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實驗中學高三下學期三模第一次單元過關檢測
2017.5
注意事項:
說明: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請將第I卷選擇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請將第Ⅱ卷答在答題卡上。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題。
太平湖控制的流域面積達兩千八百平方公里,全部有森林覆蓋,沒有泥沙淤積之虞,到處是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太平湖兩岸青山緊挨著湖水,山,是綠的;樹,是綠的;______________。盛開的杜鵑花深紅大紫,____________,這些景物點綴在這無邊無際的綠色世界之中,使太平湖越發顯得春光明媚,生機盎然。在黃山觀看云海,氣象萬千,變換莫測,虛無飄渺,有如仙境。徐霞客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當代一位著名作家也說:“不上黃山就不懂得我們祖國的偉大,山河的壯麗。”這些話都很中肯。但是爬黃山頗費力氣,要出很多的汗,年老體弱的人只好望洋興嘆。太平湖則另有風光,而且老少咸宜。它沒有黃山那樣宏偉的氣魄,那么神奇的變化,但它曲折幽深,好山好水(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游人在此又可(領略/領會)另一種自然之美,秀麗中顯出恬靜、溫柔,這種詩情畫意同樣能使人(流連/留戀)忘返。
1.文中加點的詞語,注音和字形正確的一項是
A.山青水秀 覆(fù)蓋 B.變換莫測 淤(yū)積
C.生機盎然 旖旎(yǐnǐ) D.望洋興嘆 中(zhōng)肯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相得益彰 領會 留戀 B.相得益彰 領略 流連
C.交相輝映 領會 流連 D.交相輝映 領略 留戀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澄澈如鏡的湖水,也是綠的 從竹林中穿出來一直延伸到湖邊的石板小路
B.湖水澄澈如鏡,也是綠的 從竹林中穿出來一直延伸到湖邊的石板小路
C.澄澈如鏡的湖水,也是綠的 從竹林中穿出來的石板小路一直延伸到湖邊
D.湖水澄澈如鏡,也是綠的 從竹林中穿出來的石板小路一直延伸到湖邊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京劇被視為“角的藝術”,有好角兒才有好戲,有好戲才能吸引觀眾,因此,京劇藝術能否薪盡火傳,人才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②聽說這位氣功大師能夠功發疾消,我不相信會有這樣的神奇,今天會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沒有那么大能耐。
③為打好經濟下行阻擊戰,我市創新方式,多措并舉,積極幫助企業化解融資難題,挖空心思促進企業穩生產、增效益。
④隨著蔡家溝礦難33條人命的戛然而止,交口縣安監局局長武小莉兩年斂財數百萬的貪婪面目暴露在公眾面前。
⑤為官很難,因為要想干好事業就要殫精竭慮,傾注心血,甚至“5+2”“白+黑”地加班加點,日夜操勞。
⑥教育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要講究方式方法,教育管理者對待一線教師不能總是耳提面命,擺官僚作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A.山東高度重視旅游業,正逐漸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試圖吸引更多游客到各地體驗民俗生活,這些努力也許很快就會收到成效。
B.由宋仲基、宋慧喬主演的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后裔》,受到了全國各高校青年學生的熱烈歡迎,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C.高考教育專家堅持認為,在高三最后的沖刺階段如果不適當地增大習題量,學生的能力就會下降,最終會影響考試成績。
D.王毅表示高度重視中澳關系,感謝澳方為我艦隊在亞丁灣和索馬里海域實施護航任務,愿同澳方建立各領域全面戰略合作關系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①古典詩歌欣賞不約而同地集中在情景上,將其作為核心范疇。古典詩論之所以這樣重視情景的關系,表面上看,是由于詩歌往往作為現場交往的手段,自然景觀和人情世事都在現場引發,現場感決定了觸景生情和即景抒情。往深處探索,這里似乎還有和中國的繪畫一樣的美學原則,那就是把重點放在人和自然的和諧上,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建構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詩學范疇”。
②現場感的“感”,一方面指所感對象是景物,另一方面指所感主體是人情。但有些詩評家卻常把兩者絕對割裂開來。如宋詩評家范晞文,在分析詩歌時,往往把律詩對仗句的情景機械分割為“上聯景,下聯情”“上聯情,下聯景”之類。個中原因,可能在于中國傳統的詩學理念中片面強調真和實,不免將之推向極端。至于把“真”和“實”機械地等同起來,就更加僵化了。在這一點上,連王夫之也未能免俗。他把景釘死在“實”,也就是現場感上。他說:“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這就把景觀的“真”變成了現場親歷的“實”。
③對這個理論上的偏頗,許多詩評家長期含而混之,只有清代的黃生提出挑戰:“詩家寫有景之景不難,所難者寫無景之景。”有景之景,寫五官直接感知,因情緒而產生變異感,這是常規現象。而“無景之景”乃不見之見,變不見為見者,情也。后來,清人喬億提出了一個與王夫之的“目接”相反的范疇“神遇”,可以說為黃生的“無景之景”提供了理論支撐。“景有神遇,有目接。神遇者,虛擬以成辭……”這個“神”隱含著詩的虛擬、想象,由情而感的自由。
④“神遇”是想象的,有可能不是真的。其感染力從何而來呢?早在明朝,謝榛就提出與寫實相對的“寫虛”。認為詩人的功夫就是在虛實之間“權衡”。實際上就是說寫實與寫虛的對立并不是僵化凝固的,而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他認為貫休的“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景實而無趣”;而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景虛而有情”。
