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遼寧省葫蘆島市普通高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1.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中國傳統慈善理念以“養濟”為主,直接向各類弱勢群體提供衣食救助。養濟院、育嬰堂、普濟堂、粥廠、棲流所、留養局、全節堂等多是秉持這一思想。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在開眼看世界的過程中,開始關注西方國家慈善事業的發展,發現中國傳統慈善思想在注重“養”的同時,忽略了“教”的內容,在這種背景下,“教養并重”、“教養兼施”開始成為晚清以來我國慈善理念轉型及實踐的主要內容。
“教養并重”理念的最初實踐多是個人或慈善組織的自發行為,道光年間,裕謙在武昌設立恤孤局,對孤兒因材施教,聰穎者讀書識字,平庸者教之紡花、織布、結網、打蕈鞋等手藝。
清末,清政府也開始逐漸將實踐“教養并重”理念上升為國家政策,教授貧民習藝的教養院、工藝局和習藝所也紛紛設立,先在京師五城設教養局以“拘收初犯輕罪之民、給以衣食,教以粗淺工藝”。光緒三十三年,民政部奏請“責成地方官紳以育嬰堂附設蒙養學堂,養濟院、棲流所、清節堂附設工藝廠”。此后,各地教養局也紛紛建立,譬如天津東門內貢院舊址就設有教養局,設織布、染色、地毯三科,聘用三名日本技師教授簡單文字、算術和技藝。
與此同時,在“民生日蹙,失業日多”的背景下,針對社會普遍的流民問題,“教養并重”理念的實踐往往與振興工藝相結合,并力圖使其成為解決民生問題的主要途徑。此外,晚清江南地區還設有洗心局、遷善局等,在教以工藝的同時,對流民的思想教育也有所關注,北京工藝局亦然,他們考慮到游民“閑蕩日多,驟難就范”,收養之初,先送入遷善所進行思想教育,再教授工藝。這些習藝所、工藝局均以流民、輕度罪犯為教養對象,部分監獄也開始附設習藝所,敦助對象遠遠超出傳統的老弱病殘廢疾者,在當時強調工藝的背景下,這些機構的教養內容也開始發生變化,將傳統手工藝與近代。機器工藝和西方先進文化相結合。光緒三十一年,廣仁堂擴充設立女工廠和女學堂,除規定時間教以習字外,大部分時間教授女工西式花辮、機器縫紉、刺繡、草帽辮、毛巾、織布、鳊絨等七科手藝。在倡導“教養并重”理念和相關政策激勵下,原有的慈善組織也開始增加了工藝或近代教育的比重。光緒三十年,天津廣仁堂籌辦了女工廠和女學堂,天津育耍堂創辦了女工廠,組織女童半日學習,半日勞動。保定府全節堂附設私塾改為兩等小學,并設立直隸女學分校;第二年保定育要堂附設直隸女學堂,堂內所有成耍盡數入學。
進入民國以后,“教養并重”的實踐繼續發展。1917年京直大水災救濟中,除辦理傳統的賑濟、平糶、粥廠外,還特別強調設立因利局、籽種貸款所、貸紗所等,通過向災民提供小額貸款的形式,將災民救濟與災后經濟恢復相結合。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各地方救濟院規則》,對原有傳統慈善組織進行改組和整頓,設立官辦救濟院,下設養老、孤兒、殘廢、育嬰、施醫,貸款六所,貸款所就是“寓教于養”理念的主要體現,該機構向貧民借貸小額資金,不再以教授工藝為主,與清未已有很大的不同。
(摘鳊自郝紅暖《慈善理念的近代轉型》)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養濟”是中國傳統的慈善理念,它的方式是直接提供衣食來救助,救助對象是各類弱勢群體,它的機構有養濟院、育嬰堂、粥廠等。
B.“教養并重”是近代西風東漸的結果。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借鑒西方國家慈善事業的做法,改造中國傳統的慈善思想,既“養”又“教”。
c.“教養并重”最初大多是個人或慈善組織的自發行為,恤孤局、撫教局等慈善機構在教救助對象讀書識字的同時,又教他們學習手藝。
D.“教養并重”在清朝末年由政府推動而逐漸上升為國家政策,政府設立教養院、工藝局、習藝所等教習技藝,有的甚至請來外國技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膏教養并重”突破了中國傳統慈善注重“養”而忽視“教”的局限,是晚清以來我國慈善理念的轉型,“教”有讀書識字、習藝、思想教育等多種內容。
B.清政府設立的習藝所、工藝局大多以流民、輕度罪犯為教養對象,后來救助對象逐漸擴大,教養內容逐漸與近代機器工藝、西方先進文化相結合。
C.天津廣仁堂、育嬰堂設立女工廠和女學堂,組織女童一邊勞動一邊學習,在慈善活動中增加工藝、近代教育的比重,促進了近代教育的快速發展。
D.民國后政府設立貸款所,向災民提供小額貸款,將災民救濟與災后經濟恢復相結合。這體現了“寓教于養”的理念,表明“教養并重”實踐的發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普濟堂、棲流所、全節堂等是以“養濟”為主的慈善機構,而工藝局、習藝所等是實踐“教養并重”理念的慈善機構,它們分別產生于不同的歷史時期。
B.清末“教養并重”的理念與振興工藝相結合,曾經成為解決民生問題的主要途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_民生日蹙,失業日多”背景下普遍的流民問題。
c.慈善理念的近代轉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其中既有個人與慈善機構的自發行為,又有政府的積極參與、引導,也是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結果。
D.“教養并重”理念及其實踐不僅拓展了傳統慈善事業的內涵,也使慈善組織的日常事務從單一性向綜合性轉交,綜合類善堂日益成為慈善組織發展的主流。
2.(12分)(二)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菊者硯秋
章詒和
邊學邊唱邊挨打
因家境貧寒,六歲的程硯秋,投入榮蝶仙門下學藝。
程硯秋學戲很苦,榮家所有的生活瑣事也都要他做,無異于童仆。師父脾氣壞,稍有不歡舉鞭就打。
因有家世之悲﹣心思量的程硯秋常常低眉含顰,面無歡容。年齡稍大些后,多半由于營養不佳,心情一直比較抑郁。師父認為他不宜于學花旦,讓他專攻青衣。師父還發現他嗓音很不一般,且扮相沉靜明麗,如珠蘊櫝中,時有寶光外熠。
唱對臺戲,卻不傷和氣
程硯秋不具備梅蘭芳響遏行云的金嗓子,但憑著自身條件、勤奮,刻苦以及高人指點,硬是創出了一種大異于梅蘭芳、卻又能與之相抗衡的,以新奇聲腔為特點的表演風格。唱到情感至深處,其聲竟細若游絲。觀眾聽時,大氣都不敢喘。這是他聲腔藝術最講究的地方,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