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老子不是美學家,《老子》中也有很少談及文學藝術,但其中某些用語如“妙”“樸”“虛實”“有無”,某些命題如“大音希聲”“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卻對后來的中國古典美學和藝術理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和藝術創作的基本法則。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廣為人知的,則非“道法自然”莫屬。
“道法自然”語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币馑际侨巳》ㄓ诘,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則取法于自然。對老子所說的“自然”,今人容易產生兩個誤解:一是將“自然”理解為一個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將“自然”等同于與人類社會相對應的自然界。但事實上,老子所說的“自然”并不是一個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個外在于人類自身的客觀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實就是遵循事物自身發展的規律,它的另一種表述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者,順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說“自然”非客觀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對以自然造化為師。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萬物無疑是人取法的對象。問題的關鍵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萬物的客觀形態,而是顯現于其中的某種意蘊。老子有關道的認識,得自他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和思考。正是從對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長周期,對水流沖擊、侵蝕巖石過程的觀察中,老子意識到“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和“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的道理,進而總結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規律。萬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為依歸。
莊子進一步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把隱含在老子哲學中的潛在美學思想充分地展開了。在《莊子》一書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體生動的闡述,如通過“東施效顰”“混沌開竅”等故事說明自然為美的道理,通過“伯樂治馬”“魯侯養鳥”等故事批評人為改變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莊子并不絕對否定人為的作用。固然,“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但如果是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從事人的創造,“既
雕既琢,復歸于樸”,便能巧奪天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眾形而不為巧”的境界。較之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莊子上述見解對中國美學的影響更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觀念的影響下,古代中國孕育出了獨特的美學系統。與西方哲人認為藝術起源于對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國古人并不贊成逼真地復制現實,而主張在作品中呈現自然昭示的意蘊。相應地,中國古代藝術家在觀察事物,進行創作時,其目的也不止于對物象外部形態的把握和描摹,而更著意于傳達物象背后的理趣。進而言之,中國古典藝術之所以重神貴虛,如書法講究神采為上,繪畫追求氣韻生動,詩歌推崇意在言外等,與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聯。
1.下列關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道法自然”是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和藝術創作的基本法則,對中國古典美學和藝術理論的影響深遠。
B.“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個命題,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發展的規律。
C.“道法自然”并不反對以自然造化為師,只是強調效法顯現于天地萬物中的某種意蘊,而非其客觀形態。
D.“道法自然”觀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國獨特的美學系統,與中國古典藝術重神貴虛的理論有著密切的關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盡管《老子》中很少談論文學藝術,但其中的某些用語和命題卻隱含了深刻的美學思想!暗婪ㄗ匀弧北闶且粋最典型的例子。
B.關于“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今人容易將其誤解為一個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或是等同于與人類社會相對應的自然界。
C.通過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和思考。老子獲得了有關“道”的認識。他認為,萬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運行規律,但都以自然為依歸。
D.《莊子》一書善于借助寓言的形式來闡述“道法自然”的思想,因而,與老子哲學思想相比,莊子的哲學思想更加具體生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道法自然”還可以表述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只是做到了“無為”,道才能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同為說明“道法自然”的道理,但“東施效顰”強調自然為美,而“魯侯養鳥”則強調不能人為改變事物的自然本性。
C.莊子雖然提倡“道法自然”,但并不絕對否定人為的作用。他的自然與人為并重的思想更為直接地影響了中國美學。
D.西方哲人認為藝術源于對自然的模仿,故重在逼真;中國古人主張在作品中呈現自然昭示的意蘊,故重在有理趣。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
施一公:做祖國發展的參與者
2009年10月,施一公飛至位于美國紐約長島的冷泉港開會,會前順訪普林斯頓大學,住進小鎮納所旅館的|343“房間。他驚詫地看著這個房間,歷史竟如此巧合,1997年2月,他摩拳擦掌地準備到普林斯頓大學面試,就是住在這個房間。12年后,他已然放棄了讓人艷羨的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身份,回到祖國追尋理想。原因很簡單:他想做祖國發展的參與者。一個事實格外清晰:“美國夢”已成為過去,“中國夢”是他的未來。
正是從學生時代便癡迷學術的“本性”,讓他曾在普林斯頓登上巔峰:身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又獲得了美國霍華德林研究員的殊榮,并被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杜克、密歇根等10多所美國頂尖大學爭搶。
不過,“每次回國探親或開會,我總會被國內日新月異的發展所打動,也常常會聯想到自己的將來!泵看纬孙w機離開祖國的時候,他也有種種說不出的惆悵,內心深處有一種萌動。
因為這份萌動,2008年,施一公全職回歸母校清華大學,出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剛回國時,他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到夜里兩三點,大年初一也會出現在辦公室。 “若離開實驗室幾天,不與博士生、博士后討論課題,我就心虛,覺得自己不務正業!笔┮还寡,這種狀態背后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