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錄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真實記錄,通過文字或錄像形式完整再現教學過程,主要用于教學分析、質量監控和教師專業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救命骨髓》教學實錄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1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一篇非常感人的課文——《救命骨髓》。在開始學習之前,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們的認知里,骨髓是用來做什么的呢?(學生們紛紛舉手)
生1:我知道骨髓可以造血。
生2:好像對身體很重要,但是具體不太清楚。
師:大家說得都有道理。那如果告訴你們,骨髓有時候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你們相信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這救命的骨髓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嘗試自己解決讀音和理解上的困難。(學生們認真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生字詞。(出示生字詞PPT:骨、俱、捐、贈等)誰來試著讀一讀?(學生踴躍舉手,依次朗讀生字詞,教師糾正讀音)
師:讀得非常準確。那“聲淚俱下”這個詞,誰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它是什么意思?
生3:就是一邊哭一邊說,課文里是說醫生在告訴臺灣青年手術風險時,聲淚俱下。
師:非常棒,理解得很到位。那“談何容易”呢?
生4:就是做一件事很難,課文里說骨髓移植不是嘴上說的那么容易。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同學們,課文讀完了,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情?
生5:講了大陸有個白血病患者,需要骨髓移植,臺灣找到了合適的捐獻者,克服重重困難,把骨髓送到大陸救了患者。
師:概括得很精煉。那大家想一想,從臺灣到大陸,運送骨髓的過程容易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們默讀課文,思考問題,隨后小組討論)
生6:不容易,課文里說要趕時間,不能讓骨髓失去活性,所以馬不停蹄地運送。
生7:還有就是跨越海峽,遇到了很多天氣等方面的困難,但他們都沒有放棄。
師:大家找得很準確。那你們從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8:我體會到了臺灣同胞對大陸患者的關愛,為了救他,克服了這么多困難。
生9:我覺得兩岸同胞雖然隔著海峽,但心是連在一起的,就像一家人。
師:同學們體會得非常深刻。那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下醫生告訴臺灣青年手術風險的那一段,感受一下當時的場景。(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了醫生的嚴肅和臺灣青年的堅定)
師:從臺灣青年的回答中,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0:他很勇敢,明知道手術有風險,還是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
生11:他很有愛心,為了救一個陌生人,愿意冒險。
四、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臺灣青年這樣無私奉獻的人,你們知道哪些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感人故事嗎?(學生們分享自己知道的故事,有的.從新聞上看到,有的是身邊人的經歷)
師:大家分享的故事都很感人。那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生12:我知道了骨髓移植對白血病患者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有很多人在默默奉獻。
生13: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些無私奉獻的人學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師:非常好,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和道理,銘記在心,在生活中傳遞愛與溫暖。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2
一、課程導入
師:同學們,在正式開啟今天的語文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新聞報道。(播放一段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新聞視頻)大家看完這個視頻,有什么感受呢?生1:我覺得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人很偉大,能救別人的命。生2:我很好奇,造血干細胞是怎么捐獻的,真的能救人嗎?師:同學們的感受很深刻,疑問也很有價值。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救命骨髓》,就和這個話題密切相關。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探尋其中的奧秘。
二、生字詞學習
師: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課文中的生字詞。(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骨、俱、暈、哀、配、辛、勤、燙、港、捐、贈)大家先自己試著讀一讀,然后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學生自主朗讀,同桌互查)
師:好,哪位同學愿意來讀一讀這些生字詞?(學生舉手朗讀,教師注意糾正發音)
師:讀得很準確。那“捐贈”這個詞,誰能說一說它的近義詞?
生3:捐獻。
師:非常棒。那“聲淚俱下”這個詞,誰能結合生活實際,用它說一句話?
生4:小明在講述他救助流浪貓的經歷時,聲淚俱下,大家都很感動。
師:說得真好,通過這個句子,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了。
三、課文講解
師: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每一段的大意。(學生默讀課文,進行思考和劃分,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哪位同學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生5:課文講了一位大陸的白血病患者,生命垂危,急需骨髓移植。臺灣找到了合適的捐獻者,克服了時間緊迫、路途遙遠等困難,成功將骨髓送到大陸,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師:概括得很全面。那你是怎么劃分段落的呢?
