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直升班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踟chí躕chú 自縊àī 伶俜pīng 便biàn言
B.惘wǎng然 去棹zhào 殷yān紅 咎由自取jiū
C.靡mí麗 船楫jí 租賃lìn 長歌當哭dàng
D.耽dān樂 躑zhí躅zhú 聯(lián)袂mèi 殞身不恤xù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總角 修茸 泄忿 再度復興
B.矛戟 天分 孤僻 姍姍可愛
C.混沌 蕭索 車轍 備嘗憂患
D.廖落 慘相 桀驁 味同嚼臘
3、依次填入下段文字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艾青說:“我所努力的對詩的要求是四個方面:( ),有意識地避免用華麗詞藻來掩飾空虛;( ),以一個意象來表明一個感覺和觀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選擇的主題;( ),不含糊其辭,不寫為人費解的思想,絕不讓讀者誤解和墜五里霧中。”
A.樸素 集中 單純 明快
B.單純 樸素 明快 集中
C.樸素 單純 集中 明快
D.單純 集中 明快 樸素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真正要從根本上解決街頭巷尾信筆涂鴉的問題,還需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有關法規(guī)。
B.只有領導干部嚴于律己,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個社會風氣得到根本好轉。
C.王主任在座談會上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單位職工許多好的建議。
D.在思想轉化工作中,應注意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去做工作。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中國古老的智慧、經(jīng)典的知識盡管難以具有實際的功效,但它有著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變氣質(zhì)、滋養(yǎng)人生的價值同樣不可小視。
B.事實上,建立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對維持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珍貴的物種資源和減緩經(jīng)濟發(fā)展給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C.對獨生子女的教養(yǎng)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讓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害的。
D.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比如,有關科學分析表明,茶葉的含鉀量特別高,夏天運動過后,人們應該多喝茶,可以及時補充鉀。
二、(共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9小題
絲綢之路能更名嗎?
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絲綢之路”這個概念,因為他通過考察,認為當時路上運輸?shù)闹饕浳锸墙z綢。
盡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絲織品,但這只說明“絲綢之路”確實運送過絲綢,而不能說明運送的主要物品是絲綢。今天“絲綢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黃金招牌,但仔細想來,這個名稱只是一個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場和角度提出來的。一條路的貨物流向應是雙向的,從東向西運送的是絲綢,那么從西向東運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華先生和同事們所進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僅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使這個問題更進一步地深化。
如果說“絲綢之路”從東向西運送的是絲綢,那么大量的事實證明,從西向東運送的重要貨物是玉石。
歷來的考古發(fā)掘中,都會發(fā)現(xiàn)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經(jīng)鑒定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這說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運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禾田玉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原。形成一個又一個用玉、賞玉的高潮。漢代中央政府統(tǒng)治西域,為玉石進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更為奇特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服藥成風,玉的功用竟然在飾品、禮器、藝術品之外,又添一項:口服。當時服用的藥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五石散”。著名思想家,藥學家葛洪說:“玉亦仙藥,但難得……當?shù)描庇瘢丝捎靡玻糜凇雨D’(古時于闐下轄和田縣)白玉尤善。”可見,一般的玉勉強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當今天服用“腦黃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歡迎的緊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間文物市場潘家園去看看,就會發(fā)現(xiàn)新疆和田玉仍然緊俏如初。
至此,可以認為“絲綢之路”似乎叫做“絲玉之路”更為貼切。
無獨有偶,與西北“絲綢之路”相對應的是蜿蜒在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和青藏高原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這名稱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者李旭和他的5個朋友首先提出來的。李旭解釋說:茶是古道上運輸?shù)闹饕锲罚R是運輸?shù)闹饕ぞ撸虼酥^之為“茶馬古道”。有意思的是,還有一篇講茶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學者格勒,但他對“茶馬古道”的解釋是“茶馬互市”。“茶馬互市”是指從宋朝開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設茶馬司,專門負責用茶葉與少數(shù)民族交換馬匹,因此“茶馬古道”是茶與馬互換的通道。這種解釋與李旭等的解釋有些差別,這種差別也許雙方都沒有意識到。然而正是這種無意識的差別,蘊含有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茶馬古道”四個字在李旭等漢族學者腦海里喚起的畫面是,大山褶皺中艱難跋涉的馬幫和馬背上的茶葉,而在藏族學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卻是高原草地上縱橫馳聘的駿馬和以馬易茶的場景。
6、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絲綢之路”應該更名的原因的一項是( )
A.“絲綢之路”這一名稱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來的。
B.至今無法證明絲綢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貨物。
C.考古資料證明玉石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貨物。
D.“玉石之路”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對中原甚為重要。
7、對文中劃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貨物流通的雙向問題,而且揭示了“絲綢之路”命名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絲綢之路”的命名問題,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貨物流通的雙向問題,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絲綢之路”的命名問題,而且揭示了“絲綢之路”命名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8、根據(jù)原文,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經(jīng)成為運行在“絲綢之路”上的一種重要的貨物。
B.“絲綢之路”雖然舉世聞名,但它運送的重要貨物不僅是絲綢,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絲綢之路”與“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別,實質(zhì)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別。
D.由于雙方存在無意識的差別,致使?jié)h、藏學者對“茶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釋。
9、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來,玉器便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B.根據(jù)對“茶馬古道”的研究,我們可以推斷,起碼從宋代開始,藏族人民就有愛好飲茶的習慣。
C.由于“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所運送的貨物并不同,因此兩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論。
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現(xiàn)象說明,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離不開各自的文化背景。
三、(2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7題。
黃州快哉亭記
蘇 轍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1)濤瀾洶涌,風云開闔。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shù):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究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2)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10、對句中加點的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 玩:玩耍 B.長洲之賓,古城之墟 墟:廢墟,遺跡
C.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 當:迎,承受
D.連山絕壑,長林古木 長:高大
11、對文中的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一舍:古代行軍一天所走的路程 B.倏忽:轉眼之間,迅急
C.睥睨:斜視的樣子,引申為傲視 D.騁騖:騁,在地上跑;騖,在空中飛,十分活躍
12、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是( )(3分)
A.變化倏忽,動心駭目 B.岡陵起伏,草木行列
C.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D.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
13、下面句子中,沒有句子成分前置現(xiàn)象的是( )(3分)
A.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 B.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C.烏睹其為快也哉! D.矜于一婦人,則可矣。其他未之見也。
14、翻譯下列句子(2分)
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