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閱讀題
一、 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帝王排場虛榮政治學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稱帝稱王,都要講排場。就是泥腿子翻身,黃袍加身,稱孤道寡,也一樣。難怪當年跟陳涉一起刨壟溝的伙計,見了造反的陳涉要驚叫:“伙頤,涉之為王者沉沉!”其實,陳涉這點兒講究,不算什么,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儀仗要排出幾十里,這邊進了王府,那邊還在城門外呢!
最能講排場的皇帝,要數隋煬帝楊廣。他父親楊堅,雖說小舅子鵲巢鳩占,天下取自北周的孤兒寡母之手,沒費刀兵,但卻懂得勤儉持家的道理,日子過得相對摳門兒,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不容易掙下個大帝國來,誰想天下落到兒子手里,手腳大得不得了,好像這個皇帝當起來,就是為了花錢,不,糟蹋錢的。大興土木,廣修宮室,里面塞滿了各處來的美女,自己坐上羊拉的車,走到哪里,隨幸哪里的美女。這種把戲,西晉武帝司馬炎已經玩兒過了,隋煬帝一試,也就夠了,他要出去走走,讓四邊的蠻夷之人,見識一下中國皇帝的威儀。
就這樣,隋煬帝在位那些年,每年都要出行,或者游幸,或者巡邊,或者督師征討,每次都排大陣仗的儀仗,數十里長。隊伍里不僅有鹵簿、舞樂,而且還有別的皇帝沒有的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女道士),以“四道場”自隨,大概是邊走邊讓這些出家人為自己念經祈福。這一套流毒甚廣。直到民國期間,有錢人死了娘老子,大抵還是要安排“四道場”念經超度,排不出四隊人馬,就讓人看不起。
破落貴族項羽發了,好好的阿房宮不住,立刻要回家,說是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漂亮衣服白穿了,顯擺富貴,顯擺給家鄉人看。無怪乎當時就有人譏笑這個西楚霸王,說是楚人沒出息,沐猴而冠。人家隋煬帝楊廣就不這樣想,他的排場主要給外國人看。只要巡邊,就一定設法招引邊外的胡人來瞻仰漢皇天威。第一個節目,就是參觀皇帝的儀仗,第二個節目,奏九部之樂,演魚龍之戲,把自家的宮廷樂隊和舞蹈隊,統統派上用場。最后一個節目,最愜意,就是皇帝散錢,來者有份,玉帛金珠,毫不吝惜。為了配合皇帝的排場,在哪兒“演出”,哪兒就得打掃得干干凈凈,裝飾得金碧輝煌,仕女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出來,連車馬都得漆得耀眼锃亮,馬頭上要扎上花,尾巴要編上辮子。總之,來的外國人只能有一個感覺,中國皇帝的排場大,中國有錢。
講究排場的皇帝,在都城接待外賓的時候,更是排場。知道的人,能來看看,都會來,陸路海路,相望于道。每年正月里,是各國使節和番客集中的時候,因此,皇帝下令,每年正月十五起,一個月內,都城洛陽,全城街道,路兩旁的樹上,都要用彩綢結成花球,處處張燈,晝夜不息,皇城前面的端門街,天天上演百戲,不是后來那種有情節的戲劇,而是雜耍和雜技,成萬的樂者奏樂,絲竹之聲,聲聞幾十里以外,張燈結彩,燈火通明,全城不夜,錢花得就像流水一樣。
當然,排場里面,也有不用皇帝從國庫掏銀子的好事。為了向外人證明中國的富庶、國人的好客,隋煬帝還下令,凡是城中的店鋪,一律裝飾得漂漂亮亮不說,凡是來吃飯喝酒的番客,任其酒足飯飽,不許要錢。過后皇帝給補償嗎?不給。負擔不起了,想要關張,對不起,不行。借錢也要撐住,否則,有礙國家形象,吃不了,兜著走。只要能換得外人的驚嘆、夸贊,再大的代價,也值。
從來跟國人虛榮心最匹配的,都是外人的表揚,當表揚變成奉承,這邊的虛榮也就升了級,為了得到這種奉承,對于愛虛榮的人來說,花點兒銀子,什么時候都是值得的。
(節選自《張鳴說歷史朝堂上的戲法》)
1.下列關于“帝王排場”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在二十四史中,凡是稱帝稱王的,都喜歡講求排場,即使是陳涉一類的泥腿子翻身式的稱王,也要講求排場。