生5:我把課文分成三段,第一段是第1-2自然段,講大陸患者病情危急;第二段是第3-6自然段,講臺灣找到捐獻者并克服困難采集骨髓;第三段是第7-8自然段,講骨髓成功送達大陸,挽救了患者生命。
師:劃分得很合理。接下來,我們重點學習第二段。在這一段中,臺灣青年在得知手術風險后,是怎么做的?這體現了他怎樣的品質?(學生再次默讀第二段,思考問題)
生6:臺灣青年明知道手術可能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骨髓,這體現了他勇敢、無私奉獻的品質。
師:非常好。那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運送骨髓的過程很艱難呢?
生7:“時間就是生命,兩岸的醫務人員馬不停蹄地做著準備工作。”還有“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終于帶著救命骨髓趕到了杭州。”這些句子說明他們爭分奪秒,路途很辛苦。
師:同學們找得很準確。那大家想一想,為什么這篇課文叫《救命骨髓》呢?
生8:因為骨髓對白血病患者來說就是救命的`東西,沒有它患者就會有生命危險。
生9:而且這骨髓是跨越海峽送來的,凝聚著兩岸同胞的愛心,所以叫救命骨髓。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深刻。這不僅是救命的骨髓,更是連接兩岸同胞血脈親情的紐帶。
四、知識拓展
師:同學們,課文中的骨髓移植是一種治療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那大家知道在現實生活中,造血干細胞移植還有哪些知識和流程嗎?(教師播放一段關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流程的科普視頻)
師:看完視頻,誰來說說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需要什么條件?
生10:年齡要在18-45周歲,身體健康,符合無償獻血條件,還要取得家人同意。
師:非常好。那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有影響嗎?
生11:視頻里說現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對身體影響不大,捐獻后身體會很快恢復。
師:沒錯。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理解課文中兩岸同胞的骨肉之情,還能對造血干細胞捐獻有更科學的認識。在生活中,如果有機會,也可以積極參與到愛心奉獻中來。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3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約5分鐘)
師:(播放一段輕柔而略帶緊迫感的音樂)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但有時又是脆弱的。當一個人的生命被可怕的疾病籠罩,唯一的希望是一份來自遠方的“救命骨髓”時,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救命骨髓》,去感受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
(板書課題:救命骨髓)
二、初讀感知,把握梗概(約10分鐘)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嘗試用“誰、干什么、結果怎么樣”的句式來概括。
生:(自由朗讀,圈點勾畫)
生1:課文講了一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地震的危險捐獻骨髓,挽救他生命的故事。
師:概括得很準確。這不僅僅是一次醫療救助,更是一次——
生:(齊聲)生命接力!
三、精讀品析,深度感悟(約20分鐘)
1.聚焦“病危”,感受絕望
師:請找出描寫小錢病情的句子,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2:“歲月靜靜地流淌,生命在希望與絕望中搖曳……”
師:“搖曳”這個詞用得好,像風中殘燭,說明生命危在旦夕。此時,他的`希望是什么?
生3:希望就是能找到配型成功的骨髓。
2.聚焦“抉擇”,體會大愛
師:當臺灣青年得知配型成功時,他面臨怎樣的環境?他是怎么做的?
生4:當時發生了大地震,到處都是危險。“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地等待著他的骨髓。”
師:是啊,一邊是天災,是自身的危險;另一邊是一個素不相識的生命。他的選擇是什么?
生5:他毅然決定捐獻骨髓。這體現了無私的大愛。
師:說得真好!這是一種跨越了災難和地域的(板書:無私大愛)。
3.聚焦“接力”,體會艱辛
師:骨髓的運送過程順利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6:不順利。“由于地震,航班中斷”,后來是“連夜乘船”、“專機運送”,整個過程爭分奪秒。
師:這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從臺灣到香港,再到大陸,無數人參與了這場接力。這體現了什么?
生7: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板書:血脈親情)
四、升華情感,拓展延伸(約5分鐘)
師:“救命骨髓”,救的僅僅是小錢的生命嗎?
生8:它還挽救了小錢的家庭,更傳遞了一種愛的力量。
師:是的,它更像一座橋梁,連接起了兩岸同胞的心。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9: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生10:我們要珍愛生命,也要樂于幫助他人。
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你想對臺灣青年、醫護人員或小錢說些什么?寫一段話。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4
一、導入新課,拋出主問題(約5分鐘)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聞報道式的課文《救命骨髓》。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到一個問題:這趟拯救生命的旅程,為什么會被稱為“接力賽”?在這場“比賽”中,有哪些“選手”?他們的“跑道”又是什么?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
(板書課題,并寫下“接力?”“選手?”“跑道?”)
