課題的生命”。他前往蘇州檔案館查閱商會檔案,隨著資料的深入挖掘,他認識到商會研究對中國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章開沅把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結合起來研究,把商會置于更為廣闊的的世界范圍加以關照。章開沅認為,要還原歷史的本質,探究歷史的的奧秘,應將人類歷史視為一個整體,用全人類和大史觀的理念進行研究。
章開沅中學、大學的學歷都不完全,也沒有多少師承,卻在辛亥革命史、教會大學史和南京大屠殺歷史文獻等多個領域成績斐然。弟子桑兵說:“章師治學,大度大氣,絕不畛域自囿。他專深的研究背后有一套大的敘事框架,帶動研究水準不斷攀升。”
面對當前重科技輕人文導致的精神文明缺失、道德滑坡、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以及學術界急于求成的浮躁學風,章開沅提出“參與史學”,他認為,歷史學關注的是整個人類和整個社會,歷史學家應該成為把現實與過去及未來連接起來的橋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豐富與影響現實。作為歷史學家,需要發掘的不僅是歷史真實,而且是蘊藏于史實深處的智慧。
(摘編自劉莉《章開沅傳》)
相關鏈接:①章開沅,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在辛亥革命史、中國資產階級研究、中國商會史研究、中國教會大學史、南京大屠殺歷史文獻等研究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學術貢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摘自《百度》)
②做學問的最佳精神狀態是什么?一是“虛”,一是“靜”。虛即是虛空,腦中沒有絲毫雜念,沒有項目,沒有考核,甚至于沒有自己以前的理論知識,將自己完全放空。靜即寧靜,不生活在熱鬧場中,不為外界誘惑所動。能虛能靜,便能神游萬古,心神專一,思慮清明。虛靜的學者是純真的學者,一個學者最終能達到什么樣的境界,和純真度大有關系。 (章開沅《中國學者出路何在?》)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上世紀50年代,章開沅接待德國研究辛亥革命的學者,又與辛亥老人暢談,反思和激勵使他把研究重點轉向辛亥革命史。
B.章開沅在辛亥革命史、中國資產階級研究、中國商會史研究、中國教會大學史等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學術貢獻,獲得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
C.章開沅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史學研究存在的問題,因而倡導史學研究者進入“虛”和“靜”做學問的最佳精神狀態,做純真的學者。
D.針對當前社會重科技輕人文產生的諸多問題,章開沅提出“參與史學”,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豐富、影響現實,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5.章開沅研究辛亥革命史,做出了哪些貢獻?請簡要概括。(4分)
6.作為享有盛譽的史學家,章開沅教授治學上有哪些特點?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一支傾聽黑暗的蠟燭(有改動)
朱成玉
臨終時,祖母顫巍巍地示意我們點上一根兒蠟燭,說要和它一起熄滅。我不知道祖母此舉有何深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二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