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2017年春季九年級學業質量檢測
語 文 試 題
(本試題卷共6頁,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改正后用正楷字將整個句子抄寫在米字格中。(2分)
淵遠流長大漢江,弛名中外古襄陽。
2、根據語境,給下面一段話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初中三年學習之旅,我們欣賞過冬天濟南那貯( )蓄著暖暖春意的一池綠水,傾聽過靜謐( )深夜里的星星變奏曲,領略過黃河掀起萬丈狂瀾的英雄氣魄……一篇篇精美的課文,是一道道精彩的風景。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襄陽,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傳統和現代交相輝映,人文和自然相得益彰。
B、在能源利用上,我們的規劃不能只考慮化石能源,更應統籌考慮各類新能源。
C、居高不下的房價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沉重負擔,人們要求平抑房價的呼聲絡繹不絕。
D、有的國家或者派艦機到南海耀武揚威,或者在南海當事國之間挑撥離間,這才是推動南海軍事化的最大因素。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做到了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呢?
B、日前,教育部印發了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分工方案。
C、 中美是兩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如果發生爭端,將不利于全球經濟。
D、 為學習宣傳道德模范,上半年,中央就啟動了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
5、下面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達到人丁興旺、身體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時,不會忘記順便折一些柳條回來
③它便成了人類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們企盼將這種生命力轉移到自家門庭和家庭成員身上
⑤由于柳樹最先送來春的消息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A、⑤④①③② B、⑤②④①③ C、⑤③④①② D、⑤③②④①
6、名著常識填空。(2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閃爍著 光芒的長篇小說,其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 。
7、古詩文默寫。(8分)(1)大漠孤煙直, 。(王維《使至塞上》)
(2) ,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濁酒一杯家萬里,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4)周敦頤在《陋室銘》中自豪坦言:自己的居室雖然簡陋,但“ ”,自然就如孔子所言“何陋之有?”
(5)自古以來,詩歌總是由景入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面對身世的坎坷,世事的艱難,劉禹錫積極奮進,觸發的是“ A , B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樂觀發展的處世態度;面對險灘惡水,文天祥意志堅定,觸發的是“ C , D (《過零丁洋》)”的以死明志的決心。景在變,不變的是詩人樂觀向上的情懷。 二、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10分)8、揣摩言外之意,完成對答。(2分)
周五上課時,李明不知不覺就想到第二天要參加同學生日聚會那件事情上去了,心思明顯不在課堂上。老師發現后,提醒說:“李明,你可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漢’呀。”假如你是李明,你會怎么說?
9、初三某班開展“好讀書,讀好書”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8分)
【標語擴寫】班長為營造活動氛圍,擬寫了一條宣傳標語“好讀書唯勤,讀好書貴選”,
打算寫在黑板上。語文學習委員擴寫了上句,班長覺得表意更全面。請你仿照語文學
習委員的句式,也對下句進行擴寫。(2分)
上句擴寫:好讀書,唯有勤奮才可攀登書山;
下句擴寫: 。
【項目設計】成功的活動離不開設計合理的活動項目。活動組織者設計了一個活動項
目,請你再設計兩個活動項目。(2分)
活動項目一:“讀書一幫一”結對活動;
活動項目二: ;
活動項目三: 。
【辯詞補寫】班里要組織一場“網上閱讀利弊談”辯論賽。下邊是雙方辯詞,請依據
辯詞內容,分別補寫完成“因此”后的總結句。(2分)
正方辯詞:網上閱讀利大于弊。中學生網上閱讀方便快捷,提高了閱讀效能,可以學到書本閱讀中難以學到的知識,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閱讀內容,滿足我們對知識的不同需求。因此,中學生就閱讀方式而言, A 。
反方辯詞:網上閱讀弊大于利。網上閱讀到的信息內容龐雜、泥沙俱下、良莠不齊,而我們中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未健全,容易受到不利影響。況且,長期在網上閱讀還容易傷害眼睛。因此,中學生就閱讀方式而言, B 。
【材料探究】閱讀下面材料,寫出探究結果。(2分)
材料一:隨著社會的發展,書籍的數量不斷增多。在讀書上,人們只有進行一番選擇,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閱讀興趣又有閱讀價值的書。而不加選擇的閱讀,至少說明在讀書上還不成熟。
材料二:世上書籍如汪洋大海,我們只能從中取其一瓢,區別在于取哪一瓢。讀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歡讀什么書,不論范圍是寬是窄,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體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欣賞水平、乃至人生追求。
探究結果:
三、閱讀與欣賞(40分)
(一)賞析古詩《春望》,完成10-11題。(4分)
春 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0、全詩深沉含蓄,真摯自然,集中地表達了詩人 、 的感情,千百年來一直歷久不衰。(2分)1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對于這一聯,研究者一般有兩種解釋,請按照你的理
解傾向,解釋其中的一種。(2分)
(二)比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2-16題。(10分)
【甲】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雖有佳肴》
【乙】學者①有四失②,教者③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④,或失則寡⑤,或失則易⑥,或失則止⑦。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⑧。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⑨,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學者有四失》
【注釋】①學者:學習的人,即學生。②失:過失,缺點。③教者:教育者,即老師。④多:學得過多(而不去實踐)。⑤寡:學得太少。⑥易:把學習看得太容易。⑦止:遇到困難就不再學習。⑧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⑨教也者:做教師的(人)。
1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2分)
(1)不知其旨也 (2)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13、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B、教/學相長也
C、然后能/救其/失也 D、學者/有四失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15、甲文主要論述了“ ”的道理;乙文主要告訴人們做教師的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 ”。(2分)
16、甲乙兩文都認為要搞好學習需要注意多個方面。其中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兩文都不約而同地闡述了什么觀點?(2分)
(三)閱讀下面散文《回憶,有時是一種說不出的痛》,完成17-21題。(13分)
回憶,有時是一種說不出的痛
①轉眼間,與父親陰陽相隔已經14年了。對于父親的愛,我當年常常不能理解,有時還怨恨他、誤解他,可是在父親去世以后,每當我回憶起來,卻感到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痛。
②剛上小學三年級不久,我逃學了。整整一個星期,我都像往常一樣裝模作樣去上學,實際卻在村北的磚瓦窯上玩。③一天中午我回家后,感到家里的氣氛有點異常。果然,我剛坐下,父親便問:“你上午在學校里學的啥?”
