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察日記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日記 篇1
今天,春光燦爛,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小區花壇旁觀察小螞蟻,觀察日記一則。
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面包渣撒在花壇旁,不大一會,看著一只螞蟻先爬過來,在面包渣邊上停下來,用觸角碰了碰,試圖搬運食物。經過一系列試舉,沒有成功,它又離開了。在離開的路上,它遇到同伴,用觸角與同伴碰了碰,我猜想,這小東西一定正在告訴同伴哪里有食物。果真,同伴沿著它留有信息的路線找到了食物,而它自己回到“城堡”,過了五分鐘,從“城堡”涌出一條排列整齊、極其細長的隊伍,走向食物,然后輪流著搬運食物回到了“城堡”,我反復在花壇的不同位置實驗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說明螞蟻是一個群體生活的昆蟲,喜歡成群而出,成群而入,不會離它的“城堡”太遠。
通過觀察小螞蟻,讓我明白,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一定能成功。
觀察日記 篇2
正在努力破殼而出的小鸚鵡奮力地想掙脫出來。剛出生的小鸚鵡全身粉紅,喉嚨上還長著綠色的喉包,那又大又黑的眼睛猶如外星人一般。
在灑滿陽光的臺階上,小鸚鵡的身體變得大了起來,身上還長著絨毛。
過了幾天,小鸚鵡身上的絨毛越長越多,越長越密,翅膀也慢慢地變長,變寬……
一段時間過后,小鸚鵡身上長滿了羽毛。它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自己長大以后的樣子呢!
又過了很久之后,小鸚鵡頭頂上的毛變成了嫩綠色,它低著頭,想讓主人夸獎它漂亮,真是可愛啊!漸漸地,它那灰色的毛開始變白,這白如雪的毛讓小鸚鵡感到很自豪。它抬了抬頭,好像在自言自語:“我太美了!”
觀察日記 篇3
今天晚上吃過晚飯,媽媽提議散步去,讓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消化。媽媽帶著我逛到了衛校里,里面種滿了各種花草,還有一些吃的植物。
遠遠的我看到了一片片大大的綠葉子,像荷花葉一樣。難道這里也有荷花嗎?我問媽媽:“那是荷葉嗎?”媽媽對我笑笑說:“你自己去仔細看看。”我跑過去一看,哦,不是荷花葉,是芋頭的葉子。一片片大大的展開著,像極了荷花葉。如果下雨了,摘一片還可以當雨傘呢。
下雨天,小動物們躲在下面就淋不到雨了。夏天,太陽熱辣辣的,還可以當小動物們的遮陽傘呢!而且地底下的芋頭又香噴噴的,可好吃了。我從沒想過,原來芋頭還有這么多用處呢!
觀察日記 篇4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特別的作業——養蠶。于是我連忙去集市買了幾顆蠶卵。
一顆顆蠶卵非常小,猶如一個個小芝麻點,黑乎乎的。卵的外形是橢圓形的。好像輕輕一壓,它就會被壓死。我碰也不敢碰,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一顆卵觀察,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一用力就會把它們壓成肉醬。
過了一段時間再去看它們,我驚訝極了,一個個蠶卵變成了一個個半透明的小芝麻,我不敢馬虎,輕輕的蹲下來觀察。有一些小蠶卵已經探出了頭,迷茫的看這個全新的世界,有些好奇的看著周圍,有一些不知所措。
一個個小生命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我盼星星盼月亮的小蠶卵們終于破殼而出了,一個個蠶寶寶身披一件黑衣服,從卵里出來。蠶寶寶們要吃桑葉,我又連忙去集市買了一袋桑葉,切成了一片片小葉,放在了蠶寶寶面前。
一周后,原本穿著黑衣服的蠶寶寶脫下了黑衣服,換上了一身白大褂,蠶寶寶變得胖乎乎的,變成了白白胖胖的“小白臉”。從那以后它們的胃口也大開了,一天不管從早到晚,都要吃上四五頓。接觸久了,我也知道了它們吃桑葉的規律,它們先從邊緣開始吃起,從外到里一點一點的慢慢吃,發出“沙沙”的聲音,嘴巴一張一合的,可愛極了!
美國錯就,我的蠶寶寶脫皮了,它長出了三對足,腹足上還有一個小鉤子,像“吸盤”一樣,牢牢吸住我的手,每一節的兩側都有兩個圓孔鼻子,身上還有月牙形的斑。
蠶寶寶快要吐絲的時候,它的身體有一點發黃,胸口還能看見里面的蠶絲,它先吐出“z”形的絲,然后把自己牢牢圍住。
這就是蠶寶寶,通過我的描述,你們了解了嗎?
指導老師:王老師
點評:小作者通過細膩、生動的觀察,詳細介紹了蠶寶寶的一生,抓住了蠶寶寶各階段的不同特征來寫,棒極了!