⑤在漢語中,虛和假是聯系在一起的,怎樣才避免由虛而假,達到由虛而真呢?元好問曾經提出,虛不要緊,只要虛得誠就是根本。實際上,詩人無不自以為是誠心而發,可是事實上,假詩還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喬億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了突破,這個突破首先在理論范疇上。一般詩評詞評,大都從鑒賞學出發,而喬億卻從創作論出發,從創作過程、從難度的克服來展開論述:景觀萬象已經給前人寫光了,經典的、權威的詩語,已經充滿了心理空間。怎樣才能再虛而不假,虛而入誠呢?喬億提出“同題而異趣”,也就是同景而異趣。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找到自我之心與他人之心的不同,即使面對的是相同的景物,詩文也會有無窮的不同。
(節選自孫紹振《情景之真實、變異和相生》,有刪改)
6.根據全文內容,下列有關詩歌情景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作為現場交往的手段時,景物和人情都在現場引發,現場感決定了不能把它們絕對割裂開。
B.詩歌情景的真和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鑒賞詩歌時不能把“真”和“實”機械地聯系在一起。
C.詩歌的景可以是實,也可以是虛,實景和虛景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詩人的功夫就是“權衡”虛實。
D.只要詩人能找到自我之心與他人之心的不同,即使所寫的景物與其他詩歌相同,表現的情趣也會不同。
7.依據第③段內容,下列詩句及分析不符合“無景之景”特點的一項是
A.“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通過想象酒醒時只能獨自面對岸邊楊柳、凄冷曉風和如鉤殘月,表現無法排遣的離愁別緒。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借景抒情,用白云隨風飄浮比喻友人行蹤不定,用夕陽不忍離開大地,表現對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C.“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通過寫日后一定登上泰山頂峰,那時俯瞰群山,群山會顯得更渺小,表現泰山的雄姿和氣勢。
D.“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通過想象與親人團圓時,共剪西窗燭,再談及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表現對親人的思念。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傳統的詩學理念中片面強調真和實,可能是導致一些詩評家常把所感對象和所感主體絕對割裂開的原因。
B.元好問認為,只要虛得誠就能避免由虛而假,可實際上,盡管詩人無不誠心而發,假詩仍然遍布天下。
C.一般的詩評詞評大都從鑒賞學出發,而喬億則從創作論出發展開論述,這在詩論的理論范疇上是個突破。
D.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詩評家的評論,通過對這些觀點的批評或肯定,表達了作者對詩歌情景關系的獨特見解。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贈醫師葛某序
明宋濂
古之醫師,必通于三世之書。所謂三世者,一曰《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女脈訣》。《脈訣》所以察證,《本草》所以辨藥,《針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醫。故記《禮》者有云“醫不三世,不服其藥”也。傳經者既明載其說,復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為言,何其惑歟!
夫醫之為道,必志慮淵微,機穎明發,然后可與于斯,雖其父不能必傳其子也。
吾鄉有嚴生者,三世業醫矣。其為醫,專事大觀之方①,他皆憒憒,絕弗之省。又有朱聘君,家世習儒,至聘君始以醫鳴,醫家諸書無不精覽。
一少年病肺氣上,喀喀鳴喉中,急則唾,唾血成縷。嚴曰:“此瘵也,后三月死。”聘君曰:“非也,氣升而腴,中失其樞;火官司令,爍金于爐②。是之謂肺痿,治之生。”已而果然成生。一六十翁患寒熱,初,毛灑浙,齒擊下上,熱繼之,盛如蒸甑。嚴曰:“此痰也,不治將瘥。”聘君曰:“非也。脈淫以芤,數復亂息;外強中干,禍作福極,是之謂解儕③。藥之則瘳,不藥則劇。”已而果劇,治乃愈。一婦女有噦疾,每吐涎數升,腥觸人;人近亦噦。嚴曰:“此寒噦也,法宜溫。”聘君曰:“非也。陽陰未平,氣苞血聚;其勢方格,靡有攸處,是之謂惡阻。在法不當治,久則自寧,且生男。”言后輒驗。
夫嚴生之醫三世矣,聘君則始習為之,而優劣若是者,醫其可以世論否耶?嗟夫!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證皆入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自傳經者惑于是非,使《禮》經之意晦而不白,三千年矣。世之索醫者,不問其通書與否,見久于其業者,則瞀瞀焉從之。人問其故,則曰是記《禮》者云爾也,其可乎哉!
葛生某,淮之鉅族也,明于醫,三世之書皆嘗習而通之。出而治疾,決死生,驗瘥劇,若燭照而龜卜,無爽也者。士君子或不能具藥,輒注之,不索其償,士君子翕然稱譽之。名上丞相府,賜七品服,俾提舉諸醫官。有疾者遂倚之以為命。嗚呼!若葛生者,其無愧古之醫師者歟!
注:①大觀之方:即大觀年間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②火官司令,爍金于爐:意為心火過大有傷于肺。③解僑(xie yi):中醫指困倦無力、懶得說話、抑郁不歡的癥狀。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專事大觀之方 事:從事,這里指學習
B.他皆憒憒,絕弗之省 省:明白,領悟
C.藥之則瘳,不藥則劇 藥:用藥治療
D.士君子或不能具藥 具:全都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醫之為道,必志慮淵微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醫其可以世論否耶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自傳經者惑于是非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D.則瞀瞀焉從之 于是,余有嘆焉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證皆人/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
B.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證皆入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
C.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證皆人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
D.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