二、小組合作,繪制“接力”路線圖(約15分鐘)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快速默讀課文,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畫一幅“骨髓運送路線圖”或“生命接力流程圖”。要標出關鍵地點、關鍵人物和他們的行為。
(生小組合作,閱讀、討論、繪制。師巡視指導。)
組1展示:(在白板上畫出)起點:臺灣花蓮(捐獻者)→克服地震→醫院抽取骨髓→臺北→(因地震,航班中斷)→改乘船至香港→香港機場(專機等待)→飛抵大陸→終點:杭州醫院(小錢)。
師:非常清晰!這條路線不是直線,而是一波三折。這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過程充滿艱難,但所有人都沒有放棄。
三、深入探究,分析“關鍵選手”的作用(約15分鐘)
師: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場接力賽中的“關鍵選手”。請結合課文具體語句,說說他們各自起到了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2:核心選手——臺灣青年:他在地震的危險中依然守信赴約。文中說“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這體現了他內心的堅定和對生命的尊重。
生3:專業選手——醫護人員:他們是技術的保障。“連夜”、“爭分奪秒”、“精心”這些詞體現了他們的專業精神和職業操守。
生4:后勤選手——航空、航運等工作人員:他們開辟了綠色通道。“專機”、“以最快速度”體現了整個社會系統對生命的支持。
師總結:太好了!這不是一個人的勝利,而是一個系統、一個社會共同努力的成果。這背后共同的信念是什么?
生:(齊答)拯救生命!
四、思辨討論,升華主題(約5分鐘)
師:課文的最后說“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你們如何理解這座“橋”?
生5:這座橋不是用木頭水泥做的,是用愛心和血脈親情做的。
生6:海峽在地理上隔開了兩岸,但這份愛心和共同的血脈是隔不斷的。
師:是的,這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是血脈的共鳴。學了這篇課文,你對“救命”這個詞有沒有新的認識?
生7:“救命”不只是醫學行為,它需要勇氣、奉獻、協作和整個社會的愛。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5
一、課程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播放一段視頻。(播放一段關于白血病患者與病魔抗爭的視頻,視頻中展現患者對生命的渴望以及家人的焦急與無奈)
師:看完這段視頻,大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學生們表情凝重,紛紛舉手發言)
生1:我覺得白血病患者太可憐了,他們遭受著病痛的折磨。
生2:我看到他們的家人很傷心,真希望有辦法能治好他們。
師:白血病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在過去,得了白血病幾乎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但現在,有一種治療方法,有可能讓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那就是骨髓移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救命骨髓的課文。
二、背景知識介紹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先給大家介紹一些關于骨髓移植的知識。誰知道什么是骨髓嗎?(學生思考,部分舉手)
生3:骨髓在骨頭里面,好像能造血。
師:非常好,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對我們的生命至關重要。那白血病患者為什么需要骨髓移植呢?(教師展示一些簡單的人體血液細胞示意圖,講解白血病患者體內血細胞異常的情況)
師: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出現了問題,產生了大量異常的白細胞,影響了身體的正常功能。而健康人的骨髓可以為他們提供正常的造血干細胞,幫助患者重建造血系統。那你們知道,尋找合適的骨髓配型容易嗎?
生4:應該不容易吧。
師:對,在沒有親緣關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適骨髓配型的概率非常低,大概只有十萬分之一甚至更低。所以,每一次合適骨髓的出現,都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給患者帶來生的希望。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知識,走進課文《救命骨髓》,看看這其中的故事。
三、課文研讀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圍繞救命骨髓,寫了哪些關鍵信息?(學生默讀,教師巡視)
師:好,誰來說說,你從課文中找到了哪些關鍵信息?
