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二中2016-2017年學度八年級期中考試
語文試卷
姓名: 班級: 一、語文知識及其運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眼翳(yì) 狼籍 廣袤無垠(mào) 翻來復去
B.粘連(zhān) 鎖事 油光可鑒(jiàn) 萬像更新
C.锃亮(zēng) 禁錮 長吁短嘆(xū) 誠皇誠恐
D.璀璨(càn) 磬口 頷首低眉(hàn) 家徒四壁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我們希望各級政府科學理財,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萬不可不以為然。
B.拜訪者們在客廳里正襟危坐地等待這位大師的接見。
C.小明同學長著一張普普通通的臉,無論他走到哪個地方,都不會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D.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南海局勢動蕩的原因是因為各大強國各自懷著不同的目的紛紛加入攪局。
B.這篇文章的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絢麗多姿的一個昆蟲世界。
C.學校希望通過多種渠道,大力開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違法犯罪。
D.這次籃球比賽是展示我們隊員風采的大好時機,勝敗的關鍵是隊員們的齊心協力。
4.將下列句子組成語段,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現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以及其他許多也在中國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學說流派,這就是有名的“諸子百家”。
②所有這些,對家庭、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維系與調節作用。
③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等,世代相傳。
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⑤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許多珍品,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東西。
A.⑤③②④① B.④①⑤③②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5.下列句子變換后意思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2分)
A.原句:學校里只給每人發一張票,這怎能叫人不為難?
改句:學校里只給每人發一張票,這真叫人為難。
B.原句:在南極考察隊員面前,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
改句:在南極考察隊員面前,什么困難都不能克服。 C.原句: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改句:他被張愛萍將軍稱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D.原句:學校既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也是創造知識、培育人才的地方。
改句: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而且是創造知識、培育人才的地方。
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24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6-7題。(4分)
歲暮①到家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②。
寒衣③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回④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注釋】①歲暮:年終。②及辰:及時,指在年底前趕到家。③寒衣:御寒之衣。此句用唐代詩人孟郊《游子吟》詩意。其詩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④低回:徘徊(huái)。
6.下列對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詩借母親疼愛兒子的心沒有窮盡,贊美了偉大的母愛。
B.兒子長時間沒有回家,母親只能把愛與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盡管兒子很直接地回答了母親的對話,但卻慚愧沒有盡到做兒子的責任。
D.尾聯中的“風塵”比喻在外漂泊的艱辛勞累。
7.下列對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詩用樸素的語文,細膩地刻畫了久別回家后母子相見時真摯而復雜的感情。
B.“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二句,把母親對愛子無微不至的翔寫得多么真實、生動,情深意重,讓所有游子讀后熱淚盈眶。 C.第四句的詩眼是“新”,嶄新之意,噓寒問暖的家信還帶著嶄新的墨痕。一個“新”字, 道出母親心中對兒子的不盡思念和關懷。
D.全詩迂回曲折、含蓄凝重,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回味。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題。(12分)
朱熹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穎悟 ,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之上何物?”松異之。就傅 ,授以《孝經》,一閱,題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也。
年十八貢于鄉④,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軍⑤。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⑥,多所全活。訖事,奏乞依格推賞納粟人⑦。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⑧。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
(選自《宋史朱熹傳》)
