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肇慶市實驗中學語文試題(三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殷商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朝代,時間約從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現存的殷商文學文獻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別:第一類是直接傳承于今的第一手的殷商文學文獻,即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第二類是經過后世傳抄,但是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經被時人所認可的殷商文獻;第三類是在周漢時代的歷史文獻中記載下來的有關殷商時代的遺詩遺文、神話傳說等。甲骨卜辭、銅器銘文、記載中的典冊文獻,它們之間互相發明、互相印證,共同構建了殷商文學的歷史。從此,中國文學脫離了傳說的時代,步入了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新的時代。
甲骨文帶給殷商文學的意義,首先是它的文字載體意義。這些文字數量龐大,結構完整,它們不僅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而且已經具有相當的敘事條理,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一篇典型的甲骨卜辭會同時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四大部分,有著完整的敘事結構,辭匯豐富,語言簡潔,體現了敘事文的初步技巧,因而我們可以將其納入早期的文學范疇,它本身就構成了殷商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與甲骨文相提并論的是銅器銘文。將殷商銅器銘文上的文字與甲骨文字進行比較,會發現二者在字形結構的組合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是作為鑄造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因為其書寫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記述功能不同,二者之間又有不同的文字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商銅器銘文中,幾十字以上的銘文很少見到,大多數只有幾字,而且好多字是合體字,具有鮮明的圖案特征。因而,銅器銘文代表了殷商文字書寫的另一種情況。
占卜在殷商王朝的生活中雖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畢竟只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在青銅器上鑄字的活動更是如此。那么,當時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無數重要的事情,又記載在哪里呢?《尚書多士》曰:“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多士》為周初時文獻,是周公訓誡殷商舊臣的記錄。“冊”與“典”乃是殷商時代更為重要的文字文獻。甲骨文中已經有“冊”字發現。商代重要的文獻資料還有“書”。《左傳》中,對《尚書盤庚》多有引用,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以此可知,殷商時代記載日常政治文化生活更為重要的文獻應該是這些典、冊和書。現存的《盤庚》一篇完全可以作為最有力的證明。甲骨卜辭、銅器銘文、記載中的典冊文獻,三者共同呈現了殷商文學的書寫形態。從此以后,中國文學有了自己的成熟的文字載體。
文學史可以有多種斷代方法,但無論如何,從口傳時代進入文字時代,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飛躍。和后世文學相比,殷商文學的內容雖然還遠不夠豐富,文體形式也相對簡單,但是它卻展示了作為書寫形態的早期文學的基本特征,為周代以后的文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說,商代以前是中國文學的傳說時代,商代以后是中國文學的文字書寫時代。這就是商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開創意義。 (摘編自趙敏俐《殷商文學史的書寫及其意義》,略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骨文具有最重要的文字載體意義。它文字數量龐大、結構完整,而且具有相當的敘事條理與文例程式,因而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
B.銅器銘文代表了殷商時代文字書寫的另一種情況,銘文篇幅短小,大多數只有幾個字,其中包括很多合體字,這些字都具有鮮明的圖案特征。
C.與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相比,“冊”與“典”是殷商時代更為重要的文字文獻,因為它們記載了日常政治文化生活中發生的無數重要的事情。
D.“書”和“冊”“典”一樣,也是商代更為重要的文獻資料。留存至今的《尚書盤庚》,就是其中最有力的證明。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傳承于今的殷商文學文獻,有直接保留下來的,也有經過后世傳抄或歷史文獻中記載下來的,只要真實可信,都具有寶貴的歷史文獻價值。
B.典型的甲骨卜辭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四大部分,它具有完整的敘事結構,詞匯豐富,語言簡潔,屬于殷商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C.甲骨文與銅器銘文在字形結構的組合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書寫工具、書寫方式和記述功能的不同,兩者又具有不同的文字特征。
D.《多士》《盤庚》均出自《尚書》,《多士》記錄了周公訓斥殷商舊臣的情形,《盤庚》則被《左傳》多次引用,二者都屬于殷商文學的珍貴史料。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殷商文學的歷史是由甲骨卜辭、銅器銘文、記載中的典冊文獻共同構建的,除了各自獨立的意義,它們之間還可相互發明、相互印證。
B.甲骨卜辭、銅器銘文和記載中的典冊文獻,三者共同呈現了殷商文學的書寫形態,它們使中國文學有了自己成熟的文字載體的標志。
C.殷商文學雖然內容與文體形式都相對簡單,但卻展示了我國書面形態的早期文學的基本特征,為后來的文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D.殷商王朝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朝代,是因為它實現了人類歷史的一次飛躍,將中國文學從口傳時代帶入了文字時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世界第一女記者--法拉奇傳
1929年,奧莉婭娜法拉奇出生于佛羅倫薩,她成長于一個不茍言笑的、充滿斗士精神的家庭。父親是堅定的意大利斗士,在二戰期間積極反對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14歲那年,有一次當飛機投下炸彈的時候,地板和墻壁都開始晃動,法拉奇和父親躲藏在防空洞,由于太恐懼,法拉奇止不住啜泣起來。突然,父親給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并一字一字說出一句話:“女孩不要哭,也不許哭!”。法拉奇性格堅韌頑強,這和父親的教育密切相關。
法拉奇一直很感謝母親托斯卡法拉奇的激勵。她多次回憶:“是媽媽,是媽媽告訴我,甚至是哭著告訴我:‘不要像我這樣!不要變成你丈夫和孩子們的奴隸!要學習,去看看整個世界,要學習!’”
法拉奇最喜歡的家人是大伯,這是她的第一位,或許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師。大伯是一名記者,這對法拉奇走上記者之路影響重大。在奧莉婭娜的一生中,她都會引述大伯的忠誡:“在記者這一職業中,一直回響著這樣一條鐵律: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的讀者感到厭煩!”
受大伯此語的影響,后來法拉奇放棄研習已久的醫學專業拿起了筆,從此寫作成了她終身酷愛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訪過并深深摯愛的伴侶、希臘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三 總復習 高考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