觀察日記 篇5
今天,同學給了我一只小蝸牛,我便細心地觀察起來。
小蝸牛的長像與眾不同。小蝸牛背著一個漂亮、舒適的“大房子”。因為它背著“大房子”,所以走起路來總是慢吞吞的。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其中一對觸角上有小點,那是它圓溜溜的小眼睛。蝸牛的牙齒長在舌頭上,像蜂窩一樣密。蝸牛沒有鼻子,但是有小氣孔。原來,小蝸牛是通過氣孔呼吸的。
小蝸牛喜歡住在哪里呢?我猜它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我翻開科學書一看,結果蝸牛真的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聽科學老師說,蝸牛也會冬眠。蝸牛冬眠的時候把頭縮在殼里,再用黏液封住,這樣既暖和又安全呢!
小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用饅頭渣喂它,它不吃;我用蘋果末喂它,它也不吃;我把小菜葉放在它邊上,蝸牛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原來,蝸牛喜歡吃葉子呀!
這就是小蝸牛,憨憨的而又與眾不同!
觀察日記 篇6
20xx年1月3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晚上,爸爸送給我一張賀卡。這張賀卡有些特別,中間鼓鼓的。我打開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包草種子。爸爸對我說:“把它放在你的書桌上,每天給它澆澆水,曬曬太陽,不久就會長出小草來。”我聽了高興極了﹗我決定明天就開始養這包小草。
20xx年1月31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我興沖沖地打開了賀卡,把卡壓壓平,又去取了一杯水,澆在了草種上,我摸了摸覆蓋在草種上的紗布,好濕潤啊﹗小草真能從里面長出來嗎﹖我有些疑惑。
20xx年2月1日 星期一 晴
我上網查了些資料。網上說,小草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水分。于是,我把種有小草的賀卡從書桌上移到了陽臺上,好讓它充分地享受陽光帶來的溫暖。我又給小草澆了一些水,便蹲下身子想把小草看得仔細些。這時,媽媽走過來笑瞇瞇地對我說:“你要耐心些噢﹗小草很快會破土而出的。”
20xx年2月3日 星期三 晴
一大早,我便去看我的“寶貝小草”。“哇﹗”我興奮得叫了起來,“我的小草探出小腦袋了。”我高興極了﹗只見小草已經長出了它那紅紅的、嫩嫩的小芽尖。我忙把小草搬到了陽臺上,讓它好好曬曬太陽,好長得更高、更大。但是,今天風有些大,我又擔心風會把小草的芽尖吹傷。于是,我把小草搬進搬出的,忙活了好一陣。
20xx年2月10日 星期三 晴
這兩天陽光明媚,所以我的小草也長得特別好。小草慢慢地變成了綠色,方方正正的一塊,就像一塊綠綠的方手帕。再過幾天就要過新年了,我想:到時我的小草會長得更密、更綠、更美。我要把它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我的外婆,雖然小草沒有鮮花那么美、那么嬌艷。但是我覺得外婆一定會很喜歡的,因為這小草可是我花了心血養大的噢﹗
觀察日記 篇7
媽媽的辦公室窗戶上有一盆刺梅,媽媽十分喜愛這盆刺梅。
這盆刺梅高約十五厘米,寬約七厘米。刺梅長的郁郁蔥蔥,綠綠的枝丫下藏著幾朵紅紅的小花,仿佛在和誰捉迷藏一樣。
刺梅的葉子是橢圓形,在每根枝條的頭頂上,緊貼著葉子長出一根細細的嫩枝條,嫩嫩的枝條上冒出兩個至四個比綠豆還要小的花苞,花苞從內向外逐漸變大,待伸展開來就裂成了兩邊的四個花瓣,兩邊的花瓣由青黃色逐漸過渡到粉紅到最后的大紅,而中間琥珀色的花蕊就顯現出來了。盛開的刺梅花遠遠望去既像一粒粒的紅寶石,又像一簇簇小火苗,走近一看確更像是小姑娘不高興時嘟囔著的小嘴唇,當枝頭上所有花苞都張開的時候,屬于她們的紅雨傘就更加漂亮了!