④還沒等我開口,一個巴掌便重重地打在了我的臉上。接著,父親又扭住我的耳朵,把我提溜起來,拽在炕邊,按在炕沿上,扒下我的褲子,順手拿起炕邊的笤帚疙瘩,狠狠地在我的屁股上打了起來,嘴里還不住地大聲說著:“我讓你逃學!我讓你不學好!”母親過來要奪下父親手里的笤帚,父親一下子把她推開了。
⑤我從來沒有見到父親如此暴怒過。回到學校以后,坐在教室里硬邦邦的小板凳上,我的屁股痛了好長時間。那時,我心里充滿了對父親的怨恨。
⑥參加工作后的一個周日,我打算早一點返回單位,卻發現自行車不見了。母親說父親推著去村東門外了,說是讓大坡子幫著修修。我不耐煩地說:“才買了不到倆月,怎么去修了?”母親說:“你爸說,讓大坡子看看車閘。八九十里路,爬坡下崖的,你爸不放心。”
⑦我不住地看手表,過了半個多小時,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對母親說:“我去修理鋪看看。我從那里就回學校了。”
⑧到了村東門外的石橋上一看,大坡子的自行車修理鋪鎖著門。父親上哪里去了?我在心里埋怨著父親,轉身向村南的公路上快步走去。不一會兒,我遠遠地看見一個人推著自行車從公路上拐下來向村里走來。那個人走得很慢,似乎還有些走不穩的樣子--那不是父親是誰?他不會騎自行車,就是推著也是笨手笨腳的。
⑨當我和父親還相隔幾步路的時候,我聽他說:“車閘上的橡膠皮磨損得厲害,換了新的了。”
⑩我沒搭理他,一把奪過自行車,騎上,用力一蹬,頭也不回地走了。
2002年9月,父親在住了一段時間的醫院以后,說啥也要回家。父親一直說他沒有病,埋怨我們把他困在醫院里憋出病來了。
父親堅持要出院,我很生他的氣,說:“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明擺著讓村里人笑話我們嗎?”過了一會兒,父親又說:“要不我跟你回你的宿舍去?醫院里亂,我睡不著。”
父親來到我住的樓下,剛下車,便邁開大步向樓上走去。我抬頭看著他的背影,那背影從容而沉穩,腳步堅定而有力。走到我四樓的宿舍門口時,父親停下來。等我氣喘吁吁地趕上去,聽見父親說:“你看,我一口氣就走了上來,氣不喘心不跳。我有的是力氣,你還不如我呢。”
第二天,父親堅持要回家,我拗不過他。回家后的第五天,六十七歲的父親溘然長逝。
父親去世以后,母親對我說,其實,你父親在剛住院的時候,就知道他得的是啥病,他身上早已沒多少力氣了,走路都難,他不想讓你們受累。
后來,我常常想起那天晚上父親快步走上我宿舍樓梯的情形--那是父親在生命垂危的時候,用一個堅強的背影告訴兒子: 。
17、第①段中“怨恨、誤解”兩個詞能不能互換位置,為什么?(3分)
18、父親對我做了三件事,父親做這三件事的直接原因分別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19、第段母親的補敘有何作用?(2分)
20、品味第⑩段加點的詞語,體會一下作者在寫第⑩段時的心情。(2分)
21、請在結尾劃線處加上一句話,使文章更完整。(2分)
(四)閱讀下面說明文《濃濃鄉愁誰來解》,完成22-26題。(13分)
濃濃鄉愁誰來解
①如果你關注國際新聞,你會看到大量背井離鄉涌入歐洲的難民一步一回頭的情景;如果你關心周圍的人,你也許能發現家里有某個新入學的大學生正在“朋友圈”里訴說想家的煩惱;如果你是一個新兵,你就會知道戰友們為何每天唱著歌慰藉心里對家鄉的思念……幾乎所有的異鄉人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