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2016-2017學年下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
語文學科試卷(教師用)
命題人:語文備課組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應將姓名、考號等信息準確填寫、填涂在規定位置;
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3、客觀題填涂使用2B鉛筆,主觀題作答使用黑色簽字筆或碳素筆;
4、保持答題卡整潔,不可折疊、污損、弄破、弄皺,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帶(貼)、膠帶紙等,不得在答題卡上亂涂亂畫或做標記。
第Ⅰ卷 閱讀題(共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防空識別區
防空識別區是一國根據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劃定的一個空中預警范圍。通常情況下,以該國的戰略預警機和預警雷達所能覆蓋的最遠端作為“防空識別區”的界限,可以從領海基線向外延伸幾十至數百海里不等,它比領空和專屬經濟區的范圍要大得多,根本不屬于國際法中的主權范疇。一般來說,設置“防空識別區”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國籍不明的飛機侵犯主權國領空,提示或警告進入“防空識別區”的他國軍機不要誤入或闖入主權國領空。防空識別區是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家安全而設立的,完全是一國的單方面行為。
對于進入防空識別區的航空目標。國際上有通行的處置原則。一旦發現對方目標進入防空識別區,設立防空識別區的一方識別目標后,在實施G波道廣播的同時,向軍事最高當局通報情況,并加強雷達監控,同時立即提高防空導彈的警戒,命令空中待戰的飛機前往這一區域,或者令地面戰斗機做好攔截準備。通過對目標航向、機型、速度、姿態和以往情報的進一步掌握,判斷目標有無敵意。對于有無敵意的判斷,通常把握三條原則。一是目標在防空識別區內停留時間長短,如果較短,并依照指令行動,即可以認為“誤入”或者“無害通過”,不采取武力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時間過長,不聽從全球通用G波道廣播勸告,目標繼續沿防空識別區外沿飛行,且飛行速度沒有變化,無意進入對方領空時,一般采用跟蹤飛行的方法進行監視;如果對方飛機續航時間過長,通常采用輪換監視飛機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續監視。三是目標不聽從勸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對方領空,從機型、姿態、航線等能夠判明敵意,即可在目標進入領空時按最高當局指令采取攻擊手段,將目標擊落或者迫降。
自1950年美國最早建立空中識別區以來,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德國、緬甸、土耳其、泰國、中國臺灣地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相應地建立了海上空中識別區。盡管各國和地區關于防空識別區的范圍、作為限制對象的航空器的種類、目的等內容不盡相同,但防空識別區自20世紀50年代出現以來,已經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默認,成為國際法所默認的事實存在。
與其他建立了防空識別區的國家相比,日本防空識別區的劃定范圍可以用“霸道”一詞來形容。日本防空識別區是一個巨大的正五邊形,其最西部距離中國大陸東海海岸線僅130公里,最南部與中國臺灣的防空識別區呈重疊狀態,西北部更是過分到距離俄羅斯海岸不足50公里。
長期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向國民制造“受威脅”的假象。其每年4次公布針對“可能侵犯領空”外國戰機的緊急出動次數,最近兩年一直宣稱針對中國飛機的緊急出動次數在急升。但實際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國海軍運8電子偵察機尚在東海中線以西飛行,日本就已出動戰斗機進行近距離跟蹤拍攝,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反潛巡邏機則在中線以西的中國東海油氣田上空大搖大擺地盤旋著。
