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三校重點中學聯考2017屆高考語文一模試卷(解析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大自然中,悅耳動聽的鳥鳴聲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愉悅。每一類鳥的鳴聲都不盡相同。烏鴉呱呱叫,山雀的鳴聲如嘹亮的哨響,隱夜鶇的叫聲則似長笛聲般悠揚。那么在復雜的背景噪聲下,如何識別鳥鳴聲?是否存在可以識別每一類鳥鳴的應用程序?
針對上述問題,英國牛津大學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種能夠識別各類鳥叫聲的鳥鳴識別算法。
一般情況下,自然資源保護論者需要通過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機旅行的方式,對生存在特定區域內的鳥類數目進行統計和總結。然而,如果通過音頻錄制鳥鳴,再將音頻轉化為物種計數,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統計方式,將使得鳥類追蹤的研究變得輕而易舉,為研究鳥類種群數目是否下降或者鳥類的遷徙模式是否改變等,帶來很大便利。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丹斯托博士稱:“鳥鳴極其復雜,這些最簡單的聲音通常難以分辨,因為它們聽起來如此相似。”畢竟我們無法聽清遠處的,特別是在嘈雜環境中的鳥叫聲。
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亞洲和歐洲共收錄了15種不同鳥類的鳴叫聲,包括新疆歌鴝、大山雀、畫眉等。他們收錄的鳥鳴聲中混雜了不同的音頻環境,如市區公園中較為平緩的背景噪聲或者露天市場中密集人群的喧囂聲。
如此多樣化的混合聲音,用于機器學習算法的訓練過程,通過訓練后的機器來選擇包含鳥鳴聲的音頻段。盡管鳥鳴聲與部分噪聲頻率相近,影響算法的準確性,但這些學習算法仍能成功地從噪聲中區分出鳥鳴聲。
目前國內福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對于低信噪比鳥鳴識別的算法是將聲音信號轉化為圖象,對圖象進行處理得到一串被稱作特征值的數字,并用這串數字代替聲音進行識別。
國外其他研究團隊也在致力于研究自己的鳥鳴識別算法,尤其是那些能夠識別不同鳥類物種的算法。斯托和他的同事正在測試名為Warblr的應用程序,在最佳狀態下,Warblr進行鳥類識別的準確度可以高達95%,該數據已經得到巴西一家鳥類鑒定組織的認證。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個相似的應用程序,命名為WeBIRD,是針對本地鳥類而設計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研發的Merlin應用程序,通過對鳥類的大小、顏色、位置等簡單情況的了解,以利于人們對鳥類進行區分。
斯托博士認為,對鳥鳴識別應用技術進行探索的最終目標不僅僅用于識別鳥類,更是想要破譯鳥類之間真正的“人際關系”,如果音頻能夠轉換為物種計數,那么我們可以更方便地監測鳥類種群的變化。德國動物聲音檔案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里奧說,類似牛津大學團隊提出的鳥鳴識別算法,對研究自然環境是很有價值的。
(摘編自李應編譯《鳥鳴識別》)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大自然中,悅耳動聽的鳥鳴聲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愉悅,每一類鳥的鳴聲都不盡相同,而且都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愉悅享受。
B.大自然中的鳥鳴看似是最簡單的聲音卻極其復雜,它們聽起來如此相似,人們一般難以分辨,因此使鳥鳴識別極富有挑戰性。
C.雖然鳥鳴聲與一些噪聲頻率相近,造成算法的不確定,但這些學習算法還是可以成功地從噪聲中區分出鳥鳴聲。
D.到目前為止,關于鳥鳴識別算法,國外的研究團隊也在努力研究,尤其是致力于那些能夠識別不同鳥類物種的算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自然資源保護論者一般通過定期的徒步或者直升機旅行的方式,對生存在特定區域內的鳥類數目進行統計和總結。
B.斯托和他的同事正常測試名為Warblr的應用程序,在非常理想的狀態下,Warblr進行鳥類識別的準確度可以高達95%。
C.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本地鳥類而設計研發了一個命名為WeBIRD的應用程序,該程序與Warblr應用程序相似。
D.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發的Merlin應用程序非常先進,它只需要通過對鳥類的大小和顏色等簡單情況的了解,就可以對鳥類進行區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采用通過音頻錄制鳥鳴,再將音頻轉化為物種計數的方法,將使得鳥類追蹤及其他相關研究比旅行統計方式更加容易、便利。
B.不僅是中國,國外也有許國鳥鳴識別研究團隊在利用科技手段致力于研究鳥鳴識別算法,而且或多或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C.人類對鳥鳴識別應用技術進行研究探索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要用于識別鳥類,更是想要破譯鳥類之間真正的“人際關系”。
D.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一些地域共收錄了15種不同鳥類的鳴叫聲,并將混雜了不同音頻環境的鳥鳴聲用于機器學習算法的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世界第一女記者﹣﹣法拉奇傳
1929年,奧莉婭娜法拉奇出生于佛羅倫薩,她成長于一個不茍言笑的、充滿斗士精神的家庭。父親是堅定的意大利斗士,在二戰期間積極反對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14歲那年,有一次當飛機投下炸彈的時候,地板和墻壁都開始晃動,法拉奇和父親躲藏在防空洞,由于太恐懼,法拉奇止不住啜泣起來。突然,父親給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并一字一字說出一句話:“女孩不要哭,也不許哭!”。法拉奇性格堅韌頑強,這和父親的教育密切相關。
法拉奇一直很感謝母親托斯卡法拉奇的激勵。她多次回憶:“是媽媽,是媽媽告訴我,甚至是哭著告訴我:‘不要像我這樣!不要變成你丈夫和孩子們的奴隸!要學習,去看看整個世界,要學習!’”
法拉奇最喜歡的家人是大伯,這是她的第一位,或許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師。大伯是一名記者,這對法拉奇走上記者之路影響重大。在奧莉婭娜的一生中,她都會引述大伯的忠誡:“在記者這一職業中,一直回響著這樣一條鐵律: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的讀者感到厭煩!”
受大伯此語的影響,后來法拉奇放棄研習已久的醫學專業拿起了筆,從此寫作成了她終身酷愛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訪過并深深摯愛的伴侶、希臘抵抗運動英雄、反對強權的斗士阿萊科斯帕納古利斯于34歲死于車禍后。
她親歷了二戰,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作為記者,法拉奇的提問表現了一種唯其所有的犀利風格,她用語率直、尖銳、咄咄逼人,轟炸般的盤問有時甚至顯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