生5:我知道大陸有個患者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
生6:臺灣找到了合適的捐獻者,然后把骨髓送到了大陸。
師:很好,那同學們找一找,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骨髓移植的困難呢?(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尋找相關語句)
生7:“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從這里能看出找配型很難。
生8:還有運送骨髓的時候,要趕時間,不能讓骨髓失去活性,而且跨越海峽,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天氣等。
師:大家找得很準確。那從這些困難中,我們能體會到臺灣同胞怎樣的精神呢?(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生9:我覺得能體會到他們的愛心和堅持,為了救大陸患者,不怕困難。
生10:他們很無私,雖然隔著海峽,但是沒有因為困難就放棄,一心只為救患者。
師:非常好,同學們體會得很深刻。那現在,我們重點來分析一下臺灣青年這個人物形象。從課文中,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從臺灣青年面對手術風險的態度等方面分析)
生11:他很勇敢,醫生都聲淚俱下地告訴他手術有風險,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
生12:他很善良,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大陸患者,愿意冒險捐獻自己的骨髓。
師:大家說得都很棒。那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描寫臺灣青年的段落,感受他的高尚品質。(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拓展討論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臺灣青年這樣無私奉獻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老師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一個現實中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克服困難,成功捐獻,挽救患者生命的故事)
師:聽完這個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呢?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場小組討論,主題是“假如你有機會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你會怎么做?”(學生分組熱烈討論,隨后小組代表發言)
小組1代表:我們小組覺得會毫不猶豫地成為志愿者,因為能挽救一個生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小組2代表:我們會先了解清楚捐獻的過程和對身體的影響,然后和家人商量,如果家人支持,我們肯定會去做。
師:大家的想法都很積極。那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對生命和奉獻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生13:我覺得生命很脆弱,但是愛可以讓生命變得更堅強,就像課文里的患者,因為有了臺灣同胞的愛,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生14:我知道了奉獻不是一句空話,像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的意義,我們也要在生活中學會幫助他人。
師: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和道理,運用到生活中,珍惜生命,傳遞愛心。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6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約5分鐘)
師:(播放時鐘滴答音效,PPT出示白血病相關圖片)同學們,生命有時會遭遇突如其來的風暴。當一位年輕的同胞身患重病,生命之花即將凋零,而唯一的希望遠在海峽對岸時,會發生什么?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一篇飽含深情的課文——《救命骨髓》。
(板書課題,強調“救命”二字)
師:看到“救命”二字,你有什么感覺?
生1:非常緊急,很重要。
生2:充滿了希望。
師:是的,這骨髓,承載的是一個生命的全部希望。
二、初讀感知,梳理文脈(約10分鐘)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課文圍繞“救命骨髓”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生3:課文講了一個叫小錢的大陸青年得了白血病,一位臺灣同胞不顧危險給他捐獻骨髓,最終救了他生命的故事。
師:概括得很清楚。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
生:(齊答)生命接力!
三、精讀品析,深悟真情(約20分鐘)
1.感受“絕望”與“希望”
師:請找出描寫小錢病情的句子,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4:“他在病床上苦苦掙扎,生命就像即將熄火的燭光……”
師:“苦苦掙扎”、“即將熄火的燭光”,這些詞語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
生5:看到一個非常虛弱、生命垂危的人,他很痛苦,也很無助。
師:此時,照亮這燭光的唯一“火柴”是什么?
生6:是那份匹配的骨髓,是那個愿意捐獻的臺灣青年。
2.聚焦“抉擇”,體會大愛
師:捐獻骨髓并非易事。臺灣青年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出決定的?你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
生7:當時好像發生了余震。“但是,他沒有猶豫,因為他知道,海峽的另一邊,有一個生命正等待他去拯救。”
師:“沒有猶豫”四個字,千斤重。這體現了捐獻者怎樣的品質?
生8:無私、勇敢、有愛心。
師:這是一種超越了個人安危的(板書:無私大愛)。
3.品味“接力”,感受艱辛
師:骨髓的運送過程順利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9:不順利。“由于天氣原因,航班延誤了”、“所有的人的心都揪緊了”、“這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
師:是啊,從臺灣花蓮到香港,再到大陸,一路上困難重重。是哪些人共同完成了這場接力?
生10:有捐獻者,有醫生護士,有航空地勤人員……很多人都在為這件事努力。
師:所以,這不僅僅是骨髓的接力,更是——
生11:愛的接力!生命的接力!
(板書:血脈親情)
四、升華主題,情感共鳴(約5分鐘)
師:課文最后說,“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同學們,你們怎么理解這座“生命橋”?
