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閱讀訓練題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出達,歸雁洛陽邊。
問: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被前人評價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參考答案①“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時序交替,觸景生情)
參考答案②這兩字煉字煉句極見功夫。作者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語言上煉字煉句)
參考答案③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在舊年將盡時闖入人間,將趕走嚴冬。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有哲理意味) (此為開放性試題,以上①②③三個角度皆可)
2、閱讀下面一首元詩,然后回答問題。
昭君出塞圖 王思廉①
黃沙堆雪暗龍庭②,馬上琵琶掩淚聽。
漢室御戎無上策,錯教紅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詩人,歷經宋、金滅亡等歷史事件。②龍庭:指匈奴集會祭天的地方。③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睂⑼跽丫谋瘎w為畫工之責,故有“怨丹青”的說法。
(1)這首詩在描寫人物方面,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本詩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襯托。用“黃沙”“堆雪”營造氣氛,襯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淚聽”琵琶的悲傷情狀襯托彈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
(2)與《西京雜記》的記述相比,這首詩在主題思想上具有怎樣的進步性?
參考答案:《西京雜記》將罪過推到畫工身上,意在說明個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賢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這首詩將矛頭指向漢朝統治者,表明由于國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婦女成為犧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劇便具有更深的歷史意義。由此看來,王思廉的這首詩跳出了個人榮辱的圈子,以國家和民族的危亡為主題,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義。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龠@首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消結合具體詞語簡析之
參考答案:“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霸嚲怼笨虅澰娙思缺M忠蓱]不安的心態。“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②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一說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觸景生情”)(寫“借物抒懷”“托物言志”均不給分);對比(或“對照”、“呼應”)
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制。(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意思對即可)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題揚州禪智寺 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揚州禪智寺。當時,杜牧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得知消息,即攜眼醫石生赴揚州探視。唐制規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倍拍烈蚣儆獍偃斩x職。
此詩著意寫禪智寺的什么特點?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這個特點的?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參考答案:寫出禪智寺的靜寂的特點。角度及分析:
、僖詣蛹础跋s噪”反襯出禪智寺的靜,靜中見闊,鬧中見靜。秋雨秋風則烘托出禪智寺的冷寂。
、趶囊曈X角度寫靜。青苔、白鳥,似乎是所見之物,信手拈來,卻使人倍覺孤單冷落。③從明暗的變化寫靜。于濃蔭暮靄的幽暗中見靜!靶标栂滦恰,從暗中見明來反補一筆,頗得錦上添花之致。透過暮靄深樹,看到一抹斜陽的余輝,使人覺得禪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這畢竟是“斜陽”,而且是已“下小樓”的斜陽。這種反襯帶來的效果卻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靜。(寫出特點1分,寫出一個角度2分,寫出兩個角度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