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皋中學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
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時間:150分鐘 總分1 50分
一.現代文閱讀(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家園城市
如何建設人類美好家園,是城市建設中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城市建設不僅是指建造物質環境,而且是指營造人們的精神家園,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設的核心。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們城市化起步較晚,但從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城市化進程加快,發展迅速,伴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相應的問題也產生了。這些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是兩個: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兩者又有著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城市的雷同是因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現為城市的雷同。
近年來,人們對高品質城市的追求越來越迫切,出現了建設山水城市、生態城市、綠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園城市等多種呼聲。其中家園城市最具代表性,這是因為家園城市涵容了其他幾種城市類型的物質性特點,而且突出了對以文化為基礎的、把城市打造成人們精神家園的理想追求。
家園城市必須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城市的各種文化、教育、休閑、娛樂設施應滿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設計者在注重學校、博物館、圖書館、運動場等大型公共設施建設的同時,還應注意增加方便舒適、有親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間,如社區和 街道的小公園、小廣場、咖啡館、茶館等,以便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現代城市發達的通訊網絡方便了人們遠距離即時交流,但這種單一的聯絡方式,無法慰藉人們孤獨的心靈,也不能滿足人們面對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須創造人與人能夠近距離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間和娛樂休閑場所,以增加人們當面交流的機會,減少城市人的心靈疾病。
一個家園城市,應該做到布局合理,恰當處理建筑的虛與實之間的關系。然而,我國今天的城市被高樓大廈的鋼筋水泥和玻璃幕墻“填滿”了,建筑與建筑之間缺乏有想象力的、開闊的空間,人們走在路上,會感到非常壓抑和無助。一個家園城市應當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悅,心靈安逸,而不是壓抑與緊張。
家園城市不可缺少城市傳統。城市傳統以民間藝術、市井生活、傳統建筑、民風民俗等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存在著,人們可以通過它們來讀取城市“年輪”。這些傳統,因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城市發展中與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聯系,成為城市的文化標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師說:“傳統是城市的靈魂。”沒有靈魂的鋼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擁有靈魂的人類?人們對沒有傳統的城市必然會產生游離、漂泊、寄居的感覺,而擁有傳統的城市才能讓居住者有認同感、歸屬感,才是美好的家園。
如何滿足城市居民深層次的審美需求,也是家園城市建設必須考慮的。城市是從自然中發展出來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結合起來,才能滿足城市居民對大自然的審美需求。另外,城市的各種線條、塊面、色彩,以及繪畫、雕塑、園藝乃至城市整體的節奏韻律等,可以讓城市本身成為一個巨大的審美對象。
家園城市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是人們在反思和探索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所提出的一種理想和追求,也是我們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城市文化的缺失造成了城市的雷同,可城市的雷同又是文化缺失的表現。
B.家園城市必須能夠提供充足的小尺度公共空間來減少城市疾病的發生。
C.合理的城市布局,要恰當處理建筑的虛實關系,為人們營造開闊的空間。
D.城市傳統是城市的文化標志,是讓居住者有認同感、歸屬感的必要條件。
2.根據文意,下列做法不能體現“家園城市”內涵的一項是( )
A.新建小區附設幼兒園、小超市、健身廣場,樓間綠地鋪設鵝卵石小道,更有木質排椅供人休憩。
B.在城市文化廣場旁 邊建設80層的商業綜合體作為城市新地標的計劃因破壞廣場美感被否決。
C.建設“世界之窗”,微縮故宮、凱旋門、金字塔等世界知名文化景觀,增加城市的歷史感。
D.城市的南部山清水秀,進行保護性開發,成為人們假日休閑,放松身心,親近自然的天然氧吧。
3.下列對文章中心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營造人類的精神家園,是城市文化建設的核心。
B.我國城市化建設中的雷同化的弊端十分突出。
C.家園城市的建設必須要考慮四大方面的問題。
D.家園城市是凸顯精神 家園追求的城市建設新概念。
二、古詩文閱讀(36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歷進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堯臣,其內兄也,以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尚書考功。
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險遠。敞質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徑且易,不數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識,問敞。敞曰:“此所謂駁也。”為說其音聲形狀,且誦《山海經》《管子》書曉之,契丹益嘆服。使還,求知揚州。
揚之雷塘,漢雷陂也,舊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償以它田,主皆失業。然塘亦破決不可漕,州復用為田。敞據唐舊券,悉用還民,發運使爭之,敞卒以予民。天長縣鞫王甲殺人,既具獄,敞見而察其冤, 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戶曹杜誘,誘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將論囚,敞曰:“冤也。”親按問之。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相傳以為神明。敞以識論與眾忤,求知永興軍,拜翰林侍讀學士。大姓范偉為奸利,冒同姓戶籍五十年,持府縣短長,數 犯法。敞窮治其事,偉伏罪。未及受刑,敞召還,判三班院,偉即變前獄,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決。
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據經,因以諷諫。時兩宮方有小人間言,諫者或訐而過直。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側微也,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體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皇太后聞之,亦大喜。
積苦眩瞀,屢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見他學士,必問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賜之。疾少間,復求外,以為汝州,旋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年五十。
(選自《宋史劉敞傳》,有刪節)
【注】①潴:蓄積。②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