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模擬試卷 2017.04
一、積累與運用(共25分)
1.根據課文默寫。(10分)
① ,五十弦翻塞外聲(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②吳楚東南坼, 。(杜甫《登岳陽樓》)
③晴川歷歷漢陽樹, 。(崔顥《黃鶴樓》
④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⑤潮平兩岸闊, 。(王灣《 》)
⑥ ,身世浮沉雨打萍。( 《過零丁洋》)
⑦諸葛亮的《出師表》說理與陳情完美結合,在陳情部分表現他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2.根據拼音寫漢字 (3分)
襤(lǚ ) 生意(àng) 然 (gān) 尬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就一年,拼搏成功了,以后50年躋身上層社會。
B.韓國為了預防朝鮮的軍事行動,要求美國在自己本土上部署薩德導彈,對此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無可厚非。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顏無錫》,言簡意賅地介紹了無錫的眾多美食。
D.三年的初中學習生活即將結束,我望著熟悉的校園,不覺有一絲淡淡的惆悵。
4.對下面文段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 )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
A.船:用船 B. 則:卻 C.稍:稍微 D.習:熟悉、習慣
5.下列有關名著內容的概述,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 )
A.湯姆認為當“海盜”比當“印第安人大酋長”更有前途,于是和喬、哈克一起去杰克遜島當“海盜”。
B.為了奪取生辰綱,晁蓋等人進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負責賣酒,白勝扮作販棗子的客商。
C. 《西游記》中,萬壽山五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后悟空難忍二位童子的辱罵,將樹弄倒。師徒們多次逃走,都被鎮元子抓回去了,無奈悟空為醫活果樹,多方奔走,最后拜見觀音,觀音與悟空同來,復活果樹。
D.“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是《朝花夕拾》中《阿長與〈山海經〉》的結束語。
6.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問題。(3分)
“說出來吧,孩子--別害怕。說真話總是讓人敬佩的。帶了什么去的?”
“就帶了一只--呃--一只死貓。”
人們一陣哄笑。法官把他們喝止住了。
“我們會把那只死貓的殘骸拿來給大家看的。現在,孩子,你把當時發生的事說出
--照實說--什么也別說漏掉,別害怕。”
A開始說了--起初有些吞吞吐吐,可是漸漸地喜歡這個話題了,于是,就越說
流暢自如;沒過多么,除了他在說話外別無其它聲音,每雙眼睛都在盯著他;人們張著嘴,屏住呼吸,興致盎然地聽他講述著這個傳奇般的經歷,一點都沒注意到時間,都被這個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歷險吸引住了。
說到后來,A心中積壓的情感一下子迸發出來,他說:“……醫生一揮那木牌,夫波特就應聲倒在地上,印第安喬拿著刀,跳過來,狠狠就是一下……”
上文A是 (1分)選文表現了該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 (2分)
二、閱讀與賞析 (共45分)
(一) (14分)
王舒,字處明,丞相導之從弟也。舒少為從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營當時名,恒處私門,潛心學植。年四十余,州禮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為青州,舒往依焉。時敦被征為秘書監,以寇難路險,輕騎歸洛陽。時輜重金寶甚多,親賓無不競取,惟舒一無所眄,益為敦所賞。
時將征蘇峻,司徒王導欲出舒為外援,乃授撫軍將軍、會稽內史,秩中二千石。舒上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舒不得已而行。在郡二年而蘇峻作逆,乃假舒節都督,行揚州刺史事。時吳國內史庾冰棄郡奔舒,舒移告屬縣,以吳王師虞斐為軍司,率眾一萬,與庾冰俱渡浙江。前義興太守顧眾、護軍參軍顧飏等,皆起義軍以應舒。
峻聞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諸弟,以悅東軍。舒率眾次郡之西江,為冰、飏后繼。冰、飏等遣前鋒進據無錫,遇賊將張健等數千人,交戰,大敗。賊遂入吳,燒府舍,掠諸縣,所在涂地。舒遣子允之行揚烈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司馬朱燾,以精銳三千,輕邀賊于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斬首數百級,賊悉委舟步走。是時臨海、新安諸山縣并反應賊,舒分兵悉討平之。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失利,移書盟府自貶去節,侃遣使敦喻,不聽。及侃立行臺,上舒監浙江東五郡軍事,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躡于長塘湖,復大破之。賊平,以功封彭澤縣侯,尋卒官。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謚曰穆。(選自《晉書》列傳第四十六)
7.下列句中“以”與“以寇難路險”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何不試之以足 B.以中有足樂者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D.可以一戰
8.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王舒淡泊名利,長期在家,多次謝絕官府的征召,對財物也毫不動心。
