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質量保障聯盟山東省打靶卷
高三語文試卷
2017. 5
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 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場號、座位號、班級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3:第11卷必須用。.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巧分)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一3題。
曾經的我一直覺得志在四方才不枉青春一場,不僅是我,或許你對“少年心事當弩云”也如此(解釋/詮釋)。對于偏安一隅者,“多沒少年氣啊!”我向來這樣給人家貼標簽。而劉兄又偏偏算計好,在這個地方(撼動/動搖)了我原本的價值判斷。《遙遠的村莊》,真就是那樣的遙遠,中東局勢不干他事, ,他的眼神總扎在自己的根--方圓幾里的地方。他以此告訴了我一種不同于走南闖北的活法,叫它偏安一隅也罷,說它閉塞老土也罷,它所給你帶來的母親懷抱般的歸屬感,所賦予你的好好用所有感官(撫摸/撫摩)遍家鄉的時間,正是漂泊闖蕩窮于供應的。游目萬刃,扶搖而上九萬里者,縱橫了八荒,經倫了天地,叱咤風云著也算是精彩;而不愿意濟滄海的蝴蝶,在半畝方塘中 ,也算是幸福。活法上的區別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活得深刻。
1.文中加點字詞的注音和字形,錯誤最多的一項是
A.不枉青春 賦予(yú) 供(gòng)應
B.偏安一隅 經倫 縱橫(hèng )
C.游目萬刃 干(gān)他事 貼標簽
D.閉塞(sāi) 濟蒼海 叱咤(chà)風云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詮釋 動搖 撫摸 B.解釋 撼動 撫摩
C.詮釋 撼動 撫摩 D.解釋 動搖 撫摸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他甩開膀子堵水引渠比三峽工程偉大
升華自己的生命,演繹自己的生命,思考自己的生命
B.三峽工程沒他甩開膀子堵水引渠偉大
演繹自己的生命,思考自己的生命,升華自己的生命
C.他甩開膀子堵水引渠比三峽工程偉大
演繹自己的生命,思考自己的生命,升華自己的生命
D.三峽工程沒他甩開膀子堵水引渠偉大
升華自己的生命,演繹自己的生命,思考自己的生命
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或熟語使用都正確的是
①河北省的領導在會上表示,為京津冀整體協同發展,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河北將全力建好雄安新區,對一切妨礙新區規劃建設大局的行為,都將依法堅決糾正。
②置身新北市的朱銘美術館和臺中市的“臺灣美術館”,你會發現那里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邊懂你的知心朋友。
③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剛進入四月,搶占市場的“搏殺”已見端倪,幾大空調商爭相推出各種優惠套餐,在價格上做足了文章。
④走進來一位短小精悍、濃眉闊臉的人,身著青色短衫,步履穩健。大家都把目光轉向了他。
⑤相比于持續火爆的住宅市場,多年來,寫字樓市場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與同地段的住宅樓相比,寫字樓的銷量要小得多。
⑥在狂熱了90分鐘后,中國隊沒有辦法攻陷阿扎迪,這個結果讓中國隊離世界杯越來越遠,但比凱旋更重要的是戰斗,他們的頑強拼搏讓伊朗球迷側目而視。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③⑤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央視在3月15日曝光耐克公司在中國銷售的zoom air氣墊鞋無氣墊與國外不一致后,耐克中國公司回應表示:“重視每一位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
B.中韓是否會在“薩德”問題上“擦槍走火”,進而爆發一場局部戰爭?大多數人對此持否定態度,基本理由是:韓國不敢打,中國不想打。
C.這個縣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的關系,既加強野生資源保護,又發展人工培育產業,為實現當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D.在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8題。
當多數人享受流行語的快感和其所構建的集體認同感時,有一些更為重要的社會情緒或真相卻處在“流行”的范疇外。
《咬文嚼字》編輯部近日發布2016年十大流行語,“洪荒之力”“吃瓜群眾”“工匠精神” “小目標”等入選。《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介紹,今年十大流行語中,除“工匠精神”“供給側”外,全部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推薦,是歷年數量最多的。
越來越多的媒體、機構加入年度流行語的評選,流行語的評選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評選者往往面臨的尷尬是,在評選結果發布時,不少流行語其實已經不再流行。這是互聯網的快餐文化和記憶短化的必然。
評選誰,不評選誰,評選標準是什么,當然完全由評選機構決定。但必須要厘清的是,即便綜合所有的年度流行語,它們都遠未能拼湊成這一年完整的時代記錄。
年度流行語確實提供了一個以年為單位的社會觀察切口。它亦可被視為對于習慣性遺忘的抵制。當然,其效力僅是一年。可能在評選的同時,人們又投入對新流行詞的創造。較之過去,現在流行語的出處已經越來越不可考,它們紛紛被冠以“網友制造”,瞬間躥紅,又很快從典論中退場。每個人都覺得曾經參與,卻最終都如過水無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被評選出的流行詞,展現了網友創造性的一面,也是社會真實情緒的另類表達。如果對照這些流行詞勻勒生活的真實圖景,卻又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我們處于一個輕快、敢予自嘲又多么云淡風輕的生活場景之中,充滿了“小目標’,與“葛優躺”。每個人都沉浸于“吃瓜群眾”的角色扮演中,雖不無戲謔和解構,用盡了“洪荒之力”但也怡然自得。然而,退回到個體的角度,依據流行語所勾勒的圖景與真實生活之間,已然構成一種明顯的斷裂。很多時候,所謂流行語僅僅是一種心理按摩,與生活本質之間隔著一道難以逾越的墻。
流行的對應面是遺忘。當多數人享受流行語的快感和其所構建的集體認同感時,有些更為重要的社會情緒或真相卻處在“流行”的范疇之外。就即將過去的一年而言,比如霧霾,比如徐玉玉,比如聶樹斌,相較于那些輕快的流行詞,這些詞及其所對應的現實無疑更顯沉重。雖然難以符合“流行、創新、文明”的流行詞評選標準,但我以為,它們能更深刻地觸及時代的本質,更能代表這一年的社會關切。
有人說,流行語僅記錄了社會的某個側面,不必苛求其承擔為整個社會畫像的責任。問題在于,作為一種“流行”的流行語評選,在客觀上,起到了某種信息過濾的作用,或多或少影響人們對于某些更深刻社會情緒和問題的判斷與記錄。確實,每個人或都能從流行詞中找到關聯,這種抽象的關聯卻又注定是窄化和不確定的。它們真能夠抒發我們的全部情緒嗎?個體所對應的困惑,社會所對應的癥結,是否真能隨著流行詞的不斷更替,翻篇兒,迎刃而解?
