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一中第一次月考語文考試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鐘 卷面總分:120分
一. 積累與運用(3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解剖(pōu) 甲胄(zhòu) 深惡痛疾(wù) 廣袤無垠(mào)
B.緋紅(fēi) 憎惡(zèng) 杳無消息 (yǎo) 頷首低眉(hàn) C.熾熱(chì) 匿名(nì) 耳濡目染(rú) 藏污納垢 (hòu)
D.黝黑(yòu) 畸形(qí) 潛移默化(mò) 器宇軒昂(áng)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
A.落弟 犀利 暗然失色 入木三分
B.煩燥 詰責 無可質(zhì)疑 油光可鑒
C.賭博 粲然 抑揚頓挫 郁郁寡歡
D.愚鈍 發(fā)髻 粗制濫造 城惶城恐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爸爸經(jīng)常教育我寫字時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離書本一尺遠。
B. 每天晚上,工地機器轟鳴人聲嘈雜,各種聲響不絕如縷,一派熱火朝天景象。 C. 他真是一表人才,在眾人間總是鶴立雞群,顯得那么突出。
D. 不一會兒,媽媽就把臟亂不堪的房間收拾得干凈整齊,簡直是妙手回春。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 這種網(wǎng)絡社交工具的廣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質(zhì)量。
B. 為了防止今后不再發(fā)生類似的事件,有關(guān)部門進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C.通過開展經(jīng)典誦讀等活動,讓我們從中深切領(lǐng)悟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D. 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一帶一路”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地理概念,而是一個又一個用新技術(shù)、新理念組建而成的新生態(tài)系統(tǒng)。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2分)
自然界有其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人的行為只有順應自然規(guī)律,才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 , 。 , , 。 ,結(jié)局只能是兩敗俱傷。我們?yōu)槭裁床荒堋暗婪ㄗ匀弧保c自然友好相處呢?
①就必然會給人類自身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②反之,人類若違反自然規(guī)律,恣意妄為
③人類如果企圖征服自然 ④我們常說“人類征服自然”
⑤人的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⑥其實,人的力量與自然相比是何其渺小
A.②⑤④①④⑥ B.④⑥③⑤①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④③①⑤⑥②
6.下面語句最得體的一項是( )(2分)
A.朋友送給小王一件禮物,小王對朋友說:“如此真心實意,這禮物我只好笑納了。”
B.小芳過生日,小燕送給了她一個布娃娃,說:“這是我惠贈給你的,愿它天天伴著你,讓你開心快樂!”
C.詢問長者年齡,應尊敬地問:“您老人家高壽?”
D.老朋友兩人分別十多年相遇,見面時都說:“久仰久仰。”
7.仿寫句子。(2分)
友誼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家是 ,讓人 。
家是 ,讓人 。
8.名著(2分)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 )的三部曲之一,他被公認為是(“ ”)
9.古詩文默寫填空。(14分)
①海內(nèi)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臺歌》
③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 。《小石潭記》
④散入珠簾濕羅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⑤ ,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
⑥采菊東籬下, 。(陶淵明《飲酒》)
⑦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_____。 (龔自珍《己亥雜詩》)
⑧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推己及人,表現(xiàn)他博大濟世情懷的句子是 , 。
⑨初中生活帶給我們的是挑戰(zhàn),是壓力,也是希望,當你累了,想放棄了,失去信心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李白《行路難》中的兩句詩勉勵自己: , 。
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 。
二.閱讀(50分)
(一)(16分)
【甲】①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覽物之情,得無異乎?②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于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注釋〕 曠日:荒廢時日。
10.解釋加點詞語 (4分)
A薄暮冥冥 薄: B春和景明 景
C人不對 對: D 不得之故 故
11.翻譯下面句子。(6分)
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微斯人,吾誰與歸?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2.從正反兩方面闡述古仁人之心內(nèi)涵的句子是什么?(2分)
13.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2分)
1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 甲文②③段采用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
B “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對古仁人的向往和對朋友的勸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敘事,借事說理。D 乙文說明了人在遇到困難時,不可勉為其難,有時退是為了更好地進的道理。
(二) (16分) 尺 子 (劉建超)
(1)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鄭祺喜歡搜集各式各樣的尺子。
(2)鄭祺的父親是裁縫,在老街開著一家裁縫鋪。手工縫制,工藝講究,在老街有著很好的口碑。鄭祺“抓周”時,繞過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寶”“官印”,抓住了鄭裁縫天天離不開的量衣軟尺。鄭裁縫不甘心,把軟尺掛在自己的脖子上,讓鄭祺重新抓,結(jié)果鄭祺竟然搖搖晃晃站起來,踉蹌著邁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穩(wěn)穩(wěn)地抓住了鄭裁縫脖子上掛著的尺子。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業(yè),長大了也做裁縫?