生12:這座橋是用愛心和骨髓建成的。
生13:這座橋連接了兩岸人民的心,說明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師:說得真好!這座橋,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真實地存在著,它建立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里。學完課文,你最想說什么?
生14:愛能創造奇跡。
生15:我們要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7
一、懸念導入,激發探究(約5分鐘)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面臨一個挑戰性的任務——做一次“新聞調查記者”。我們的調查主題是:一袋骨髓如何穿越海峽,成功拯救一個生命?這中間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又有哪些關鍵人物發揮了作用?現在,讓我們打開課文《救命骨髓》,開始我們的“調查”。
(板書課題:救命骨髓——一場生命接力的調查)
二、任務驅動,梳理流程(約15分鐘)
師:我們的`第一個調查任務:請快速默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繪制一幅“骨髓運送路線圖”或“生命接力時間線”。要求:標注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生小組合作,閱讀、討論、繪制思維導圖或流程圖。師巡視指導。)
組1展示:
起點:臺灣花蓮(人物:捐獻者;事件:不顧余震,捐獻骨髓)
中轉站:臺北機場(人物:醫護人員;事件:抽取骨髓,準備運輸)
突發狀況:航班延誤(人物:各方人員;事件:緊急協調)
解決方案:改換路線(事件:骨髓經其他途徑運至香港,再由專機送達大陸)
終點:大陸醫院(人物:醫生;事件:成功移植,拯救小錢)
師:非常清晰!這條路線并非一帆風順,充滿了變數和挑戰。
三、深度“調查”,分析關鍵因素(約15分鐘)
師:第二個調查任務:你認為這場“生命接力”最終能夠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有哪些?請從不同角度分析,并說明理由。
生2:首要因素是捐獻者的無私。如果沒有他最初的勇敢決定,后面的一切都無從談起。這體現了個人的崇高品德。
生3:關鍵因素是醫療系統的專業性。從抽取、保存、運輸到移植,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超的醫術和嚴謹的態度,這是成功的技術保障。
生4:重要因素是高效的協作系統。航空公司、地勤、海關等各個部門為生命開辟“綠色通道”,體現了社會整體對生命的尊重和協作效率。
師:(總結板書)個人奉獻+專業技術+社會協作=生命奇跡。這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四、思辨探討,提升認識(約5分鐘)
師:我們的調查報告基本完成了。最后,請大家思考一個更深層的問題:課文為什么用“救命骨髓”做題目,而不是“捐贈骨髓”或“骨髓移植”?
生5:因為“救命”二字突出了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強調了它的結果是拯救了一個生命。
生6:這讓我們感受到,這袋骨髓的重量不是物理上的,而是生命意義上的,它非常珍貴。
師:精準!這個詞凝聚了所有的希望、努力和情感。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生7:它告訴我們,愛心和親情可以超越任何隔閡。
生8:它讓我們更珍惜生命,也更愿意去幫助他人。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8
一、情感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先給大家帶來一組圖片。(展示白血病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圖片,有他們虛弱的面容、家人在一旁默默流淚等場景)大家仔細看看這些圖片,說一說你們從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們認真觀察圖片,隨后舉手發言)
生1:我看到那些患者很痛苦,臉色蒼白,一點力氣都沒有。
生2:我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渴望,還有家人的絕望和悲傷。
師:非常好,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感受也很深刻。白血病,就像一個無情的惡魔,吞噬著患者的健康和他們家庭的幸福。那在面對這樣可怕的疾病時,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這些患者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救命骨髓》這篇課文,尋找答案。
二、知識鋪墊
師:在正式學習課文前,老師先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些與骨髓移植相關的知識。誰能說一說,自己對骨髓有哪些了解?(學生們思考,部分學生舉手回答)
生3:我知道骨髓在骨頭里面,對身體很重要。
師:沒錯,骨髓是人體重要的造血組織。那對于白血病患者而言,他們的骨髓出現了什么問題呢?(教師通過展示白血病患者骨髓細胞與正常骨髓細胞的對比示意圖,進行講解)
師: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就像一片被破壞的土地,無法正常產出健康的血細胞。大量異常的白細胞瘋狂生長,擠壓了正常血細胞的生存空間,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貧血、出血等一系列嚴重問題。而骨髓移植,就像是給這片“土地”重新播種健康的“種子”,也就是造血干細胞。那你們知道尋找合適的骨髓配型有多難嗎?
