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區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
高二語文
(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60分)
命題、審校:姜堰區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
請注意: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目前,仇視西方的狀況似乎已經醞釀成一股社會潮流。作為強勢文明的發達國家,容易 , 于搞“傳教”,一古腦地推銷自己的“文明”,其實這樣做會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勢的 。中國的歷史上,也出現過“盲目崇拜”和“閉關排外”的現象。希望今天的中國學術界,能夠徹底拋棄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閉關排外的心理。
A.妄自尊大 熱心 鮑魚之肆 B.妄自尊大 熱衷 井底之蛙
C.夜郎自大 熱心 井底之蛙 D.夜郎自大 熱衷 鮑魚之肆
2. 如果唐朝的韓愈給柳宗元寫信,那么信中的稱謂應該是(3分)
A.自稱退之,稱對方子厚 B.自稱愈,稱對方子厚
C.自稱退之,稱對方宗元 D.自稱愈,稱對方宗元
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運用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A.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B.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C.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 下列有關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永和九年”是以年號紀年。永和是東晉穆帝的年號;“歲在癸丑”是以天干地支紀年,即永和九年是癸丑年。
B.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叫十二支。干支只能紀年不能記月與日。
C.“舅奪母志”的意思是“舅父強逼母親改變守節之志”,這里是改嫁的諱飾說法。其中的“舅”與“待曉堂前拜舅姑”中的“舅”意義不同。
D.“文王拘而演周易”中“周易”是“六經”之一,它與《詩經》、《尚書》、《禮記》、《樂經》、《春秋》合稱為“六經”。
5.下面這段文字,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中華民族文脈綿延,我們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種歷史的辯證。反叛的、變革的、創新的一派,實際上并未脫離傳統的靜水流深的給養,反過來,它的反叛、變革與創新又被巨大的傳統所吸納、包容,成為傳統的新質。一部中華詩詞史,幾乎就是這樣不斷裹挾著前進的歷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變遷而耗損,卻能從一切創造性的變革中增益光輝。
A.中華詩詞發展過程中的的反叛、變革、創新有時候嚴重脫離了傳統文化自身的靜水流深的給養。
B.中華詩詞發展過程中的反叛、變革、創新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徹底的否定、揚棄,然后才能自我發展。
C.否定了傳統的文化,必然給詩詞自身的發展帶來了有悖于中華民族文脈綿延的耗損,因而是不可取的。
D.詩詞發展過程中的反叛、變革和創新與整個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互通互溶、榮損與共的辯證關系。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甲】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畫計策,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余人何益?”呂后強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指商山四皓,秦末四個著名的隱士。)。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于是呂后令呂澤使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乙】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赍、育,無所獲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哉?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材,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選自蘇軾《留侯論》)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留侯善畫計策,上信用之
B.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余人何益
C.子房以蓋世之材
D.以僥幸于不死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雖臣等百余人何益 雖有赍、育,無所獲施
B.以愛欲易太子 子房以蓋世之材
C.人或謂呂后曰 云霞明滅或可睹
D.不為伊尹、太公之謀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3分)
▲ ▲ ▲
(2)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3分)
▲ ▲ ▲
(3)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3分)
▲ ▲ ▲
9.選文中可以看出留侯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概括。(3分)
▲ ▲ ▲
三、古詩詞鑒賞(11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釋】謝將軍:指東晉謝尚,曾任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曾于秋夜泛舟賞月,遇袁宏誦詩聽后大為贊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高詠:善于吟詩。
(1)以前兩聯為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系在一起的?(6分)
▲ ▲ ▲
(2)針對這首詩尾聯的內容,具體談談詩人的無盡情思是怎樣表現出來的。(5分)
▲ ▲ ▲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閑云潭影日悠悠, 。(王勃《滕王閣》)
(2)寧為百夫長, 。(楊炯《從軍行》)
(3) ,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4) ,至今猶憶李將軍。(高適《燕歌行》)
(5) ,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6)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論語學而》)
(8) ,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五、文學類文本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題。
紫紅色圍巾
衣向東
兩年前我到沂蒙山接新兵,偏逢大雪,氣溫驟降。我一個人走在從村子到小鎮山路上,迷了路。狂風從遠處趕來,把地上的積雪翻卷起來,弄得天空雪霧騰騰,碎雪很快灌滿了我的衣領,眼睫毛上結了一層霜花,視線模糊起來。
正徘徊著,遠遠地,山路上有一個人影恍惚著飄來,頭上裹著紫紅色圍巾①,在白雪中格外顯眼。到了近處,我才看清了她。“大姐,去塘鎮走哪一條路?”我問。
她站定了,把裹在頭上的紫紅色圍巾扯了扯,露出了一雙冒著熱氣的大眼睛。我說不清那眼睛是怎樣一種美,濕潤的目光中流露出驚喜。我說:“大姐,我是下來帶兵的,我要去塘鎮。”
“天黑了,你走不到塘鎮了,跟我走吧。”她說完這話,并不理睬我,轉身就走,似乎早就料定我會跟在她身后走。
轉過了一處山腰,又越過一道山坡,來到一處低矮的瓦房前,就是她的家。這是兩間昏暗的屋子,一盞發紅的電燈泡吊在屋子當中。她推開門,身后的冷風鉆進了屋子,那盞燈泡就忽悠忽悠地晃。我們從灶間穿過,腳下踩了一堆雜草,轉彎挑起了里屋門的布簾。女人就喊了:“娘,揀了一個人!”
