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2017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
語文試題
本試題卷共10頁,22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祝考試順利★
【注意事項】
1.答卷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4.選考題的作答:先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鉛筆涂黑。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5.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所謂社會流動,簡而言之,是指人們的社會地位以及職業的變動。社會流動是社會自我調節的重要機制之一,是社會富有活力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面對社會流動增大的現實,宋人感慨頗多:“今日萬鐘,明日棄之;今日富貴,明日餓饑。”宋代社會流動趨勢增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政治上:“賤不必不貴”。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往往世代為官。這種狀況到唐代沒有根本性改變。宋代“朝廷無世臣”“無百年之家”,土庶界限趨于消解,官民之別可以轉化。宋太宗曾嘆息:“大臣子孫皆鮮克繼祖父之業。”
宋代政治上的社會流動,與科舉改革關系極大。和唐代不盡相同,宋代“取士不問家世”,“一切考諸試篇”,采取彌封、謄錄等措施,平民子弟仕進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學者胡應麟說:“五代以還,不崇門閥。”宋代門第觀念相對淡薄,人們更加看重科舉和官職,并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前土庶不通婚、不交往一類的舊習俗有所改變。
其二,經濟上:“貧不必不富”。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然經濟色彩濃重。中唐前后,商品經濟有所發展。時至宋代,商品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商品經濟競爭性強,勝負盈虧難料。營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問舍”。政治權力往往向經濟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減少對土地買賣的限制和干預。土地作為商品較多地進入流通領域,土地所有權轉換頻率明顯加快,以致“莊田置后頻移主”。
如今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其實,宋時已有此一說:“此今之富民,鮮有三世之久者。”對于經濟上的社會流動,宋人概括道:“富兒更替做”;“貧富久必易位”。與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相適應,人們格外重視教育后代:“人生至要,無如教子”,以此來防止家道衰敗。
其三,職業上:“士多出于商”。在我國古代,人們的身份被固化為四大類別--士農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等級差別明顯,高低貴賤分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貴者始富,賤者不富”的舊格局被打破,出現了“貧富貴賤,離而為四”的新趨勢。四民由四種不同的身份逐漸演變為四種不同的職業,且有相互轉化的可能。
隨著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由于某些賤商舊規被突破,商人之子搖身一變而為士,再變而為官者大有人在。宋仁宗時出任都轉運使的鄭驤、宋神宗時官拜參知政事的馮京就是兩個突出的實例。宋人說:“錢如蜜,一滴也甜”。在金錢的誘惑下,官吏經商成風,甚至一身二任。
最后應當指出,社會流動與社會控制是社會自我調節的兩翼,社會流動絕非越大越好。尤其是經濟上的上下流動,一旦規模過大,貧困戶猛增,暴發戶飆升,勢必造成社會動蕩。宋代多數時間全國范圍內的社會流動尚屬適度。這正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發生全國規模的民眾反抗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宋代的社會流動是有限的,有學者稱之為“單線社會流動”,貧者賤者上升的概率不大,遠遠不足以填平貧富貴賤分化、階級階層分野的鴻溝。
(張邦煒《從社會流動看宋代社會的自我調節與活力》,有刪改)
1.下列有關宋代社會流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與前代相比,作為社會自我調節的重要機制之一的社會流動,其趨勢在宋代增大,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以及職業等三個方面。
*B.政治上“不崇門閥”,習俗上門第觀念相對淡薄,故而宋代科舉取土“一切考諸試篇”,平民子弟也能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
C.蘇洵曾說:“富者之子孫或不能保其地,以復于貧。”這正是對宋代經濟上社會流動趨勢增大的感嘆。
D.隨著宋代社會流動趨勢增大,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士商相混。有的商人成為土,擔任朝廷官員,甚至一身二任。
【對因果關系的分析不符合“宋代政治上的社會流動,與科舉改革關系極大”的意思。】
2.下列理解與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盡管宋代社會上的門第觀念相對淡薄,但士庶間在通婚、交友等方面的舊習俗并沒有完全改變。
B.宋代土地較多地進入流通領域,而且政府也減少了對土地買賣、流通的限制、干預,是宋代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表現。
*C.社會流動是社會富有活力與否的重要標志。社會流動性越大,標志著社會越有活力,發展越健康。
D.盡管宋代社會流動趨勢增大,但貧賤者上升為富貴者的幾率并不高。可見,宋代社會的流動是有限的。
【“……發展越健康”不符合“社會流動與社會控制是社會自我調節的兩翼,……一旦規模過大……勢必造成社會動蕩”的意思。】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假如生活在宋朝,“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增大。
*B.假如生活在宋朝,“婚姻不問閥閱”、“所交不限土庶”等現象在生活中還是不太可能流行的。
C.假如生活在宋朝,“若還懶惰必饑寒,莫到饑寒方怨命”,人們重視教育后代勤儉持家。
D.假如生活在宋朝,“(吾商則何罪,)君子恥為鄰”之類賤商的情形有所減弱,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與“宋代門第觀念相對淡薄,人們更加看重科舉和官職,并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前土庶不通婚、不交往一類的舊習俗有所改變”說法不符。】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二十年后
歐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