2013年11月23日,中國宣布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覆蓋大部分東海海域,要求在區域內航行的航空器向中國通報飛行計劃,對不配合識別或拒不服從指令的航空器,中國武裝力量“將采取防御性緊急處置措施”。
1.下面關于“防空識別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防空識別區不等于一個國家的領空,也不等于一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它可以從領海基線向外延伸幾十至數百海里不等。
B.防空識別區設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家安全,防止他國飛機侵犯,提示或警告他國飛機不要誤入或闖入“防空識別區”。
C.防空識別區是空中預警范圍,這個范圍是根據一個國家的空中防御需要而劃定的,設立防空識別區不需要經過他國同意。
D.防空識別區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現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設立了海上空中識別區,已經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默認。
答案:B【解析】是“提示或警告進入“防空識別區”的他國軍機不要誤入或闖入主權國領空”,原文是“軍機”而不是“飛機”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一旦發現對方目標進入防空識別區,國際通行的原則是實施G波道廣播同事通報軍事最高當局,加強監控和警戒,命令飛機前往攔截。
B.目標在防空識別區內停留時間短,依照指令行動,從航向、機型、速度、姿態及以往情報的掌握來判斷,若無敵意可不采取武力措施。
C.對在防空識別區外沿飛行時間過長,不聽勸告而繼續沿外沿飛行,速度沒有變化又無意進入己方領空的目標,一般跟蹤飛行進行監視。
D.對于不聽從勸告,航向直指己方領空,從機型、姿態、航線等能夠判明有敵意的航空目標,在其進入領空時可根據指令將其擊落或迫降。
答案:A【解析】令飛機前往攔截”應為“做好攔截準備”。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防空識別區最早由美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立,每個國家和地區設立防空識別區的目的、范圍、限制對象的種類等內容都不盡相同。
B.長期以來,日本政府不斷制造“受威脅”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稱針對中國飛機的緊急出動次數急升,一方面派巡邏機在中國海域上空盤旋。
C.日本防空識別區劃定的范圍遠要比其他國家更加霸道,距離我國大陸東海海岸線僅130公里,最南部與我國臺灣的防空識別區重疊。
D.我國宣布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要求在區域內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國通報飛行計劃,
對于保護我國領土和國家的主權安全意義重大。
答案:C【解析】他國家更加霸道”含有“其他國家也霸道”的含義,原文只說了日本防空識別區劃定得“霸道”。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題。
在途中
【美】蘭斯頓休斯
這是經濟大蕭條的年代,一個傍晚,大雪紛飛。薩勁特從一輛載貨卡車上跳下來,面對滿天飛雪,反應麻木,視而不見。他實在是餓極了,困極了,累極了。
多賽牧師擰亮門廳的電燈,打開住宅的大門,他看到外面正下著雪,然而他發現,站在他面前的,是個一臉粘滿雪花的大個子黑人,顯然是個夜游人,一個失業者。
薩勁特還未意識到自己是否已開口說話,牧師先生就搶先說:“對不起,不行。你順著這條街往前走四條馬路,往左拐,再走七條馬路,就看到收容所了。對不起,這里不行。”
牧師關上了住宅的大門。
薩勁特想告訴那虔誠的人,他已經去過那個收容所了,在這蕭條年代,他被迫去過上百個收容所,而每到一處,得到的回答總是沒有床位、晚飯已供應過、地方已被占滿。不管是真是假,他們反正歧視黑人。可是這位牧師先生,他竟然也說聲“不行”,便關上了大門。顯然,牧師不愿聽他訴說這些,而人家也確實有扇門可以關啊!
