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肅省蘭州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
1.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由于儀式的表演性,人們很容易把儀式當作戲劇,但儀式不是藝術,儀式與藝術本質的不同在于儀式的集體性情感與藝術的個體性情感,表達個體性情感是從儀式轉變為藝術的根本因素。
在西方學者看來、體育是從日常生活中脫離出來的游戲,不是藝術,實際上,體育與戲劇在古希臘和中國古代與儀式同源共生,古希臘戲劇節與運動會都和祭神儀式相關,中國古代屢屢訴諸文獻記載的“迎神賽會”亦表明,“賽會”是為了“迎神”。“賽會”不僅有戲劇性的表演。亦有體育性的競爭。人類學家哈里森說,儀式體現的是死亡與再生之爭,所有儀式都暗含比賽的因素,比賽的實質是人戰勝神、他人乃至自身,當作為個體的人凸顯,藝術就具有了從儀式中分離的條件。因此,體育也是藝術。
將體育與戲劇進行比較,即可以看出體育作為藝術的特征,體育賽事與戲劇表演是如此相似:運動場就是劇場,運動員就是演員,運動場上的觀眾就是劇場上的觀眾,不僅如此,作為個體的“運動員”和“演員”,能使觀眾從他(他)身上想到與他(她)競爭的其他運動員或演員,以及他(她)所屬的團體、民族、國家。運動員和演員之所以具有“明星”的特征,是他們作為個體照亮了一個更為龐大的集體,這個集體甚至是全人類,當作為個體的運動員和演員越來越顯出“明星”的特征,藝術就完成了從儀式中的分離。
體育與戲劇不僅在外在表現形式上相似,在內在精神上亦具有本質的相通。古希臘悲劇通過主人公的悲劇性命運表達宣傳社會倫理教化的目的,宋元戲劇則將英雄的冤屈表觀善惡有報的民族國家倫理內涵。與戲劇擔負著建立民主、和平社會秩序的使命相比,結合“公開、公平、公正”奧林匹克的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強”奧運會的口號,不難發現奧林匹克運動會追求的是人類整體的和諧與強大。
體育藝術的興盛是現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一方面,體育的快節奏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相吻合;另一方面,體育的真實存在體驗亦與現代社會的理性化同步。與戲劇通過虛構與想象未表觀真實性不同,體育本質是:無須想象,這就是真實。此外,戲劇中的人物與情節都是預先設計好的、程式性的,只要演員不變,你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看到的同一場戲大抵雷同,從這一意義上說,戲劇是不自由的,而體育是個體自由意志的體現,在這次賽事中奪冠的運動員并不一定是下一賽事的冠軍,體育總是制造未知的懸念,因而從不重復,歷久彌新。
戲劇與體育賽事都具有表演性。體育的表演是以真實代替幻覺、真身代替偶像,國此,體育中的表演者﹣﹣運動員被賦于了強烈的民族國家屬性,在體育賽事中,集體觀念高于一切,獲獎運動員與國旗、國歌以及本國觀眾一起,將民族國家的觀念發揮到極致,體育藝術不僅為運動員,也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真正開放的、沒有邊界的集體,這個集體可以放大到全人類、全世界,人們不再迷戀虛幻的神,而更鐘情真實的神,這反映出人類新的歷史文化觀。
(摘編自汪曉云《體育也是藝術》)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儀式不是藝術,儀式表達的是集體性情感,從儀式轉變為藝術的過程中主要的條件是個體性情感的表達。
B. 戲劇與體育都源于儀式,表演性使得戲劇與儀式建立了聯系,“比賽”實質使體育與儀式保持著天然的聯系。
C. 當人戰勝神、他人乃至自身的個體性情感出現時,藝術就完成了從儀式中的分離,不再有儀式的集體性情感。
D. 運動員在比賽中,能使場上的觀眾想象到與他相關的其他運動員、團體、民族和國家,這是運功員的明星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古代的體育比賽同祭神儀式的舉行有關,是因為競賽是祭神儀式中的重要環節,人們通過競賽表達死亡與再生的斗爭過程。
B. 體育與戲劇有著相通的精神特征,體育比賽追求的是人類整體的和諧與強大,戲劇體現的是對民主、自由與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戲劇通過虛構與想象來表現真實性,藝術創作中要對現實生活進行想象與變形,因而與體育相比,其體驗的真實存在是打了折扣的。
D. 體育賽事與戲劇表演相比更能給觀眾帶來自由的體驗,是因為運動員的表演總能制造未知的懸念,給觀眾帶來歷久彌新的感受。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文獻記載的“迎神賽會”是以“賽會”形式“迎神”,由此可知,中國各地流傳的端午節“龍舟競渡”,正是“迎神賽會”的遺存。
B.體育藝術的興盛與現代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因為體育比賽中的快節奏和真實存在體驗契合了現代社會的特征:快節奏和理性化。
C.運動員在體育表演中的真實性,會使運動員被賦于民族國家屬性,這將提供給觀眾真正開放、沒有邊界的集體,豐富著對集體觀念的理解。
D.人們崇拜體育明星的現象,折射出現代社會人類新的歷史文化觀,只愿意相信真實生活中的英雄,而不再相信虛幻想象中的英雄。
2.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伯爾
我站在港口看海鷗時,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這個區巡邏的一名警察的注意。
我注視著鷗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塊面包,把它掰成碎塊,來喂海鷗。可是,我同它們一樣饑餓,一樣疲乏。不過,我心中雖然悲楚,卻仍感到快樂,因為站在那兒,放眼群鷗,默默飲悲,確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個聲音說道‘跟我走!’同時,這只手使勁扳我的肩膀。我穩穩站定,甩掉那只手,鎮靜地說:“你發瘋了。”
“同志。”一直還看不見的那個人對我說,“你當心點。”
“先生。”我答道。
“這里沒有什么先生。”他怒氣沖天地喝到,“我們都是同志。”
此時,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從側面打量我,嚴肅得像一頭牛。
“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論理論。
“理由很充分”他說,“你悲哀的面孔。”
我笑了。
“你別笑!”他當真發火了。方才我還以為,或許沒有小偷或逃犯好讓他逮捕, 他因此感到百無聊賴。可是,此刻我看出這是千真萬確: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 為什么?”我鎮靜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