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故事在歷史上有很多記載,關羽失荊州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羽失荊州的歇后語下一句,歡迎閱讀參考!
關羽失荊州的歇后語下一句: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驕兵必敗的釋義: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歇后語來源: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后,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于還了南郡),但是孫權還是貪得無厭。后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關羽(160?-220年),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的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后,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圍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中原震動,但是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害。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有關關羽的歇后語:
關云長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云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云長說三國→光說過五關斬六將,不說敗走麥城
單刀赴會→聲勢壓人
過五關斬六將→所向無敵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關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關羽放屁→不知臉紅
關云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
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關云長不殺張文遠→念起舊情
關云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關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關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關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關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關云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關云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帝廟求子→拜錯了神
關公吃酒→看不出來
關公保劉備→赤膽忠心
關公當木匠→大刀闊斧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關公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公賣豆腐→貨軟人硬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關公走麥城→最后一招
關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關羽賣肉→沒人敢要
關羽放曹操→念舊情
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失荊州的歇后語下一句]相關文章:
2.關羽失荊州歇后語
3.關于關羽的歇后語
7.水仙不開花下一句歇后語
10.大海撈針歇后語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