大個子黑人轉身走開了。滿天飛雪,他依舊漠然地直沖沖往雪中走去,或許他已感覺到在下雪了。他停下腳步,在人行道上弓下身子,他饑餓、疲倦、寒冷。他望望天,看看地,忽然發現,他正站在一座教堂前。是啊!一座小教堂,就在牧師住宅的旁邊。沒錯,是教堂。
教堂有兩扇門。
在夜色中,寬寬的石階上鋪滿了白雪。兩扇高高的小圓頂拱門,門兩旁各有一根細細的石柱支撐著。正對面有一扇圓形的窗,里面襯著挑花紗窗簾,窗格中間鑲著十字架,上面釘著石雕的耶穌基督。這一切在街燈下顯得那么寧靜,那么殷實。薩勁特眨眨眼睛,抬頭望望,雪花飄進了眼里。這個晚上他第一次注意到了雪。
他感到饑餓,感到寒冷,感到絕望,而又存著一線希望。他走上石階,敲了敲門,沒有回音。他轉動了一下門的把手,門是上了鎖的。他就用肩膀頂門,他有節奏地哼嘿著,就像被鐵鏈拴在一起的囚犯在干活時喊著號子那樣。
門給撞開了。
正當門板要往后倒的一剎那,兩名警察乘著警車剛好趕到,他們手持警棍,跑上石階,一把抓住了薩勁特。這一次,薩勁特有了反抗意識,他抓住門邊的一根高石柱,抱緊不放。兩個警察使勁拉他,他死死抱住石柱,街上過路的行人都跑到兩個警察的背后,抱住他們的腰,幫著一塊兒拉。薩勁特仍死抱住石柱不放。
接著,教堂倒塌了。把兩個警察和其他所有的人都埋在磚塊、石頭和瓦礫堆下,整個教堂都倒在雪地里。
薩勁特從瓦礫堆中爬出來,一個勁地朝大街走去。
薩勁特起初還以為自己是獨自一人在走著,可是,他還聽到了另一個人的腳步聲,在跟他踩著同一個節拍。他回頭看看,看見耶穌基督就在他身旁,和他齊步走著。他就是教堂圓窗格十字架上的那個基督--他仍然是石刻的,表面粗糙,好像就在教堂倒塌那會兒,從十字架上脫落下來,在他身邊跟著走的。
“真見鬼,”薩勁特說,“我這是頭一回看到你從十字架上下來。”
“是啊,”耶穌說,他的腳步把雪踩得沙沙作響。
“天啊!我明白,你一定樂意從十字架上下來。”
“當然樂意。”
“你真的在十字架上給釘了兩千年?”
“一點兒沒錯。”
“唉,我身上要是有幾個現錢,我就帶你到處逛逛。”
倆人繼續在雪地里走著,一直走到鐵路旁。鐵路上的紅綠信號燈,被黑夜中的飛雪半遮著。鐵軌一邊的遠處,有一堆篝火,是一些無業游民點燃的。
“我可要歇腳了。我實在累了。”薩勁特說。
“我要繼續往前走,到堪薩斯城去。”耶穌說。
“好吧,回頭見!”
大約清晨六點,有一列貨車經過,薩勁特沿著鐵軌飛跑過來,緊接著一躍身抓住了貨車,想翻進一節敞頂煤車。說也奇怪,那節煤車里全是警察。靠近他的那個警察用警棍狠狠地朝他手指節上打。
他設法想翻進去,他直著嗓子嚷: “媽的!讓我進車廂!”
“住嘴!”警察咆哮著,“你這瘋黑鬼!”
忽然,薩勁特意識到,他確實在監獄里,哪來的什么十字架上下來的耶穌、火車。晚上流的血,現在都干了。結在臉上,頭痛得厲害。過道里的那個警察在狠狠地用警棍打他的手指關節,因為他抓住監獄的鐵柵門死勁地搖晃,想把這扇門撞開。
(入選時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 分)( )( )
A.小說運用寫實與虛構相結合的手法,敘述了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一個失業的黑人在大雪紛飛的夜晚的遭遇。
B.薩勁特站在多賽牧師的家門口,希望牧師收留他,但遭到了拒絕,原因是多賽牧師家已經沒有床位,晚飯已經供應過,地方已被占滿。
C.“唉,我身上要是有幾個現錢,我就帶你到處逛逛。”石人耶穌說的這句話表現了耶穌對薩勁特的友好,與現實社會中的人形成了對比。
D.“門”本應是接納、包容的象征,但從薩勁特的遭遇來看,無論是牧師的“住宅的大門”,還是小教堂的“門”,對他都是一種拒絕。
E.小說先后寫了“他實在是餓極了,困極了,累極了” “他饑餓、疲倦、寒冷”這樣的話,目的是說明薩勁特拉倒小教堂是出于無奈。
答案:A D(答對一個給2分)【解析】B沒有床位,晚飯已經供應過,地方已被占滿,這是收容所拒絕他的原因。C理解錯誤。這句話是薩勁特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二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