B.王舒有軍事才能,在征討逆賊蘇峻的戰爭中,親自率領軍隊在武康擊敗敵寇,斬首眾多。
C.王舒為人忠厚,因在討賊之戰中多次失利,而主動上書貶職去節。
D.王舒頗具戰功,在賊亂平定之后,因功被封為彭澤縣侯,死后又被贈為車騎大將軍。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 益為敦所賞 ② 舒上疏辭以父名 __________
③ 諸山縣并反應賊 ④ 尋卒官 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王舒,字處明,丞相導之從弟也(2分)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斬首數百級,賊悉委舟步走。(2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分)
伊州歌
唐 王維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注】蕩子:指丈夫。
11.閱讀上面的一首古詩,回答問題。
(1)詩歌首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表現了女主人公怎樣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9分)
喝一碗墊底的“酒”
①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有一段場景:李玉和即將要赴宴斗鳩山,臨行前李奶奶以酒送行,李玉和舉起酒碗鏗鏘念白:“媽,有您這碗酒墊底,什么樣的酒我全能對付!”隨之一飲而盡。戰爭年代,革命者的豪情壯志被刻畫得淋漓盡致。李玉和的這碗墊底酒,對于當代青年來說,余溫尚存、入口仍烈。
②這碗墊底的“酒”要濃,講究功底。書法傳有“永”字八法,每一劃都是根基,基礎打得不牢,字便難上層樓。有的年輕人求學時吊兒郎當,不求上進,滿嘴變相的實用主義,反而瞧不起優學之人;有的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對實際工作不太上心,卻一心鉆營人情世故,還洋洋自得于處世之道;還有的年輕人尤其愛在白天做夢,口號喊得響,卻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從不付諸實踐。殊不知,欲成就一番事業,功底必須要過硬。馬步扎得穩,才能成為功夫高手,不然三兩招就露出了馬腳。 ③這碗墊底的“酒”要綿,久久為功。或許受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一些年輕人覺得成功有“捷徑”,比如攀權附勢、弄虛作假,游走于規則邊緣。但這絕不是人間正道,更不是當代青年的“主色調”。小火熬老湯、慢工出細活,真功夫不是歪門邪道,也不是數日就能練好,而往往需要一個相對較慢的過程,功成之前,你所要做的就是堅持與等待。沉得住氣是年輕人的第一等功夫,不半途而廢,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會因慢而急,乃至泄氣、沮喪。
④這碗墊底的“酒”要厚,品得百味。體育賽事中,有的隊伍順風局打得信心滿滿,但比分一落后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亂了陣腳、沒了章法。人生的“順風局”并不難走,但未必是常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人出身優越,從小到大未經歷過苦難,順風順水一路來到社會上,離開了父母和學校的保護,卻發現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和友善。如果把苦難比作一碗墊底的酒,那么凡是飲過此酒的人,就什么樣的酒都能夠駕馭,其后大多能面對困難而眉不皺,遭遇挫折而心不驚。許多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暮年都將年輕時經受過的苦與難視作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正所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苦難這碗墊底酒,一朝飲罷,終身甘飴。
⑤都說詩酒趁年華,時間如白駒過隙,青春年華忽然而已,所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出精彩真我。可意氣風發不等于肆意任性,成長的道路還需要沉淀和磨練、需要原則和底線。那么,趁年輕,喝下這碗墊底的“酒”吧!
1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②③④段的分論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標題“喝一碗墊底的‘酒’”有什么好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畫線句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8分)
泥人王
陳州城東門里偏南有一戶王家,歷代以捏泥人為生。陳州泥人、泥狗聞名天下,素有“活化石”之譽,王家泥人自然也算內中一絕。王家這一代的主人叫王二,年近五十,膝下有一雙兒女,闔家四口人都會捏泥人。就王家四口人相比,自然要數王二的手藝最為絕。每每捏出好的,他總是舍不得出售,小心地放在內室的木架上,讓它陰干后再認真著色。幾代相傳下來,內室的木架上便放滿了精品。眾多的精品擺放在一起,就透出一種氣勢。王二把這些精品當作兒女們的“教科書”,沒事兒就讓他們觀賞、琢磨,達到潛移默化之效果。
這一年,陳州城來了一位傳教士。傳教士是位洋人,藍眼睛黃頭發,但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他到陳州不久,便聽說了王家泥人。一日,他到了王家,說是要購買幾套泥人。王二很熱情,拿出一套,讓傳教士觀賞。那洋人對東方民間藝術像是極感興趣,愛不釋手,掏出銀錢,買下王二拿出的幾套后,又問道:“我想買你們祖上傳下來的精品,賣不賣?”王二搖頭。那傳教士說:“能否讓我一飽眼福?”王二說可以。王二說完便領那洋人到了內室,拉開了擋架的破布簾兒。那洋人見到木架上的精品,驚訝得張大了嘴巴。他輕輕拿起一件明朝初年的珍品,撫摸久久,最后央求王二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