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擬測試題十
一、積累與運用(25分)(1-8題,每題2分;第9題每空1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躊躇(chú) 涵養(hán) 陰霾(mái) 愚公移山(yū)
B.塵緣(yuán) 寒顫(chàn) 孤寂(jì) 五體投地(tóu)
C.理睬(cǎi) 棲息(qī) 漂渺(miǎo) 無稽之談(jī)
D.豐盈(yíng) 連翹(qiào) 豐贍(shàn) 雅俗共賞(yǎ)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迸裂 颶風 固執 面面相覷
B.哀掉 丘壑 懼憚 不能自已
C.悲愴 懲誡 震悚 俯拾即是
D.湮沒 疙瘩 輿論 畫蛇填足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于是我們開始看武俠小說,有時候上課也禁不住翻兩頁,長此以往,我們的成績都開始退步。
B.金穗高粱成熟期參差不齊,多次分別收獲,很不方便。
C.學校里教學秩序整頓以后,以前那種不正常的師生關系也應該改弦更張了。
D.有些人對經濟建設上的浪費損失已經司空見慣,養成了一種麻木不仁的惡習。
4.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恰當句子是( )
, 崖壁下有幾處墳地,墳前立著的石碑許多已經破碎,字跡模糊,枯水季節,伏在江里的石頭已經露出水面, 周圍一片寂靜。
A.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沒有太陽,天氣相當冷,藤蘿葉子多已萎落,顯得這一帶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陽的照射下,枯草和落葉閃著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對岸
D.一行白帆閃著透明的羽翼,從下游上來;山門半掩,一道陽光射在對岸的峭壁上
5.對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A.從詩的題目看,這是王安石題在朋友湖陰先生屋壁上的一首詩。
B.“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通過贊美庭院的清幽,讓讀者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
C.“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在詩人眼里,山水對湖陰先生也有情誼,爭相前來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
D.這首詩由遠及近地描寫了湖陰先生家令人賞心悅目的庭院及周圍環境,反映了湖陰先
生退居金陵后閑適的田園生活情趣。
6.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由高爾基創作的
A.《童年》 B.《母親)》 C.《我的大學》 D.《老人與海》
7.根據下列的內容擬一則新聞標題。
一個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二和尚。一日,大和尚向老和尚打小報告,說二和尚洗碗時把碗打破了一個。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破碗。”
老和尚的言外之意是: 。
8.廣告常以其獨特的創意構思,妙筆生花的語言藝術來巧妙地傳遞商品信息,誘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通過“廣告多棱鏡”這一專題的學習,你一定對妙趣橫生的廣告詞產生濃厚的興趣。請結合你的理解,對下列廣告詞任選其一進行賞析。
⑴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擁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險公司廣告詞)
⑵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理財》周刊廣告詞)
⑶聽你想說的,說你想聽的。(中央電視臺某農村欄目廣告詞)
9.按課文原文填空
(1) ,青山郭外斜。
(2)蕩胸生層云, 。
(3)日出而林霏開, 。
(4) ,化作春泥更護花。
(5)《曹劌論戰》一文中對勇氣精當評點的語句是: ,
, 。
(6)《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以花喻雪的名句是 ,
。
二、閱讀(45分)
(一)閱讀《醉翁亭記》選段,回答10-13題。(8分)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休: 洌:
11.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2.概括選段段意。(2分)
13.寫出選段中描寫的四幅圖景。(2分)
(二)閱讀《看云識天氣》選段,回答14-17題。(11分)
⑴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這種云很薄,陽光可以透過云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這就成了卷積云。⑸卷云和卷積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⑹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溫和的陽光,云塊四周圍散發出金黃的光輝。⑺積云都在上午開始出現,午后最多,傍晚漸漸消散。⑻在晴天,我們還會遇見一種高積云。⑼這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積云、積云和卷積云,都是很美麗的。
14.本段的中心句是:(3分)
15.概括四個小層的說明對象。(4分)
16.這段文字采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說明 是現象,說明 是本質。(2分)
17.文中⑸⑹兩句中“一般”和“常”用得準確,簡要說明這兩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2分)
(三)閱讀記敘文,回答18-22題。(13分)
梅
⑴一想到梅,眼前總是那臨水而棲的幽姿。
⑵千百年來,梅一直生長在中國文藝史的沃土里。在歲寒三友中.松傲立于危崖峭岫,竹隱居于峽谷荒坡,而梅往往依戀于青溪碧潭的水邊。
⑶石臨水而棲,或許正是梅的品格使然。不信,你可以讀一讀這些詠梅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昏黃”、“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技”,“池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一字字、一行行,無不蕩漾著盈盈水汽。更有那些丹青妙手,水墨行家,常常把縱橫的筆意,一腔的心境,涂抹在空曠寧靜的江汀澤畔,任斑駁的古干,曲虬的疏枝,寫出一種百折不撓的傲氣,一種錚骨凌霜的堅貞與豪邁。個中奧秘,除了草木萬物離不開水的滋潤外,恐怕跟梅的古拙清絕分不開。“揚州八怪”之一的冬心畫江梅,極強調“清瘦”二字。他說,瘦處要“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而清呢,則“清到十分寒滿把,始知明月是前身”。梅質本高潔,梅喜清幽,當它兀立深山溪谷的水邊時,那濾瀝自青枝綠葉、石罅巖縫的甘泉雨露,以其晶瑩剔透的液汁悄悄浸濡著梅之根,梅之枝,開出的梅之花自然也就冰晶玉潔.香清溢遠了。
⑷更何況,當梅花在那昏黃的月色中斗雪凌寒綻開時,只有古干疏枝,不著一片綠葉,無需任何的雜物烘托。這時,雪與梅,月與梅,以及村舍,木橋,翠鳥,岸石,山影……相擁相抱,一齊投入水中。那 的梅姿,那 的流水,那 的月光,那 的清香,一起構成了靜謐的境界。在這境界中,梅花是那樣的高潔端莊,那樣的神清骨秀,那樣的幽雅超逸,比之其他的花樹來,尤為簡潔生動,俏麗多姿。梅開水上,清澈的水,梳理著它含苞的心緒,燦爛的笑容,梳理著它清峻的風骨,盡顯出梅的千般風韻,萬種精神。而那素潔的花瓣,即使被寒風款款吹落,粼粼波光上舉托的縷縷芳魂,也還是一種美的韻致。
⑸然而,臨水而棲卻是需要勇氣的,遠山幽水,村野橋邊,原本就是寂寞所在,更兼那雪虐風饕,浪擊濤打,環境往往奇詭險惡。而梅似乎并不理會這些,依舊臨水兀立,獨享著一份出靜,一份自樂,默默蓄留起對春的憧憬。這使人常常想起一些清雅的身影。那位“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先生,終生不仕不娶,隱居西子湖畔的孤山下,以種梅養鶴為人生樂趣。他喜歡把自己的心身。連同寒梅一起浸入雪月清水中。那橫斜的疏影,那浮動的幽香,映照出的正是他孤高圣潔的節操,淡泊超逸的情懷。而一生顛沛流離的陸游,盡管遭受種種邪惡勢力的排擠打擊,卻依然氣節高堅。他以驛外斷橋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