你們可不要因為她的美麗可愛就伸伸手,往往越漂亮的東西越危險,刺梅也不例外,刺梅的枝干上藏有秘密武器──尖刺,當你想要去摘花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她下面的刺扎傷。
刺梅也有“弱點”那就是她的花莖,他的花莖十分脆弱,你只要稍微用力下,花莖就會被掰斷,露出肉肉的截面,因此刺梅又準備了保護自己的另外一件武器──粘液,只要花莖被掰斷,截面端口就會分泌出粘液,有小蟲落在她的截面上準備吃的時候,就會被粘液牢牢地粘住,成為刺梅花的“肉盾”。
說了這么多你們一定認為刺梅一定很嬌貴吧,其實她一點也不嬌貴。媽媽告訴我,刺梅栽種很簡單,只要剪下一段刺梅的枝干,扦插在花盆里,過段時間就她就會自己長出根來,你就可以得到另外一盆刺梅花了。同時,刺梅在平時不需要多的養分和水,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下也可以能夠生長。我也要學習刺梅這種剛強的精神。
觀察日記 篇8
龍爪槐
10月25日 星期五 晴
我家小區有很多株龍爪槐,我每天都從它們身旁經過。
陽春三月,一棵棵小嫩芽從“龍爪”上冒了出來,慢慢長大,由黃轉綠。一兩個月后,樹葉間還冒出了許多白色的小花,引來了一群群的小蜜蜂。
炎熱的夏天,龍爪槐穿上了翠綠色的衣服,頭頂“大涼棚”,為經過的人們撐起一把把“綠傘”。
金秋時節,龍爪槐的葉子漸漸地黃了,隨著秋風翩翩起舞,隨風飄蕩。
隆冬來臨,龍爪槐脫光了衣服,遠遠看去,就像是神話中蛟龍的龍爪那么蒼勁有力。
我和媽媽一起查了有關龍爪槐的資料,得知龍爪槐原產中國,屬落葉喬木,是國槐的芽變品種。歷史上,在宋朝時龍爪槐傳入日本,十八世紀中葉從日本傳到歐洲,以后從歐洲傳到美洲。所以在我們中國大部分地區乃至世界一些國家都可以見到它美麗的身影。
龍爪槐的.葉子呈羽毛狀,翠綠翠綠的,長得很茂盛,所有的葉子密密地聚在一起,像是人們刻意搭的一個涼棚,更像一把大大的綠傘。它們你挨著我,我擠著你,誰也不讓誰,夏天時,這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乘涼的好地方!
龍爪槐的樹枝很有特點,數不清的枝干糾纏交錯著,相互纏繞,不分你我。它的樹枝枝條向下彎曲,好像龍爪,我想這也許是它名字的由來吧。我覺得它們張牙舞爪的樣子非常有趣,我從沒見過一種植物像龍爪槐那樣張狂,仿佛要把一切東西都掌握控在自己手中似的。
龍爪槐的樹干表面很粗糙,樹皮是灰褐色的,上面布滿了一條條縱向的裂紋。它的樹身直直的,就像一個守衛家園的衛士,風雨無阻地站在那里,守護著這個小區,每每看到它們,我都會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地把身板挺直,抬頭挺胸地從它們身旁走過。
龍爪槐的全身都是寶,不僅樹冠優美,花芳香,還是槐花蜂蜜的重要蜜源;花、莢果、葉和根皮還可入藥,木材可供建筑使用。
我喜歡龍爪槐,喜歡它的美麗,更欣賞它的用處。
觀察日記 篇9
自從我們家的花被父親“一舉殲滅”之后,我一直覺得花盆里空空的,總想種點兒什么。
正巧,老師昨天給我們留了一篇觀察日記。我靈機一動,不如就在花盆里種大蒜。這樣既可豐富我家的菜肴,又可以完成老師留的作業,真是一舉兩得啊!
母親知道我要種蒜,便和我說:“我們比一比誰的蒜長的快吧!”我聽了,雙手贊成。我按書上所說的,拿了一杯水,把我的“蒜寶寶”放了下去。而母親的卻直接種了下去。一天后,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蒜寶寶”種了下去,心里默默祈禱:蒜啊,蒜啊,你們一定要快快長大!一定要超過母親的。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我的蒜已經發芽了,而母親的卻依然沒有動靜。直到第二天,母親的蒜才發芽,嫩嫩的,細細的,綠綠的,大約有一寸高。
一天天過去了,那棵蒜越長越高,不過,其它的蒜也爭先恐后地追了上來。可惜,被母親的鍋蓋一壓,它們就全都“垂頭喪氣”的了。
今天我們家做面,我把蒜苗拔了下來,切碎后,放進了面里,雖然被辣出了眼淚,但心里卻甜滋滋的,因為我終于吃到自己的勞動果實了!
觀察日記 篇10
我的家鄉在福建省莆田市東橋鎮下嶼村,每個地方的元宵習俗都不一樣。
我的家鄉是初十元宵。宵那天,一大清早我就被媽媽從床上揪起來了我也只能心不甘情愿的從床上起來。一下樓,便看見全家都在忙個不停。媽媽叫我把鮑魚刷干凈,我以為幾十個鮑魚很快就能刷干凈,可是,我差不多刷了一個小時多才刷干凈的。
中午的時候,客人全部都來了,吃完了飯,就必須留下來看元宵才能走。差不多在一點的時候。媽祖的隊伍就從我家后面的大道過去。在隊伍前面的是一些官位比較小的神仙,媽祖則在后面。在媽組后面的是各家各戶的婦女,都穿著紅色的外套,手拿著香,這在我們家那邊叫`跟香`,傳說,這樣就是祈禱保佑全家男女老少平平安安,每個人也都會給媽祖壓歲錢!
我餓家鄉元宵熱鬧吧?下次如果有空一定要來看看哦!
【關于觀察日記模板匯編10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