B.隋煬帝的父親楊堅,是一個不懂得講排場的帝王,他的生活過得不如兒子楊,廣十分的摳門兒,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C.隋煬帝楊廣喜歡對外國人和番人講排場,只要能滿足他的虛榮心,花再多的銀子,浪費再多的金錢,都是無所謂的。
D.項羽稱王后,喜歡對家鄉人顯富貴、講排場,他認為富貴時如果不還鄉,就像穿著錦衣在晚上行走誰也看不到。
2.下列各句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帝王講究排場無所不至,外出督師打仗也要講究,且擴大了隨行人員的隊伍,包括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即以“四道場”自隨。
B.看完隋煬帝安排的節目,只能給外國人一個感覺,那就是中國的皇帝的排場很大,各種排場富麗堂皇,美輪美奐,中國很有錢。
C.每年的正月,是各國使節和番客集中的時候,隋煬帝下令,正月十五起,一個月內,都城處處張燈結彩,端門街前,上演雜耍和雜技。
D.城中的百姓,裝飾店鋪以及外來使者和番客在店鋪所花的費用,是不可能得到皇帝的補償的,若是負擔不起,想要關張,也絕對是不行的。
3.下列各句中,對原文內容分析和推斷不恰當的一項是
A.民國期間,家里若有父母去世,大部分都要安排“四道場”念經超度,這種惡習就是源自于隋煬帝講究排場的行為。
B.只要能換來外人的表揚與奉承,花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也是中國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講究排場方面變本加厲的原因。
C.并不是所有排場的花銷,都出自于國庫或者皇帝那,過節期間,城中的商鋪都被硬性要求要有華麗的裝飾、不得向番客收錢等。因此,是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的。
D.皇帝下了如此大的本錢來講排場,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當虛榮心上升到極點的時候,也就是他們面臨滅亡的時候。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戲癡
梅寒
臨城面山向水,地處水陸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之地,小城雖然不大,城中有錢有閑人家卻不少。臨城的戲園茶館也就格外多,南來的北往的戲班子,來臨城,沒有一家不賺個缽滿盆滿滿載而歸的。
在臨城,余家是響當當的大戶,余家老太太一口氣連生五子,五個兒子中有四位子承父業開染坊做買賣,只有年紀最小的余五讓父母大失所望。余五也生得人高馬大氣宇軒昂,卻天生不喜歡做生意,倒是對游山玩水逛街下館子挺在行。老爺子看不習慣,軟硬兼施,企圖把這個最小的兒子拉入商海正途,無奈余五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心思全然不在那里。老爺子也只好放手,由了他去。余五自此越發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活得沒了章法。
余五愛聽戲,臨城凡是搭臺唱戲的地方,沒有一處少得了余五的身影。余五彼時年紀正輕,家世又好,每每出行,華服香車,仆從前呼后擁。所過之處,街里街坊斜睨皺眉,心下慨嘆老余家出了這等敗家之子。到得戲園茶館,余五所受待遇卻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老板笑臉相迎,臺上扮戲的演員更是恭恭敬敬地稱余五“五爺”。
這一聲“五爺”也不是白白叫得的,別看余五沒有經商的天賦,對戲,對臺上的戲子們而言,余五可謂知己。當然,余五也不可能成為所有戲子們的知己,他愛戲,捧角兒,只捧自己欣賞中意的人兒。不入他戲眼的,他連正眼都不瞧一下。也怪,但凡入了余五的戲眼,被他著意去捧的戲子,無論花旦還是老生,最終無一不紅,無一不火。也正為此,五爺這個名字在梨園界越叫越響,前來奉承巴結五爺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入了這一行,吃了這碗飯,誰個不想成角兒?
