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七年級語文試卷
(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20 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8分)1.根據拼音寫漢字。(用正楷依次寫在方格內,4分)
竹,其葉四季常青,清麗俊yì (1) ;其干虛中有節,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態,情趣àng (2)然 A 漫步于青青竹林之中,便覺神清氣爽,心kuàng (3) 神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yě (4) 了人的情操,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2.在文中A處填寫一個標點符號應為: ▲ 。(2分)
3.文中劃線句子有語病,請修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友善”是紫石中學的特色文化,也是紫石學子走向成功與人生幸福道路的基石。4月30日學校將開展“友善紫石”主題專題活動,校團委將聘請退休老教師李賢德先生,擔任學生課外輔導員,聘期一年。請你為此寫一份聘書。(4分)
▲
▲
5.根據提示填寫課文原句。(8 分)
①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 ▲ 。
②宋初, ▲ ,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
③在這四年里,我歷盡艱苦, ▲ ,我咬緊了牙, ▲ 。
④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 , ▲ 。
⑤虞世南的《蟬》這首詩中,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的蟬,詩人表現品格高潔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的詩句是: ▲ , ▲ 。
二、閱讀理解(50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6-7題。(6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注:作于詩人在謫居九江任職時。)
6.詩人的“知雪重”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的?這種寫法在藝術上稱之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請分析“時聞折竹聲”一句包含的意蘊。(3分
▲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14分)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8.用斜線(/)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②以為且噬己也
9.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①稍出近之 ( ▲ ) ②以為且噬已也 ( ▲ )
③驢不勝怒,蹄之( ▲ ) ④盡其肉,乃去 ( ▲ )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
▲
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 11.請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的內容,并談談你從這篇寓言中得到的啟示。(4分)
成語: ▲
啟示: ▲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題。(14分)
人體器官有可能自愈嗎
①自愈,顧名思義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體修復自身缺損、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體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遺傳而獲得。而科學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體器官出現病變時,以科學手段遏制病變,使器官自己恢復到正常狀態。
②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的小白鼠身上發現了一種可快速修復組織的特殊基因。就因為攜帶了這一基因,本來會長出腫瘤的小白鼠擺脫了“宿命”,不僅沒有患上癌癥,反而生長迅速,體格健壯。這一發現令科學家們大為振奮。在此之前,這種特殊的基因被認為通常只能在發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體中則會喪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細胞,重啟它們的生長機能,這樣的研究并非剛剛出現。在此之前,這個領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干細胞。但新發現的這種特殊基因則更加強大,它在成年生物體中也能增強組織的修復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體比作一臺感染病毒的電腦,誘導多功能干細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盤格式化,即將所有的數據全部清空,一切從生命最初發育的階段開始;而新發現的這種特殊基因則像殺毒軟件,清除病毒但不丟失已有數據,保持電腦的健康運行。這就是說,已經成年的生物體,也能以此來修復自身組織器官的損傷。
④這種特殊的基因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基因調節來認知自己正處于哪個生長階段的,這種特殊基因類似于一個調節器,它可以讓體內的基因誤以為機體正處于更年輕的狀態,從而使衰老或病變的組織器官的生長機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復。
⑤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從人體神經系統調節方面進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們研制出了一種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體,讓它來監控并促進器官自愈。
⑥人體的各個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體,實現正常的生命活動。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體后,它會監控人體器官的健康狀況,一旦探測到一個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現損傷或者變得衰弱時,它便刺激神經系統,通過人體的神經系統調節使這個器官自己恢復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雖然這一研究目前還處在實驗階段,但展現了誘人的前景。許多難以治療的疾病可以通過神經系統調節得到更有效的治療,微型植入器或許能從根本上改變醫生診斷治療的方式,取代對藥物治療的依賴。
⑧科學發現讓前景樂觀起來,然而,要讓神奇的科學之光照進現實,道路還很漫長。但這些都不會阻礙科學前進的腳步,相信不久的將來,人體器官自愈將不只是個夢想。(作者:胡宇齊。有刪改)
12.在有關“人體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
▲
13.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
14.第⑤~⑦段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4分) ▲
15.下面這則材料是否可以作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認為可以,請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適,并簡述理由。如果你認為不可以,請簡述理由。(4分)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手指不小心劃了一道傷口,即使不用任何藥物,傷口也會自動愈合。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讓傷口無藥而愈。
▲
(四)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6--20題。(16分)
秋天的黃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沒有黃昏的。街道的燈,早早亮起來,生生把黃昏給吞了。
②鄉下的黃昏,卻是遼闊的,博大的。它在曠野上坐著;它在人家的房屋頂上坐著;它在鳥的翅膀上坐著;它在人的肩上坐著;它在樹上、花上、草上坐著,直到夜來叩門。而一年四季中,又數秋天的黃昏,最為安詳與豐滿。
③選一處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黃未黃的草。它們是有眼睛的,它們的眼睛,是麥秸色的,散發出可親的光。它們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撫。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樣。你把手伸過去,它們摩挲著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輕輕地。像多年前,親愛的老祖母。你疲憊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從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這個時候,莊稼收割了,繁華落盡,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議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與失去,熱鬧與寥落,這巨大的落差,該如何均衡?田野不說話,它安靜在它的安靜里。歲月枯榮,此消彼長,焉有得?焉有失?不遠處,種子們正整裝待發,新的一輪蓬勃,將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還有晚開的棉花呢。星星點點的白,點綴在褐色的棉枝上,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撿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頭看看天,低頭看看花,這會兒,她終于可以做到從容不迫,稻谷都進了倉,農活不那么緊了。她細細撿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黃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畫。多幸福的一個世界!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襖、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攤在屋門前的篾席上曬。你在里面打滾兒,你是駕著白云朵的鳥。玩著玩著,會睡著了,睡出一身汗來--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開心的事是,冬夜的燈下,母親把積下的棉花搬出來,在燈下捻去里面的籽兒。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襖可穿,心先溫暖起來。那時,你的世界就 那么大,那時,一個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滿滿的。
⑧人生因簡單因單純,更容易得到快樂。你有些惆悵,因為,現在的你,離簡單離單純,越來越遠了。
⑨竟然還見到老黃牛。不多見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們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著黃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著“呦喝”“呦喝”--歌聲單調,卻閃閃發光。牛低著頭,不知是在傾聽,還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還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為命,應該是塵世間最不可或缺的一種情感吧。
⑩鳥叫聲在村莊那邊,密密稠稠,是歸巢前互道晚安呢。村莊在田野盡頭,一排排,被黃昏鍍上一層絢麗的橙色,像披了錦。炊煙升起來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熱烈相擁,久久纏綿。還是村莊好,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設防。
⑾突然聽得有母親的聲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飯啦--”你忍不住笑,原來不管哪個年代,都有貪玩的孩子。
⑿周遭的色彩,漸漸變濃變深。身下的土地,漸漸涼了,你也該走了。再貪戀地望一眼這秋天的夕陽,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紅透的西紅柿,可以摘下來,炒了吃。
(選自《語文周報》讀寫版2013年第35期)
16.本文寫景以_____▲____為序; 表明順序的詞或短語有:
(河堤)--( ▲ )--( ▲ )--(村莊在田野盡頭)。(3分)
17.說說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燈,早早亮起來,生生把黃昏給吞了中“吞”字的含義。(3分)
▲
18.文章第7、8段寫了童年時關于棉花的回憶,記敘順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
19.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詩意美。請賞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滾兒,你是駕著白云朵的鳥”這句話。(從修辭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入手)(3分)
▲ 20.秋天的黃昏富有詩情畫意。文章第3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