土炕上坐著個干瘦的大娘,一陣劇烈的咳嗽之后,聽到了拉風箱似地喘息。身邊還睡著一個四五歲的女孩。大娘的目光打量著我身上的軍裝,用滿眼的微笑沖我點點頭。我輕聲叫了一聲“大娘”,不等我說下面的話,已經摘下圍巾的女人,拍打著身上的雪,說話了:“是下來接兵的,去塘鎮,在西山凹迷了路。”
大娘說:“棗,棗,快讓他上炕暖和暖和再說。”我知道了這女人叫棗。
棗看了我一眼,出門去了。我抓住大娘的手,低低地叫一聲:“大娘--”接著試探地問:“大娘,出去的那位大嫂是你的……”
“兒媳婦,這媳婦呀--”
大娘欲言又止。我又問這么冷的天氣,大嫂半下午去哪里的。大娘說,去抓草藥了,去的塘鎮,這幾天她的哮喘病又重了,棗說不能拖延。
我又問:“大娘,那你兒子呢?”
大娘帶著怒氣說:“死在部隊了。”
我的心一沉,一團云霧籠罩著我的思緒,又不能再問,就沉默地胡思亂想。
過了一會兒,棗回來了,抱了一些樹枝放在炕根下,在炕洞里點著了火,潮濕的樹枝冒出了濃煙,大娘的咳嗽聲就又響起來。漸漸地,濃煙散去,炕洞內的樹枝熱烈地燃燒,噼啪地響著,屋子被火光映亮,溫度一點點升起來。這一夜,我睡得特別暖和。
第二天一早,我該告別了。一股凜冽的寒風迎面吹來,空氣清新的沒有一絲雜質。放眼望去,茫茫一片白色世界。大娘披衣走到門口,就被棗攔住了。我回頭極快地打量了風雪中的小屋,突然有一種牽掛襲上心頭。兩間低矮的屋子,被厚重的積雪壓迫得更矮了,院內的一棵棗樹,也披了厚重的積雪,只露出很少的枝干,在雪的映襯下蒼勁古樸,像一幅油畫。
她從屋內奔出來,拿著那條圍巾急急地叫:“等等,湊合著圍上,太冷了!”我沒有推辭,從她手里接過紫紅色的圍巾②,說道:“謝謝你!”
直到兩年后的初秋,我回鄉探親,要路過塘鎮,我決定帶上紫紅色圍巾去尋找那個夢幻般的雪夜。
我又站到了兩間低矮的瓦房前。小院的門上了鎖,從門縫朝里瞅,顯然這里已經沒有人住了。院內的棗樹還在,果子開始透紅了。
我找到了當年負責接待我的村長,急急地問:“棗和大娘搬到哪里了?”
村長讓我坐到他院子里的一棵木香樹下,泡了一壺茶,給我講起了棗的故事。其實棗的男人沒有死,那個上尉在部隊活得很滋潤,又找了個女人。最初上尉回家提出離婚,棗不答應,后來哭了幾次,也就同意了。我被大雪困在這里的時候,棗跟上尉剛離婚半年。
沉默了很久。我心里說,沂蒙山的紅嫂還在呀,可是沂蒙山的男人走失了。
“那么,棗呢?”我終于忍不住問。
村長嘆息一聲說:“嫁人啦,離這兒幾里的路,就前山洼那村子。”接著,他告訴我,棗離婚后,上尉的娘在村子里總覺得矮了一截子,死活不認兒子了。今年春上,有人給棗介紹了前山洼村子的一個瘸腿男人,瘸子為人厚道,身子也結實,又勤勞,滿口答應把上尉的娘也一起接過去。
試題下載地址1 試題下載地址2
相關試題:人教版 高二 下冊 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