五爺卻有五爺的標準,不肯輕易出手,他也決不輕易放棄。他不看好的戲子,哪怕將相王侯攜了金玉滿堂來找他也不肯叫一聲“好兒”,他看好的,哪怕兩手空空,他也場場都會準時前去捧場叫好兒。
有時,城東城西,兩邊的戲班子擺開擂臺,同時開唱,剛好兩個戲班子里都有五爺要捧的角兒。這下可就忙壞了五爺和他手下的那些人,東城聽一半,趕緊勒馬上車,急匆匆往西城趕,西城聽過緊要處,再匆匆忙忙往東城趕。因為對臺上的戲了然于胸,哪里出彩兒,哪里該叫好兒,五爺把握得恰到火候,一個晚上在城東城西間穿來穿去,竟然也不耽誤五爺為兩邊要捧的角兒叫好兒。這也是一種本事。
那年,鄰省有一個戲班來臨城搭臺唱戲,其中有一個唱花旦的少年,十四五歲,生得儒雅俊秀,唱腔深情婉轉。五爺坐在臺下,搭眼一望,側耳一聽就覺得他是一塊唱戲的料。自此后,每有少年的戲,五爺一場不落。等那戲班在臨城唱到第二十五天的時候,五爺同往常一樣前去聽戲,卻發現臺上的少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陌生臉孔。五爺急了,匆忙去后臺打探,方知唱戲的少年嗓子出了問題,那會兒正神情落寞地在給班主燒水沏茶呢。看到五爺前來,少年的眼圈兒一下子就紅了。
五爺去找班主,讓少年繼續出臺唱戲。班主面露為難之色:孩子的嗓子壞了,怕是祖師爺沒賞他這碗飯吃啊……五爺不知怎么的,就認定這少年日后必成大器。那晚與班主商議不成,五爺竟然做出一個平生以來最瘋狂也最大膽的決定。他花了幾百兩銀子將少年從戲班里贖出來,又花幾百兩銀子帶著少年去求名師:孩子,只要找對師傅,別看你嗓子壞了,你仍然能成名成角兒。
五爺的這一舉動差點把家里的老爺子氣得吐血。
少年對五爺的舉動,卻是感激涕零,在五爺面前長跪不起,要認五爺為義父。五爺沒應承,扶起少年就俯身去撣少年膝蓋上的土:演戲有三境,一要演“準”二要演“美”三要演出“味兒”,這就好比“三級跳”,一跳要比一跳難啊,難能可貴,你小小年紀,就已悟得演戲的第三境了。好好唱吧。
自此,五爺與少年以朋友相稱。少年仍舊稱五爺為五爺。
五爺大半輩子只愛戲、捧角兒,無心商海仕途,無心娶妻生子,家中所有積蓄幾乎全部被揮霍在這上面,父母在時還好,等到父母歸西,家里四分五裂,五爺自己的生活都變得困難。五爺仍舊癡迷于戲,那份癡迷卻僅僅局限于自己家里那臺老舊的唱機。唱機滋滋拉拉,當年他捧紅的那些角兒,在咿咿呀呀地唱。年邁的五爺瞇著眼睛,搖著紙扇半躺在院中的搖椅上,聽到至情處,手上的紙扇“啪”的一合, “好!”那一聲,氣息不減當年。
卻再也沒有如潮的“好--”來附和了,只有院角的一樹洋槐葉子在“唰啦啦”地響……
五爺病危,想念自己昔日捧紅的那些角兒,老生,花旦,小生……
卻無一個前來。除了那個他曾為他贖身的少年--彼時,那少年已是紅透大江南北的名伶。
看到五爺老態龍鐘病體懨懨,身邊唱機里依然在放著師兄師妹們的唱片,名伶的眼眶兒就濕了:五爺,這些年,為這,可苦了你哇……
不苦,不苦,苦因是迷,樂因是悟,五爺好的就是這一口兒哇……
五爺長嘆一聲,欣然閉目……
(選自《小小說選刊》,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項是(3分)
A.余五年輕時未能繼承家業,每每出行,華服香車,仆從前呼吋后擁,這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余五晚年悲劇命運出現的必然性。
B.余五在梨園影響巨大,只要是被他捧過的戲子,無論個人條件如何,最終沒有哪一個不紅火的,唱花旦的那位少年便是典型的例證。
C.余五為了贖出已經被戲班子淘汰的少年,竟然花出幾百兩銀子,這把其父氣得葉血。這一細節暗示了余五父親是被氣死的。
D.烘托是這篇小說的突出特色。余五父親以及街坊的眼光和態度等側面描寫的文字雖然不多,但是它們對突出余五對戲的癡迷作用明顯。
5.小說中的余五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6.有人認為小說中的余五是個缺乏責任感的人,你贊同這種觀點嗎?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光明)
中國擁有3000多家制筆企業?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三 總復習 高考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