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擬測試題十四
一、積累與運用(25分)(1-8題,每題2分;第9題每空1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瑣屑(xüè) 蹂躪(lìn) 素材(sù) 雞毛蒜皮(suàn)
B.涉足(shè) 報酬(chóu) 愕然(è) 弱不禁風(jīng)
C.繁衍(yǎn) 甜膩(nì) 雄渾(xióng) 稍縱即逝(zòng)
D.稀落(là) 斟酌(zhuó) 摹擬(mó) 千呵萬護(hē)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勞碌 琢磨 祈禱 義憤填鷹
B.縈繞 矜持 玷污 老當益壯
C.袒露 絢麗 蒂造 姹紫嫣紅
D.蒼穹 詫異 靜謐 不知所錯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他們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
B.人民組織起來和殺人放火、慘絕人寰的日寇英勇斗爭。
C.他媽媽一進來,我們全寢室的人不謀而合地站了起來。
D.聽到這消息,他覺得天在旋,地在轉,頭重腳輕,身子情不自禁地搖晃起來。
4.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恰當句子是( )
興趣產生于特定的心理需要和對外界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特定的心理需要是形成人的興趣的基礎, ; 。
A.而興趣產生的客觀來源與現實途徑是客觀事物的認識;只有在認識和發現客觀事物內在本質的美的過程中才能形成對事物濃厚的心理興趣。
B.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興趣產生的客觀來源與現實途徑;對事物濃厚的心理興趣只有在認識和發現客觀事物內在本質的美的過程中才能形成。
C.而興趣產生的客觀來源與現實途徑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對事物濃厚的心理興趣只有在認識和發現客觀事物內在本質的美的過程中才能形成。
D.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興趣產生的客觀來源與現實途徑;只有在認識和發現客觀事物內在本質的美的過程中才能形成對事物濃厚的心理興趣。
5.對唐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云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A.“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句中的“蒸”“撼”兩個動詞用得妙。“蒸”顯示出洞庭湖豐厚的積蓄,仿佛廣大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郁郁蔥蔥。“撼”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蕩,氣魄宏大。
B.“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說明自己雖然是在野之身,但并不是初衷,還是愿意出來做官的,只是沒有找到適當的門路而已。
C.“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一句,運用“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這個典故,寫出了自己欲“釣”不能,白白地羨慕他人釣魚的心情,表現自己寄希望于執政者的心情。
D.這是詩人孟浩然游歷長安時贈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的一首詩。全詩通篇抓住寫景,表達了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愿望。
6.“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國古代文學名著 的開篇詞。
7.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回答問題。
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進行競選活動,他在參觀精神病院時,有事兒想從醫院打個電話出去,但沒有打成。他暴跳如雷,沖著女接線員叫嚷起來: “姑娘,你知道我是誰?”“不知道。”接線員答道,“但我知道,您是從哪兒打來的?”
接線員的言外之意: 。
8.請把下面一項關于乘飛機的規定,壓縮為一句話。要求符合原意,不超過55字。(含標點)
乘坐國際民航班機要接受安全技術檢查,乘坐國內民航班機也要接受安全技術檢查。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要接受安全技術檢查。他們攜帶的行李物品,也要接受安全技術檢查。檢查時間在登機之前。經過有關部門準許的,可以免予檢查。
9.按課文原文填空
(1)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
(2)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曲徑通幽處,__________________。
(4) ,往來無白丁。
(5)僵臥孤村不自哀, 。
(6)周敦頤《愛蓮說》中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質的句是:“ , 。”
(7)《魚我所欲也》中“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該句中的“是心”是指 , 。
二、閱讀(45分)
(一)閱讀《醉翁亭記》選段,回答10-13題。(8分)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壑: 謂:
11.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2.概括本段段意。(2分)
13.找出全文的核心命意的句子。(2分)
(二)閱讀《看云識天氣》選段,回答14-17題。(11分)
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日暈和月暈常常產生在卷層云上,卷層云后面的大片高層云和雨層云,是大風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說明出現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高積云的邊緣。華環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還有一種云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再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14.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 。(3分)
15.這段文字為我們介紹了與天氣變化有關的幾種云彩,它們依次是 、
、 、 。(4分)
16.“暈”有什么特征?(2分)
17.“東虹轟隆西虹雨”說明了什么?(2分)
(三)閱讀《音樂之伴》,回答18-22題。(12分)
音樂之伴
張抗抗
音樂是有年齡的。
在我們幼年的時候,音樂也許曾經是保姆。旋律的構成簡單而稚拙,但每個音符都舒緩、柔和、溫厚和淳樸。那節奏是搖籃式的,在搖晃著的歌謠里,我們的骨節一寸寸放大著,成長著,卻分不清保姆和音樂,是怎樣各司其職又互為其主。
少年時代,音樂輕捷的腳步,是我們第一個悄悄欽慕的戀人。我們在深夜與它相約,聆聽它的傾訴和呼喚。樂曲中每一處細微末節,哪怕一個小小的顫音,也會讓我們心跳臉紅。那歡喜是純真無邪的。無論哪一種音樂都會使我們歡欣。但可惜那時我們太年輕,心里喜歡著,卻無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奧妙。
當我們成為沉穩和成熟些的青年時,浮游蕩漾在空氣中的音樂,也漸漸沉淀下來。那時我們開始思考音樂,努力試圖去讀解和領悟,并試圖與音樂對話。音符變得立體,有一種輻射和擴張的趨勢,暗藏著你聽得見或是聽不見的聲音。音樂不再僅僅是一種情緒,而有了實在和具體的內容,成為可視可感的語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學。你發現音樂世界其實是一條深不可測的隧道,內壁懸綴著抽象的音符,不可復制也不可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