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八年級語文試題
(時間:90分鐘 分值:120分)
一、積累與運用(共20分)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2分)
大自然真是奇妙。單是一個秋天,就會帶給人許多不同的感受。它的蕭sè會帶來寂寞和感傷,它的成熟會帶來喜悅和滿足,它的悄然而至會使人聯想到生命的代價。
①sè ②悄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我們以隆重 中國共產黨90周年為契機,熱情 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豐功偉績。
②接連出現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們,必須積極推進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規的建設,以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并從根本 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丑惡和腐敗行為為滋生的土壤。
A.祝賀 歌頌 警告 剔除 B.慶祝 贊頌 警告 鏟除
C.慶祝 謳歌 警示 鏟除 D.祝賀 謳歌 警示 剔除
3、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夜色濃了,燈亮了起來.環繞在海灣沿岸山坡上的燈光,從半空倒映在了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 ________ ,和那密布在蒼穹里的星斗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A.像散落在藍色天鵝絨上的顆顆鉆石 B.像一串流動的珍珠
C.像夜空中眨著眼睛的星星 D.像無數個在水面舞動的小精靈
4、觀察下圖齊白石的畫作《蜻蜓荷花圖》,寫一段解說文字,至少用上一個成語。(3分)
5.名著閱讀。(4分)
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和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或追究到這個當前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兒薄薄的凄涼。于是,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見到這個日子過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氣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這樣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種方法尋覓她都無結果,到后無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以上文字選自中國現當代作家 寫的中篇小說《 》。小說通過 、 等情節內容,借船家少女“她” 的純愛故事,展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6、.綜合性學習。(5分)
書,前人思想成就的結晶,是留給后世物價的精神財富。某學校學習開展“讀書千里之行”活動,請你參加。
溯源求知
①漢字有著豐富多變的構字方式,“書”, 寫作“ ”,現代規范漢字以其草書“ ”為原型創制而來。《說文解字》中說:“箸(著)也,從聿,者聲。”“書”字有兩種詞性,①動詞,寫字、記錄的意思,如成語 。②名詞,著作】信件等意思,如成語 。古詩詞中常用“家書”這一意象來表現對家鄉的親人的思念,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 。(3分)
讀書問道
材料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碩學”陸澄年輕時博覽群書,寫宋書時卻一字寫不出,人稱“二腳書櫥”;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是一點文章寫不出,人稱“書簏”。
材料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在過去對我們的學習確實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在今天,隨著快樂教學和成功賞識教育的普及與開展,這話就帶有明顯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華羅庚也說“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
材料三:古人很重視“讀萬卷書”與“行千里路”的辯證關系。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主張“出戶”,又主張“讀書”。他認為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顧炎武把家鄉的書讀遍之后,用四匹馬馱著書,十謁明陵,遍游華北、西北,訪俗問民,最后寫成了有名的《日知錄》《肇域志》。②研讀以上三則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果。(2分)
二、閱讀(共5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題。
(一)(6分)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注釋: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渴望為抗金復國做出貢獻,卻不為當朝重用,屢遭遷廢,仕路坎坷。
7、詞中“百種千般巧”的“巧”表現在哪里?(3分)
8、你認為詞人借“天公”與“花事”的關系,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分)
(二)(13分)
言默戒
楊時
鄰之人有雞夜嗚,惡其不祥,烹之。越數日,一雞旦而不鳴,又烹之。已而謂予日:
“吾家之雞或夜鳴,或旦而不鳴,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嗚非其時也,則自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與焉?若夫時然后鳴,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孰從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異此?未可言而言,與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禍也。故書之以為言默戒。”
【注】①時夜:司夜,指打鳴報曉。時,掌管。
9.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或旦而不鳴 或: ②皆足取禍也 取:
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
11.作者為什么認為雞“鳴”與“不鳴”都是“自為不祥”?(3分)
12.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3分)
(三)(14分)
世界最大的膜
[美]劉易斯托馬斯
①站在月亮上遠望地球,讓人驚訝得斂聲屏氣的事兒是,它活著。從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備受擊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際,包著那層濕潤的、發光的、由藍天構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這一方,唯它才是生機四溢的活物。