(3)鄭祺喜歡尺子。上學后,他書包里總放個軟尺,課間沒事就拿出來量墻量樹,量校園后墻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間畫一道線,誰也不能超過“三八”線;班里的王大頭,仗著身高體壯,在課桌上畫的線明顯是偏的,同桌只要過線,他就用胳膊肘頂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長告狀,班長也懼王大頭,就推給鄭祺,說鄭祺有尺子,給量量誰侵略誰!鄭祺馬上拿出尺子,認真地量了兩次,說王大頭侵略了十五點四厘米。同學們起哄,鄭祺瀟灑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著腰,瞪著眼的王大頭。
(4)放學路上,王大頭把鄭祺堵在了河邊的木橋旁,手里拿著根枝條。王大頭說:“你不是會量嗎?我手里的枝條有一米二,你量量。”
(5)鄭祺拿出尺子量過,說:“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
(8)王大頭的枝條抽在鄭祺的身上。
(9) “一米二!”
(10)“一米一!”
(11)枝條又落在鄭祺身上。
(12)“一米二,你再給我量。”
(13) 鄭祺拿尺子量過:“一米,你剛才把枝條打折了。”
(14)王大頭氣得哇哇叫,奪過鄭祺手中的尺子扔進了河里。
(15)回家后,鄭裁縫撫摸著鄭祺的頭說:“你做得對,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16)鄭祺大學學的專業(yè)是工程建筑,學業(yè)雖緊張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沒有變。各式各樣的尺子裝了好幾紙箱。
(17)鄭祺在宿舍里經(jīng)常給大家表演測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鄭祺就用手來丈量,結(jié)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絕的是,他還能目測出你兩眼之間的距離、手臂的長短、步幅的長度。
(18)鄭祺畢業(yè)分配到了建設局,要和大大小小的開發(fā)商打交道。經(jīng)過六年的歷練,鄭祺升任局長,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19)鄭祺喜歡尺子,還將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裝成精美的禮品,送給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選個好尺子送給人家的,寓意孩子長大后會成為赤子,愛國愛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說他摳門兒,他呵呵一笑,禮輕寓意重。
(20)鄭祺再次見到老同學王大頭是個午后。王大頭已經(jīng)是財大氣粗的開發(fā)商,手眼通天的人物。
(21)鄭祺知道王大頭約他喝茶的目的。王大頭開發(fā)的幾個小區(qū)竣工驗收,有人舉報單元實際面積與施工圖紙有差異,卻被王大頭打通關(guān)節(jié)過了關(guān)。鄭祺帶著調(diào)查組去了現(xiàn)場,查看了情況。鄭祺認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誤差,果真工作人員再次測量的結(jié)果是百分之二點一,每個單元面積少了二點七三平方米。大家都驚奇地咋舌。
(22)茶過三泡,王大頭沉不住氣了:“老同學,你就大度些,我不會虧待你。”
(23)鄭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學,你這兩個小區(qū),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萬啊,這錢你就掙得安心?”
(24)王大頭說:“老同學,我這人喜歡直來直去。我也不為難你,誤差總會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給個面子。”
(25)鄭祺搖搖頭。
(26)王大頭拿出一個紙袋放在鄭祺眼前:“美金,五萬,一平方米!”
(27)“二點七三平方米!”
(28)王大頭的臉有些扭曲了:“老同學,別把事情做絕,處世小心為妙。”
(29)鄭祺站起身,說:“老同學,我又不是沒有挨過你的枝條,呵呵。謝謝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辭!”
(30)鄭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
15.小說的第二段詳寫鄭祺“抓周”有何用意?(3分)
16.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鄭祺這個人物的形象特點。(請說出兩點)(4分)
17.賞析第(15)段的劃線句。(3分)
18.小說中為什么兩次提到王大頭?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
19.小說以“尺子”為題,有何好處?(3分)
(三)(18分)
數(shù)字時代,我們的大腦被改變了
曉 輝
①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是可塑的,當人類生活方式改變時,大腦也可能發(fā)生變化。從遠古人類首次發(fā)現(xiàn)如何使用工具開始,人類的大腦就受到迅速而明顯的影響。數(shù)字時代,我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我們每天離不開網(wǎng)絡、離不開手機時,我們的大腦是否也被改變了?
②科學家認為,對網(wǎng)絡科技的深度依賴,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這在閱讀時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對書籍的深閱讀與在網(wǎng)頁上那種為了獲取信息而進行的淺閱讀是不一樣的。美國技術(shù)專家尼古拉斯卡爾在《網(wǎng)絡也有黑暗一面》一書中寫道:“過去幾年中,我一直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覺得某些人或某些東西正在改變我的大腦,我目前的思考方式與過去相比已經(jīng)截然不同,當我閱讀時,能最為強烈地感覺到這一點。持久地閱讀一本書或一篇長文,曾經(jīng)易如反掌,我曾耗費數(shù)個小時徜徉在長長的文字里,我的大腦能夠抓住敘述的演進或論點的轉(zhuǎn)折,從而進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閱讀兩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