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擬測試題二
一、積累與運用(25分)(1-8題,每題2分;第9題每空1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竹篾(miè) 蒹葭(jiā) 衰落(shuāi) 戛然而止(jiā)
B.跡象(jì) 懦弱(nuò) 沙礫(lì) 凝神靜聽(níng)
C.吞噬(shì) 魁梧(wú) 丘壑(hè) 單槍匹馬(pī)
D.嫉妒(jì) 潮汛(xùn) 犀利(xī) 豁然開朗(huò)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誆騙 冰碴 賺錢 屈尊紆貴
B.迤邐 肆恣 留滯 諄諄告戒
C.豁免 徜洋 街衢 以身殉職
D.挑剔 蒼穹 襤褸 永保青春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他這個人總是西裝革履,大腹便便,風度翩翩,很有紳士風度。
B.幾年前,我們在清華園里相識;今天,我們又在異地萍水相逢。
C.澳門回歸之際,莘莘學子用他們的歌聲表達了對祖國的贊美之情。
D.有些學者評論古代詩人和他們的作品時,往往去其一而妄下定論,弄得面目全非。
4.根據(jù)情境,填入橫線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小紅為爸爸送行,列車開動了,小紅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追上去,邊跑邊向爸爸喊道:“ ”
A.爸爸,你到北京后,抽空去新華書店給我買一套新版的《魯迅全集》。
B.爸爸,給我買一套《魯迅全集》,要新版的。
C.爸爸,最近北京的新華書店開始賣新版的《魯迅全集》,給我買一套。
D.爸爸,給我買一套我下學期要用的新版的《魯迅全集》。
5.對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賞析有誤的是(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A.“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這兩句意思是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qū),算來已經(jīng)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謫居生活的艱苦和遭遇貶居的痛苦,給全詩定下了感情的基調(diào)。
B.“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后一句用向秀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謫居時間的長久,和因人事變遷而產(chǎn)生的生疏、悵惘的心情。
C.“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作者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但并不悲觀。他認為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未來會比現(xiàn)在好,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憂傷。
D.“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兩句表現(xiàn)出堅忍不拔的意志,與常人所用的“借酒銷愁”形成鮮明的對比。
6.下面人物和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容搭配錯誤的一項是( )
A.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
B.祥子--封建社會黑暗腐朽社會制度的犧牲品
C.孫悟空--明辨是非,嫉惡如仇
D.薛寶釵--多愁多病身,傾國傾城貌
7.請說說你對下面廣告語真正含義的理解。
某鐘表公司廣告詞: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維修人員閑得無聊。
真正含義: 。
8.學校征集體現(xiàn)辦學理念、學校特色以及切合學生實際的校訓(如北京師范大學校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初三(1)班同學經(jīng)過認真準備,召開“校訓交流主題班會”。
①假如你是初三(1)班的班長,請說一段簡短精要的開場白。
②作為班組一員,請把你收集或擬寫的校訓寫在下面,與同學交流。要求不少于兩個詞語,不得照抄北京師范大學校訓。
9.按課文原文填空
(1)坐觀垂釣者, 。
(2) ,可以一戰(zhàn)。
(3)俱懷逸興壯思飛, 。
(4)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馬作的盧飛快, 。
(6)岑參《白雪送武判官歸京》中的“ , 。”不僅描寫了宴后送客出轅門時大雪奇寒的景象,而且把整個白茫茫的世界襯托的色彩艷麗。
(7)《<論語)十則》中論述學習與思考之間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 ,
。
二、閱讀(45分)
(一)閱讀《三峽》,回答10-13題。(8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湍: 旦:
11.把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2.本文為什么先寫山后寫水?(2分)
13.結(jié)尾作者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2分)
(二)閱讀《蘇州園林》選段,回答14-17題。(11分)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4.蘇州園林栽種樹木的特點是什么?(3分)
15.“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作者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蘇州園林的什么特點?(2分)
16.這段文字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 , , 。(3分)
17.“這就-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文段中具體指怎樣的景象?(3分)
(三)閱讀《閱讀梧桐》,回答18-22題。(12分)
閱讀梧桐
①梧桐就在我們住的那幢樓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中央,在曲徑通幽的那個拐彎口,整日整夜地與我們對視。
②它要比別處的其他樹大出許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fā),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個身軀。我想,當初它的身邊定然有許多的樹苗和它并肩成長,后來,或許因為環(huán)境規(guī)劃需要,被砍伐了;或許就是它本身的素質(zhì)好,頑強地堅持下來。它從從容容地走過歲月的風雨,高大起來了。閑來臨窗讀樹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③某日,母親從北方來信:寒潮來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風嘯雨緊叩窗欞。我從酣夢里驚醒,聽到那冷雨滴落空階如原始的打擊樂。于是無眠,想起家信,想起母親說起的家譜,想起外祖父風雨如晦的際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兩袖清風獻給桑梓教育事業(yè),放棄了幾次外聘高就的機會。然而,在那史無前例的歲月里,他不愿屈從于非人的折磨,在一個冷雨的冬夜,飲恨自盡。我無緣見到他老人家,只是從小舅家讀到一張黑色鏡框里肅然的面容。我不敢說畫師的技藝有多高,只是堅信那雙眼睛里是傳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總有一種情思嬗傳于我,冥冥之中,與我心靈默默碰撞。
④浮想聯(lián)翩,伴以風雨大作,了無睡意,就獨自披衣臨窗。夜如墨染,頃刻間我也融入這濃稠的夜色中了。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天邊竟有幾顆寒星眨巴著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錯覺,根本就沒有下雨,只有風,粗暴狂虐的北風。這時,最讓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遠處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輪廓,承受著一份無邊的蒼涼。陣風過處,是葉葉枝枝互相簇擁顫起的呼號,時而像羅斯民謠,時而像若有若無的詩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遺像又驀然浮上眼簾,似與這株沉默的梧桐有種無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但也有蔭庇一方的坦蕩。
⑤次日醒來,紅日滿窗,竟是大晴。
⑥惦念的是那一樹黃葉。推開窗欞,讀到的樹,竟是一個顯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沒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葉子,剩下的是虬樹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誰擱上了一塊沉重的冰,無法再幻作一只鳥,向那棵樹飛去了。這一夜的風呵,就凋零了滿樹的生命!而風又奈你其何,墜落的終要墜落,無須挽留,你還有一身傲骨與春天前的整個冬季抗爭!
⑦于是,我讀懂了梧桐的寂寞。于是慨嘆韶華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種禪意,一種寧靜和虛空的玄奧。服從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風雕雨蝕,四季輪回,日月如晦,花開花落,好一種從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嘆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從天命的無奈,悲哀起那個年代里的人們。
⑧又是一陣熟悉的樹葉婆娑的沙沙聲響,親切地叩擊著耳鼓。俯目望去,一個紅衣少女雀躍在那黃葉覆蓋的小徑,那模樣似乎每一片葉子都在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臺上,撲進一闕蓬松的陽光,灑在案前昨日未曾合上的一卷舊書上。
18.第②段中先把梧桐比作“偉丈夫”,又比作“少女”,矛盾嗎?為什么?(3分)
19.梧桐內(nèi)在精神特征是什么? (2分)
20.作者看到風中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兩者之間“有種無法言喻的契合”。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勎嗤┡c外祖父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