②在生物學上,從無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須能獲取并抓住能量,貯存起準確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釋放出來。細胞會這樣做,它里面的細胞器也會這樣做。每一個生命集合都在太陽能的粒子流中搖擺不定,從太陽的代謝物中攫取著能量。為了活著,你必須能夠跟平衡抗爭,能夠保持不平衡,積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們這樣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處理這樣的事務。
③ 地球活起來之后,它就開始構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處理太陽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無機成分合成肽與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沒有什么東西來遮擋紫外線的輻射。最初的稀薄大氣直接來自地球慢慢冷卻時的排氣過程,其中只有絲絲縷縷的幾乎察覺不到的氧氣。從理論上講,水蒸汽在紫外線的作用下也能發生光解而產生氧氣,但量不會多。
④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細胞的出現。它們生存的環境必須有充足的可見光以便進行合作用,同時又必須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線的照射。伯克納和馬歇爾推算出,綠色細胞必須生存在約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這些地方水比較淺,沒有很強的對流。
⑤你可以說,向大氣釋放氧氣是進化的結果;你也可以反過來說,進化乃是有了氧氣的結果。你怎么說都通。一旦光合細胞-叫艮可能相當于今天的藍綠藻--出現,未來的地球呼吸機制就形成了。從前,大氣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氣濃度的百分之一時,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帶有氧化系統和ATP(三磷酸腺苷)的突變型。有了這些,我們就來到了一個爆炸性發展的階段,千萬種會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細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
⑥伯克納提出,曾有過兩次這樣的新生的爆炸,兩次飛躍都有賴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臨界值。第一次飛躍,氧的濃度達到了現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擋住相當的紫外線,使細胞能夠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層水域。這一變化發生在大約六億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第二次飛躍,氧的濃度達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約四億年,這時,已經形成一個足夠強大的臭氧層,減輕了紫外線幅射,使生命可以從水中移居到陸地上。從此,生物的發展便暢通無阻。
⑦還有一件事說明我們有福氣。氧氣吸收的,正是紫外線光譜帶中對核酸和蛋白質最具殺傷作用的部分,而同時它又允許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見光充分通過。如果不是氧氣的這種半透性,我們不會這樣進化起來。
⑧現在,我們很安全,通風良好,安然無恙。如果我們能避免那些可能亂鼓搗臭氧層、或者可能改變二氧化碳濃度的技術的話,氧氣問題還不是我們的大患,除非我們放手進行足夠次數的原子爆炸,去殺死海洋中的綠色細胞。如果我們這樣干,那就是拉著絞繩往自己脖子上套。它為我們而呼吸。它還為我們的歡樂保護著我們。每天都有幾百萬個隕星落入這層膜的外層,由于摩擦它們被化為烏有。沒有這層屏障,我們地球的表面早就會象月球表面一樣,在流星的轟擊下化為齏粉。盡管我們的感受器還沒有靈敏到聽見那轟擊,但我們還是感覺到了,我們會感到安慰:那聲音就在我們頭頂上,就象萬點夜雨敲打著屋頂
(選自《細胞生命的禮贊》,有刪改)
13、根據文章內容,請你寫出“世界最大的膜”的形成過程。(3分)
14、科普文的語言除準確嚴謹外,還具有不同于一般說明文的語言特色。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下面這句話的語言特色。(4分)
在我們這樣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處理這樣的事務。
15、舉例說明本文運用的一種主要說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6、“如果我們這樣干,那就是拉著絞繩往這句脖子上套”一句中的“這樣干”在文中包含哪兩類情況?請結合文章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再分別舉出一個這樣的事例并簡單分析其害處。(4分)
(四)(16分)
落 紅
曾紹爐
①我對紅色,有著十分的喜愛。雖然紅曾經對我是那樣的吝嗇,少年時代與我情同手足的兩位女友:紅枝、紅梅都因生存的艱難離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誠,變成幻想成空的泡影。然而在我生命的后來歲月里,紅卻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詩意常新的泉源。
②我喜歡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紅,而是另一種溫和明艷的紅,想起它就讓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讓人想起生活的美麗;看到它就讓人溫暖無比,心生驚喜,看到它就讓人體會到生命的活力……
③它是質樸而驕矜的顏色,是大自然吐露出來的一種無尚的秀美,是生命對于自身贊頌的一種語言。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斷地蘊藏來自生命之父太陽的光華,并且柔化了它灼熱,把他的那份熱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莖葉芽中。
④他又具有美的本質,借著開花的世界,借著果實成熟的契機,借著秋夜載譽而歸的兒子,把那份熱情噴發出來-以花、以果實、以瑰麗深沉的紅葉,裝成一個浪漫的世界、詩意芬芳的世界。這個世界的童話,就是讓一切美的而盡美,讓一切孤零的、失意的、苦陋而凋殘的,都在紅艷的祈禱中,也變得美,變得動人心扉。
⑤我便是被這美陶醉了的一個。我常像孩子一樣奔跑于花色斑斕的花叢中,并常常對著那些紅色的花朵,低下頭來,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觸,與它交談,而在美麗的驚嘆中,領略大自然的一種超凡的靈氣。
⑥然而,落紅更令我稱頌和敬佩。
⑦颯颯的東風裹挾那滿樹滿坡的游絲花片,春日里卷來一場鋪天蓋地的“紅雪”;果實蒂落的世界,你會為“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景觀的魔幻般“煙消云散”而驚詫的目瞪口呆;秋風像大地母親的手臂召喚那些奉獻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懷抱,你會欣賞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