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擬測試題十七
一、積累與運用(25分)(1-8題,每題2分;第9題每空1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簌簌(sù) 眺望(tiào) 拮據(jù) 破釜沉舟(fǔ)
B.犀利(xī) 潭水(tán) 煞白(shà) 沐猴而冠(guān)
C.縈繞(yíng) 嚶嚶(yīng) 帶挈(qiè) 雨后春筍(shǔn)
D.童稚(zhì) 憂郁(yù) 誆騙(kuāng) 巋然不動(kuī)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藐小 情至 陰霾 妄自菲薄
B.霍然 馳騁 驕憨 司空見慣
C.潺潺 宛轉 絮叨 旁逸斜出
D.棲息 甜靜 彌散 尖嘴猴腮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方詩歌很難譯得形神兼備,理性上我一貫贊同忠實,然而伴隨忠實而來的板滯或晦澀又常使我意興闌珊。
B.因為臨時有事,我未能去黃浦碼頭為他們送行,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對朋友失約,對此我一直耿耿于懷。
C.“神來”、“頓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后,必然會產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選擇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學校時,既想報清華大學,又想報北京大學,總是見異思遷。
4.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恰當句子是( )
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貶去洛陽的。 于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于唐,極盛于宋。每年陽歷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云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
A.卻不料牡丹竟成了洛陽人的最愛。
B.卻不料洛陽人是最愛牡丹的。
C.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的生長。
D.卻不料牡丹最適合在洛陽生長。
5.對《漁家傲》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A.這首詞是范仲淹在西北軍中所作,表現了他決心守邊御敵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守邊戰士的思鄉之情。
B.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寫到了秋天,西南邊塞地區的風景與中原地區大不相同。
C.“雁去”“邊聲”“長煙”“落日”“孤城”,渲染出邊塞的荒漠,也暗示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D.下片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鄉報國之情交織互現,蒼涼悲壯,慷慨生哀。
6.《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出海沒有乘坐的船只是( )
A.羚羊號 B.冒險號 C.慧骃號 D.好望號
7.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回答問題。
人類看到天使會飛,十分不滿,于是質問上帝說:“世界是我們人類裝扮的,我們也是世間萬物之靈,沒有我們人類的貢獻,就沒有今天這樣多彩的世界。可為什么我們卻不能飛?”上帝聽完之后看了看天使,天使說:“我什么都不是,至于我的價值和貢獻我自己也不知道。”上帝轉而對人類說:“天使會飛,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但人類背負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就失去了飛翔的功能。”
上帝的言外之意是: 。
8.依據下面的例句,仿寫一個句子。
種子在泥土中等待,因為它渴望光明;小溪在奔流中等待,因為它心系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課文原文填空
(1) ,留醉與山翁。
(2)巴山楚水凄涼地, 。
(3) ,但余鐘磬音。
(4)舊時茅店杜林邊, 。
(5) ,未能遠謀。
(6)“走進每個溝壑都給人一種山重水復而終又柳暗花明之感”一句巧妙地化用了陸游的《游山西村》中“ , ”這一千古名句。
(7)《漢江臨眺》一詩中利用人們的錯覺,以動寫靜,渲染了漢江磅礴水勢的詩句是:
, 。
二、閱讀(45分)
(一)閱讀《李廣》選段,回答10-13題。(8分)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今廣并于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今乃得一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于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無導,或失道,后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鞴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薄。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薄。”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屯: 或:
11.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大將軍使長史持鞴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
1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此段內容。(2分)
13.聯系全文,請你談一談造成李廣悲劇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二)閱讀《故鄉》選段,回答14-17題。(10分)
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親和宏兒都睡著了。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1)展轉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2)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別人的辛苦(3)恣雎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這是課文《故鄉》中“我”離開故鄉時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當時怎樣復雜的思想情緒?(3分)
15.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個“辛苦”,其含義有所不同,請結合語境,分別作解釋。(3分)
(1)
(2)
(3)
16.請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2分)
17.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畫線句的深刻含義?(2分)
(三)閱讀《莫問芳名》,回答18-22題。(13分)
莫問芳名
祝 勇
①或許有幾分癡,所以對于我所喜愛的,總要問清它的名字。“這座山叫什么?”“那條河叫什么?”“這朵粉紅的小花叫什么?”“這只長得像熊的可愛小動物叫什么?”似乎那名字,便是那美麗事物的一部分,知道了那名字,我的愛才完整似的。
②六歲的時候,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美麗的樹。一到秋天,別的植物都脫光了葉子,而它卻披掛一身的燦黃,透明的陽光把它的每一片葉子都浣得晶亮耀眼。我時常趴在窗臺上,透過玻璃看那逆光的葉子邊緣亮得發白的絨毛,心里揣測著這般與眾不同的樹該有怎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我去問媽媽,媽媽也答不上來,于是我心底便漾起一絲淡淡的遺憾。直到今天,我仍不知那棵樹究竟有如何美麗一個的名字。
③然而今天回想起來,也許正因為當初不知道它的名字,心里才一直耿耿于懷,也才一直不肯忘記它的美麗,它的與眾不同。而如果當時媽媽把它的名字直白地告訴我,固然可以增加我的植物知識,甚至上了一堂很好的植物課,然后那份神秘被揭開,也許反而會覺得興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