【注釋】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徽州婺源:現在的江西婺源縣。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從老師讀書。④貢于鄉:參加鄉貢考試。⑤軍:宋代行政區域之一,相當于現在的縣。⑥講求荒政:十分重視賑濟災荒的措施。⑦訖事,奏乞依格推賞納粟人:事情結束后,朱熹上表請求按照規定的標準獎賞獻糧救災的人。⑧引進士子:召集學生。講論:講學。
8.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嘗/從群兒戲沙上 B.年十八/貢于鄉 C.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 D.授/以《孝經》
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
(1)視( ) (2)雨( ) (3)詣( )
10.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
(2)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
11.結合選文,說說朱熹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三)古詩文積累。(8分)
12.填補下列句子的空缺處。(每空1分)
(1) ,病樹前頭萬木春。
(2)人生自古誰無死? 。
(3) ,不汲汲于富貴。
(4)東風不與周郎便, 。
(5)《馬說》中描寫千里馬不被人認可賞識后的可悲命運的句子: ,
。
(6)《水調歌頭》中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愿的詞句是: ,
。
三、現代文閱讀(30分)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第13-17題。(17分)
冬天記憶
張海生
①雖然已經時隔久遠,但我卻依然念念不忘。在那物質極度貧乏的冬天里,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難的伙伴。
②我記憶里的冬天是那樣的寒冷,我穿著厚厚的棉襖棉褲走在上學的路上,寒風打著呼哨撲過來,刀一樣地扎疼我的臉,割疼我的耳朵,順著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褲里鉆。教室里沒有取暖的設備,窗戶上常常沒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紙袼褙片兒,風刮過來嘭嘭作響,順著縫隙往教室里鉆,我坐在教室里,寫字的手凍得拿不住筆,把兩手抄進棉袖筒里或湊到嘴上哈幾口氣暖暖繼續寫。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樹木上、老墻上、屋頂上全是雪,整個世界蕭殺而蒼茫。融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厲害,房檐上垂掛著短則幾寸、長則數尺的小檊杖一樣粗細的冰凌柱,哩哩啦啦地滴著水。我們用一根長長的竹竿,將一根根冰凌柱搗下來,小手凍得像透明的紅蘿卜。晚上睡覺是最受罪的時候,脫了衣服往被窩里鉆,被窩里冰涼冰涼,凍得人渾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熱。那時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個溫暖的被窩該有多幸福呀。
③那些冬天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在夢一般的記憶里,我用驅寒的方式,用尋找溫暖的方式,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在學校里,下課的鈴聲一響,我們就跑著擠到一堵太陽光照得到的背風的墻根前,一字排開從兩邊往中間擠,使勁的擠,一邊擠一邊高聲喊叫:擠擠,擠老干,擠出老干我喜歡。擠擠,擠老干,擠出老干我喜歡。如果中間的那一位被擠出來了,就迅速的跑到兩端繼續往中間擠,直到渾身發熱,渾身出汗。我們還打皮老尖兒、邁大步、推鐵環、吹雞毛上天。
④放學了,幾個同學一合計,直奔老麥場的麥秸垛,在麥垛的一方掏一個洞,再到地里偷幾個白蘿卜,用竹批兒剝去厚厚的一層皮兒,躺在麥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繞口。有時候,我們也會跑到大河塄的格檔堆上,用自制的槍、棒做武器干抓特務、捉迷藏的游戲,我們常常忘記了時間,直玩得天昏地黑。麥場的小庵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我們會在小庵的朝陽背風處挖一個坑,坑沿上壘幾塊土坯或磚塊,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樹梢干柴,點上火取暖,有時還用泥包住用彈弓打來的麻雀,放到火里燒烤,等到泥燒干了的時候,剝開泥塊,麻雀的羽毛也會被燒的無影無蹤,燒熟了的麻雀肉熱氣騰騰,再撒上些從家里偷來的鹽,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溫暖。
⑤在關于寒冷的記憶中,尤其使我難忘的是那些圓溜溜、胖乎乎的鵝卵石,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冬天的冷被窩里竟有了這些可愛的小伙伴。那是母親去城河里洗衣服時捎回來的,母親選擇了這些大小適中,形狀可愛的鵝卵石洗凈帶回家。傍晚做飯時,母親將幾塊石頭圍在煤火口邊,到了睡覺前石頭已經被炕得很熱,母親又把每一塊石頭用一塊包袱布裹住,放進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窩。我鉆進暖和的被窩里,腳蹬一塊石頭,懷抱一塊石頭,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
⑥時光已過去了幾十年,如今我的女兒已將大學畢業,當我和她談起這些往事,她聽得一臉茫然,不知所云。當然我理解女兒,在這個地球逐漸變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調、水暖、電暖、暖水袋隨處可見的年代,讓女兒去理解一塊石頭的作用,理解人與人擠在一起用來取暖的方法,的確愚頑可笑。但我這個從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人,怎么能夠忘記了對一顆蘿卜的回味,對一塊石頭的懷想,對一縷陽光的感恩呢?
13.文章題目是“冬天記憶”,作者除了回憶冬天的寒冷之外,還回憶了冬天的一些趣事,請概括出四條。(4分)
14.第②段關于寒冷的生動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
15.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在那物質極度貧乏的冬天,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很自然地就成了我患難的伙伴。(從修辭角度賞析)
(2)母親又把每一塊石頭用一塊包袱布裹住,放進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窩。(從描寫方法角度賞析)
16.文章中多處運用細節描寫,請找出兩處進行賞析。(4分)
17.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找到后抄寫在下面并簡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