生4:很難,聽說概率特別低。
師:對極了,在沒有親緣關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適骨髓配型的.概率大約只有十萬分之一甚至更低,這比中彩票大獎的概率還要低得多。可以說,每一次合適骨髓的出現,都是命運的一次眷顧,是生命的一次奇跡。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知識,走進課文,看看在這個故事里,這“救命的骨髓”是如何跨越重重困難,為患者帶去希望的。
三、深入研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讀完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們大聲朗讀,讀完后積極舉手發言)
生5:課文講了大陸有個白血病患者,臺灣找到了能給他捐獻骨髓的人,克服了很多困難,把骨髓送到大陸救了患者。
師:概括得既準確又簡潔。那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述骨髓移植困難的具體語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學生們默讀課文,圈畫語句,教師巡視并與學生交流)
師:好,哪位同學先來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語句?
生6:“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從這句話能看出找合適配型的難度,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生7:還有“時間就是生命。大地震剛過,救人心切的李博士在余震的危險中,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抽取骨髓。”這里能看出抽取骨髓時的危險,余震隨時可能發生,但是李博士為了救人,毫不退縮。
生8:“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終于帶著骨髓趕到了杭州。”運送骨髓的時間緊迫,跨越海峽,一路奔波,不能有絲毫耽擱,否則骨髓就可能失去活性,救不了患者了。
師:大家找得非常準確,理解也很深刻。那從這些重重困難中,我們能感受到臺灣同胞怎樣的情感和精神呢?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生們分組熱烈討論,教師參與到部分小組的討論中)
小組1代表:我們小組覺得能感受到臺灣同胞對大陸患者深深的關愛,他們不顧困難,一心只為救患者的命。
小組2代表:還有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雖然隔著海峽,和患者也不認識,但是為了救人,不惜付出努力,承擔風險。
師:非常好,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很到位。接下來,我們重點來分析一下臺灣青年這個人物。從他得知自己與患者配型成功,到最終捐獻骨髓的整個過程中,他的表現體現了他怎樣的品質?(引導學生從課文中臺灣青年的語言、行為等方面進行分析)
生9:他很有愛心,毫不猶豫地就同意捐獻骨髓,根本沒有考慮自己。
生10:他還很勇敢,面對手術風險,一點都不害怕,堅決要幫助患者。
師:大家說得都很棒。現在讓我們分角色朗讀臺灣青年與醫生對話的部分,要讀出臺灣青年堅定、勇敢的語氣,以及醫生對他的關心和擔憂。(學生分角色朗讀,生動地展現出當時的場景)
四、課堂拓展與反思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像課文里這樣感人的骨髓捐獻故事。老師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講述一個現實中,捐獻者在得知自己與患者配型成功后,克服家庭經濟困難、工作繁忙等重重阻礙,最終成功捐獻骨髓挽救患者生命的故事)聽完這個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我們來進行一場課堂辯論,正方觀點是“每個人都應該積極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反方觀點是“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要慎重考慮,不能盲目決定”。(學生們分成正反兩方,展開激烈辯論,各抒己見)
正方代表: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積極成為志愿者,因為這是在給別人生的希望,就像課文里的臺灣青年一樣,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生命。
反方代表:但是成為志愿者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自己的身體狀況、家人的意見,而且捐獻過程可能會有一些不適,所以不能盲目決定,要慎重考慮清楚。
師:大家的辯論非常精彩,都有理有據。那通過今天的學習,以及剛才的辯論,大家對生命、對奉獻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學生們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生11:我覺得生命很寶貴,也很脆弱,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幫助他人延續生命。
生12:我知道了奉獻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需要我們有勇氣、有擔當,像那些捐獻者一樣,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奉獻的意義。
師: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能將今天所學所感,銘記在心,在生活中傳遞愛與希望。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9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進入一個特殊的情境。假如我們現在身處一家醫院的血液科病房外,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位年輕的患者,面色蒼白,虛弱地躺在病床上,身邊的儀器發出滴滴的聲響,他的家人滿臉愁容,在一旁默默流淚。(教師一邊描述,一邊播放一段舒緩但略帶憂傷的背景音樂,營造氛圍)這位患者,正遭受著白血病的折磨,生命危在旦夕。在當今醫學條件下,有一種方法可能會讓他重獲新生,那就是骨髓移植。現在,讓我們帶著對這位患者的擔憂與關切,走進《救命骨髓》這篇課文,看看在這個故事里,是否有希望的曙光降臨。
