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 試卷類型:全國卷
四川省瀘州市2017屆高三三診考試
語文試卷
本試題卷共10頁,22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祝考試順利★
【注意事項】
1.答卷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4.選考題的作答:先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鉛筆涂黑。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5.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目前,“中國哲學”與國學好像一張紙的兩面,似乎有關國學的研究都可以“中國哲學”的名義問世。這種現象折射出,“中國哲學”一方面想借助國學竭力擺脫西方哲學的影響而謀取自身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卻又對自身作為一種獨特的哲學尚未形成明確的自我意識,因此在現實中無法明確自身與國學的本質性差異。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多數用以證明“中國哲學”是一種獨特哲學的理由難以成立。
有人認為,“哲學”是個共名,因此“中國哲學”必定是一種獨特的哲學。這雖然看到了中國“哲學”與西方Philosophy之間的共通之處,但卻似乎忽略了類似的共通之處也可以存在于“哲學”與文學、藝術或宗教之間。
還有人認為,哲學是某種文化的核心,沒有哲學,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而中國文化從古至今一直延續未斷,因此必有“哲學”這門學問。這類說法,大約還是以西方文化為樣板而得出的一個非普遍的結論。
另有觀點認為,中國有Philosophy這門學問,是西方人自己最先承認,且至今還有認可中國的Philosophy并以之作為終生研究事業的人。的確,從目前可見的資料來看,西方耶穌會士所作的《中國的哲學家孔子》(1687年)似乎是最早用“Philosopher“(哲學家)一詞來稱呼孔子的文獻,但耶穌會士對中國思想充滿主觀性的、非專業性的傳播,使當時歐洲著名的哲學家如萊布尼茨、伏爾泰等人都先后一度對中國思想產生興趣。但他們對中國思想的了解都很有限,不能用來證明中國自古就存在與西方Philosophy一樣的學問。雖然現當代西方有一些學者終生鉆研所謂中國Philosophy,但他們的研究多不為西方Philosophy界的同行所看重。更重要的是,歸根結底,這種判斷中國哲學之成立的方式,仍然是以西方為參照的。
還有一些學者借海德格爾等人的思想,證明中國古代不但有Philosophy,而且還優越于西方。但只要我們的眼光不只是滯留在他們對西方傳統Philosophy的批判態度上,而同時深入他們批判的具體過程之中,就會發覺,他們所用的批判方法及問題意識都是典型西方Philosophy式的。拿海德格爾來說,他認為自己從事的是“思想”而非“Philosophy”。但海德格爾所謂的“思想”,是對存在的真理和統治了西方Philosophy幾千年的理性、邏輯之思。他批判西方傳統Philosophy并非將其徹底拋棄,而是要揭示其缺陷,為更正當的理性和邏輯重新奠基。但在中國古代,并不曾有哪些思想經典對西方式的理性與邏輯做過清晰而系統的闡明論證。因此,借助作為西方傳統Philosophy之叛逆者的海德格爾等人的思想來訌明中國“哲學”之合法性甚至優越性,無并于緣木求魚。
有人擔心,否認中國古代存在類似于西方的Philosophy,就等于否認中國古代思想有對人生真理、生命的終極目的和終極精神的思索和追求。其實,古希臘有了藝術和宗教之后,Philosophy還會發展出來,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雖然三者同樣都能實現對人生真理和終極精神的追求,但與藝術和宗教不同的是,唯有Philosophy是通過運用概念進行推理論證這種人類所獨具的理性思維方式來把掘人生真理和追求終極精神,而藝術主要通過直觀和知覺,宗教則借助于非理性的力量。西方Philosophy所表現出的這種通過概念進行推理論證的理性思維方式是其必要的典型特征,具備這種特征的西方Philosophy可稱之為“典型哲學”,而凡是這種典型特征表現得不充分、不明顯的其他哲學,諸如中國“哲學”則可稱之為“非典型哲學”。
若要證明“中國哲學”是一種具有獨特內容和形式的哲學,就必須找出中國“哲學”與西方Philosophy的真正共通而同時又與藝術和宗教的不同之處。筆者認為,作為通過概念進行推理論證的理性思維方式的哲學,在幾千年的中國古代思想中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確實表現得不充分。中國古代思想最根本的特點是“未嘗離事而言理”。因此,如果我們認為哲學對把握人生真理和追求終極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并認為我們也擁有作為一種獨特哲學的“中國哲學”,那么,就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西方Philosophy的學習和訓練,以培養我們本來并不擅長的通過概念進行推理論證的理性思維能力。
這樣的學習,不但不會瓦解中國傳統思想,消解中國思想的主體性,反而更有助于我們從深層次超越歷史的局限性,批判繼承傳統思想,借鑒、吸收、轉化傳統思想的智慧和優勢,真正建構起能夠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中國哲學。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哲學”對自身作為一種獨特的哲學尚未形成明確的自我意識,只是想借助國學來竭力擺脫西方哲學的影響,從而謀取自身的獨立性。
B.中國“哲學”與西方Philosophy之間存在著共通之處,類似的共通之處也存在于“哲學”與文學、藝術或宗教之間,而有的學者好像并沒有關注到后者。
C.哲學是某種文化的核心,沒有哲學,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而中國文化從古至今一直延續未曾間斷,因此中國文化中必有“哲學”這門學問。
D.與西方哲學不同,中國“哲學”在通過概念進行推理論證的理性思維方式這一點上表現得不充分、不明顯,不能稱為“典型哲學”,只能稱為“非典型哲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雖然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