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六校聯合體2017屆高三4月聯考
語文試題
本試題卷共10頁,22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祝考試順利★
【注意事項】
1.答卷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4.選考題的作答:先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鉛筆涂黑。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5.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小寒與物候
雖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們發現,小寒時期的陽能其實在增加。小寒的物候是,一候雁北鄉,雁將避熱而回,盡責鄉北飛之,至立春后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二候鵲始巢,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遂可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鳴也,感于陽而后有聲。
先民對大雁這種候鳥觀察得十分仔細,大雁的行為也是古人判斷節氣的重要依據。大雁雖然還在南方過冬,但它們已經感知到陰陽的順逆變化,陽氣即將回升,雁群開始自南方往北飛回故鄉。每當秋冬季節,它們就從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飛到中國南方過冬。冬去春來,它們又飛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在中國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即具有仁義禮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其他壯年大雁不會棄之不顧。雁有情義,雌雁雄雁相配,從一而終,一只死去,另一只也會自殺或者郁郁而亡。雁在遷徙時總是幾十只、數百只,甚至上千只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來即為禮。雁有智慧,雁為最難獵獲之物,落地歇息之際,群雁中會由孤雁放哨警戒。人們說,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鱧為水厭,即指它們機智警覺。雁有信,它是南北遷徙的候鳥。因時節變換而遷動,從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
中國文化中很早就把雁當作文明的象征,古時有以大雁為禮物的慣例。周代開創的婚姻禮儀,是禮儀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禮中,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個階段,只有第五個階段不必用雁,其他幾禮都要用雁,即說明在中國人的觀察里,“雁”這種候鳥兼具社會對人們婚姻問題上需求的引義。
到了第二候,雖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喜鵲卻會冒著嚴寒開始筑巢,準備孕育后代。喜鵲是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人類活動越多的地方,喜鵲種群的數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則難見它們的身影,可以說它們是很有人緣的鳥類。喜鵲常成對或結成大群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棲息。中國人在鵲之前加上喜字,明證喜鵲在中國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間傳說鵲能報喜,故稱喜鵲。畫鵲兆喜幾乎成了我們文化中的一個大為流行的風俗,齊白石、徐悲鴻等人都畫過喜鵲。兩只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鵲在樹下樹上對望叫“歡天喜地”。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中國人對喜鵲的觀察也非常早,《詩經》中有“維鵲有巢,維鳩居之”,這是成語鵲巢鳩占的源頭。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雞,在山中的野雞也察覺到了陽氣的滋長,開始鳴叫尋找同伴。我們今天已經很少能看到野雞,但在古代,“雉”也參與了中國文化的經驗和表達。“雉”善走,不能久飛,羽毛可做裝飾品。《詩經》中說,“雄雉于飛,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兩字組成,矢為矢量,長度單位,表示本地方;隹為鳥,雉的本義是留鳥,特指野雞。古人也因此把雉當作長度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的城墻為一雉。《左傳》中說:“都城過百雉。”城墻則稱為雉堞,謝朓有詩:“出沒眺樓雉,遠近送春目。”
(節選自余世存《時間之書》,有刪改)
1.下列詩句中,涉及到“小寒時期的陽能其實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B.江鴻斷續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想得心知近寒食,潛聽喜鵲望歸來。(李紳《江南暮春寄家》)
C.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D.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小寒的天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此時盡管有冰天雪地的現象,但陽氣已動,陽能開始增加,自然界的一些候鳥和留鳥能感受到這些變化。
B.在先民的心中,大雁是禽鳥中最機智聰明的,作為一種候鳥,小寒時它們最先感受陽氣已動,開始離開南方最熱的地方有組織漸次向北遷移。
C.作為留鳥,喜鵲既表現為很強的適應氣候和人類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覺到氣候的變化,小寒時會冒著嚴寒在高大的喬木筑巢,為孵養后代做準備。
D.作為小寒第三候,在山中的野雞也參與了中國傳統節氣的表達,節氣的變化、陽氣的生長使得野雞不論公母都開始鳴叫,用叫聲來招引同類。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內容的意象是 ( )(3分)
A.大雁的習性是南北遷徙,隨著季節的變換而遷移,在遷徙的途中,它們表現出在人們看來的仁義禮智信的行為,因而也被人們稱為“天厭”。
B.在中國人的眼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國傳統的婚姻禮儀中,用雁來作為五禮之贄,這使得大雁兼具有人們所需要在婚姻問題上的豐富含義。
C.喜鵲在中國人的眼中是吉祥的象征,《詩經》中的“維鵲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