流行詞評選本身并無問題。但不能回避在流行詞之外,那些未能成為“流行”的詞和其所對應的事物--我們對它們又該如何去實現更深刻的銘記?那些一度讓人效仿、眾口一詞的流行語,終究只是浮在社會情緒表面的浮萍,而更深刻的時代情緒和問題,則處于被遺忘與邊緣化的境地,并未消失,只是不斷被沉淀,尋找下一個出口。
6.下列對“流行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流行語能給使用者帶來快感和集體認同感,但在客觀上,它又會過濾社會上的某種信息。
B.年度流行語提供了一個以年為單位的社會觀察切口,它的人選完全由評選機構決定。
C.流行語出處越來越不可考,它的效力僅一年,因為在評選的同時,人們又會創造新的流行詞。
D.流行語既能展現網友創造性的一面,又能另類表達社會真實情緒,還可以抵制習慣性遺忘。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越來越多的媒體、機構加入年度流行語的評選,今年十大流行語中,全部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推薦,是歷年數量最多的。
B.在評選結果發布時,不少流行語其實已經不再流行,所以即便綜合所有的年度流行語,它們都遠未能拼湊成這一年完整的時代記錄。
C.我們處于一個輕快、敢于自嘲的生活場景之中,每個人都沉浸于“吃瓜群眾”的角色扮演中怡然自得,這是流行語勾勒的真實的生活圖景。
D.在“流行”的范疇之外,有一些更深刻的時代情緒和問題,它們得不到人們的關注,慢慢消失,漸漸地被人們遺忘。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的流行語紛紛被冠以“網友制造”,瞬間躥紅,又很快從輿論中退場,出處已經越來越不可考,每個人都覺得曾經參與,卻最終都如過水無痕。
B.霧霾、徐玉玉、聶樹斌這些詞顯示了近幾年發生的事情,相較于那些輕快的流行詞,這些詞及其所對應一的現實無疑更顯沉重。
C.流行語未必能抒發我們的全部情緒,社會所對應的癥結,個體所對應的困惑,也很難能隨著流行詞的木斷更替,翻篇兒,迎刃而解!
D.流行詞相對輕快些,評選標準為“流行、創新、文明”,所以那些能更深刻地觸及時代的本質,更能代表這一年的社會關切的詞難人選。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題。
《禮》曰:“見似目瞿,聞名心瞿。”有所感觸,側愴心眼;若在從容平常之地,幸須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當忍之,猶如伯叔兄弟,酷類先人,可得終身腸斷與之絕耶?又:“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君所無私諱。”蓋知聞名須有消息,不必顛沛而走也。梁世謝舉,甚有聲譽,聞諱必哭,為世所譏。又有臧逢世,臧嚴之子也,篤學修行,不墜門風,孝元經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縣民庶,競修箋書,朝夕輻輳,幾案盈積,書有稱“嚴寒”者,必對之流涕,不省取記,多廢公事,物情怨駭,竟以不辦而還。此并過事也。
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谷。自茲以降,雖孔子圣師,與門人言皆稱名也。后雖有臣、仆之稱,行者蓋亦寡焉。江南輕重,各有謂號,具諸《書儀》。北人多稱名者,乃古之遺風,吾善其稱名焉。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單呼伯、叔。從父兄弟姊妹已孤,而對其前呼其母為伯叔母,此未可避者也。兄弟之子已孤,與他人言,對孤者前呼為兄子、弟子,頗為不忍,北土人多呼為侄。今呼為侄,于理為勝也。
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名終則諱之,字乃可以為孫氏。孔子弟子記事者皆稱仲尼呂后微時嘗字高祖為季至漢袁種字其叔父曰絲王丹與侯霸子語字霸為君房。江南至今不諱字也。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為字,字固呼為字。尚書王元景兄弟,皆號名人,其父名云,字羅漢,一皆諱之,其馀不足怪也。
四海之人,結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者,方可議之。一爾之后,命子拜伏,呼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甚輕此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為兄、托子為弟者。
節選自《顏氏家訓風操篇》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必不可避 必:如果
B.競修箋書 修:撰寫
C.?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三 總復習 高考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