二、知識引入與互動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于骨髓和白血病的知識。大家先想一想,自己對骨髓有多少認識呢?(學生們思考,隨后部分舉手發言)
生1:我知道骨髓在骨頭里,好像能產生血細胞。
師:非常棒,這位同學有一定的了解。骨髓確實是人體重要的造血組織,就像一個神奇的“加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著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維持著我們身體的正常運轉。那白血病又是怎么回事呢?(教師展示一些白血病患者血常規報告數據對比圖,直觀呈現患者血細胞的異常情況)
師:白血病,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加工廠”出了嚴重的問題,生產出大量異常的白細胞,這些異常白細胞瘋狂生長,搶占了正常血細胞的生存空間,導致患者出現貧血、出血、感染等一系列嚴重癥狀,身體免疫力急劇下降。而骨髓移植,就是要給患者換一個健康的“加工廠”。同學們,你們知道尋找合適的骨髓配型有多困難嗎?(引導學生思考,隨后揭曉答案)
師:在沒有親緣關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適骨髓配型的概率極低,大約只有十萬分之一甚至更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就好比在茫茫宇宙中尋找一顆特定的小星球,難度超乎想象。所以,每一次合適骨髓的出現,對于患者來說,都是命運的一次垂青。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知識,走進課文,看看這個關于“救命骨髓”的故事,究竟是怎樣展開的。
三、課文研讀與分析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讀完后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默讀,隨后舉手發言)
生2:課文講了大陸有個白血病患者,在臺灣找到了能給他捐獻骨髓的人,然后克服了很多困難,把骨髓送到大陸救了患者。
師:概括得很精準。那現在,請同學們再次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描述為了完成這次骨髓移植,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的語句,并用橫線畫出來。(學生們認真閱讀,圈畫語句,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哪位同學先來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困難之處?
生3:“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從這里能看出尋找配型的艱難,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生4:“大地震剛過,救人心切的李博士在余震的危險中,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抽取骨髓。”抽取骨髓的時候,還面臨著地震余震的危險,情況非常危急。
生5:“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終于帶著骨髓趕到了杭州。”運送骨髓的.時間非常緊迫,要跨越海峽,一路馬不停蹄,不能有絲毫耽擱,不然骨髓就可能失去活性,救不了患者了。
師:大家找得非常準確,理解也很到位。那從這些重重困難中,我們能體會到臺灣同胞對大陸患者懷著怎樣的情感呢?現在,我們分組討論一下,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等會兒來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學生們分組熱烈討論,教師參與部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小組1代表:我們小組覺得能感受到臺灣同胞對大陸患者深深的關愛,他們不顧地震危險,不顧路途遙遠,一心只為救患者的命,這種愛是無私的。
小組2代表:我們認為體現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雖然隔著海峽,但是在患者生命垂危的時候,臺灣同胞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全力幫助,就像一家人一樣。
師:同學們的理解非常深刻。接下來,我們聚焦到臺灣青年這個人物身上。從他得知自己與患者配型成功,到最終捐獻骨髓的整個過程中,他的哪些表現讓你印象深刻?體現了他怎樣的品質呢?(引導學生從臺灣青年的語言、行為、態度等方面進行分析)
生6:他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骨髓,根本沒有考慮自己,說明他很有愛心,特別善良,愿意為了救一個陌生人奉獻自己。
生7:面對醫生告知的手術風險,他沒有絲毫退縮,很堅定地說“請您盡快做手術吧!”,這體現了他的勇敢和擔當。
師:大家說得都很棒。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小表演,找兩位同學分別扮演醫生和臺灣青年,重現一下醫生告知手術風險,臺灣青年堅定同意捐獻的場景,其他同學認真觀看,感受他們的情感和態度。(學生表演,表演結束后,其他學生鼓掌)
師:從剛才的表演中,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臺灣青年的高尚品質。讓我們帶著對他的敬佩之情,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容。(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
四、拓展探究與總結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像這樣感人至深的骨髓捐獻故事還有很多。老師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講述一個現實中,一位志愿者在得知自己與患者配型成功后,克服了工作繁忙、家人起初不理解等困難,最終成功捐獻骨髓挽救患者生命的故事)聽完這個故事,大家想一想,假如你身邊有人要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每個小組討論出一些觀點,然后派代表來分享。(學生們分組交流,討論熱烈,隨后小組代表發言)
小組3代表:我們會支持他,告訴他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是在傳遞大愛。
小組4代表:我們會提醒他先了解清楚捐獻的過程和注意事項,也要和家人好好溝通,取得家人的支持,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捐獻。
師:大家的想法都很全面。那通過今天對《救命骨髓》這篇課文的學習,以及對這些現實案例的探討,大家對生命、對奉獻有了哪些新的感悟呢?(學生們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收獲)
生8:我覺得生命很脆弱,一場疾病就可能將它推向深淵,但同時生命也很頑強,因為有這么多充滿愛心的人,用奉獻為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生9:我知道了奉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體現在每一個為他人著想、為拯救生命付出行動的瞬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奉獻的踐行者。
師: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能將今天所學所感銘記于心,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自己的生命,關愛他人,傳遞愛與希望。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 10
一、懸念導入,叩擊心扉(約5分鐘)
師:(播放輕柔而略帶緊迫感的背景音樂,PPT出示“生命”“希望”“海峽”等詞語)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但有時又無比脆弱。當一個人的生命進入倒計時,唯一的希望卻遠在波濤洶涌的海峽對岸,這希望能否如期而至?今天,讓我們共同見證一場驚心動魄的——
生:(齊讀課題)救命骨髓。
師:“救命”二字,重如千鈞。它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非常緊急,刻不容緩。
生2: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
師:說得真好!這袋骨髓,承載的是一個生命的全部重量。
二、初讀感知,把握事件(約8分鐘)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自由朗讀,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
生3:課文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患了白血病,臺灣一位青年冒著危險為他捐獻骨髓,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最終成功送達,救了小錢的故事。
師:概括得既簡潔又完整。這不僅僅是一次醫療救助,更是一次愛的——
生:(齊聲)接力!
三、精讀品析,深悟真情(約22分鐘)
1.渲染“絕境”,初感希望之貴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錢病情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樣寫出情況的危急的。
生4:“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他的生命就像不曾開放的鮮花,面臨著凋零的危險。”
師: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了情況的危急?
生5:“蒼白”、“凋零”。這些詞讓我覺得他的生命快要消失了。
師:品味得真準確!此時的“骨髓”,對于小錢而言意味著什么?
生6:意味著活下去的全部希望。
2.聚焦“奉獻”,體會大愛無疆
師:這希望的種子來自臺灣的一位青年。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出捐獻決定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生7:“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4級的強烈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師:是的,天崩地裂,危機四伏。如果是你,你可能會怎么做?而這位青年呢?
生8:我可能會很害怕,先躲起來。但他卻“沒有猶豫”,因為他知道對岸有一個生命在等待。
師:“沒有猶豫”!這平淡的四個字背后,是一顆怎樣的心?
生9:一顆無私的、勇敢的、充滿大愛的心。
(師板書:無私勇敢大愛)
3.品味“接力”,感受血脈相連
師:骨髓的運送之路一帆風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生10:不順利!“由于地震,航班中斷了”,后來是“乘船”、“專機運送”,整個過程非常緊張。
師:這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從臺灣花蓮到香港,再到大陸,是哪些人共同鋪就了這條生命通道?
生11:有捐獻者,有醫護人員,有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師:所以,這流淌的不僅僅是骨髓,更是——
生12:是愛!是兩岸同胞心連心的血脈親情!
(師板書:血脈親情)
四、升華主題,情感共鳴(約5分鐘)
師:課文最后說,“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同學們,這座橋,在哪里?
生13:這座橋不在海上,而在人們的心里。
師:多么精彩的回答!這座用愛心、勇氣和親情筑成的橋,永遠架在了兩岸同胞的心中。學完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14:愛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跡。
生15:我們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師:是的,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03-12
《救命骨髓》教學實錄(必備5篇)03-13
《燕子》教學實錄06-23
《風箏》教學實錄12-07
項鏈教學實錄12-07
《比尾巴》教學實錄12-18
《春日》教學實錄03-02
《掌聲》教學實錄06-12
論語教學實錄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