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成人高中語文復習檢測題
(2005年12月)
(六)
一、選擇題
1、“人頭攢動”其中“攢”字的正確讀音是: ( )
A cuàn B cuán C zán D zàn
2、10、下面句子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因此而損害國家的利益。
B. 北京電視臺的幾個經濟類節目都辦得栩栩如生,顯示出編導很有水平。
C.參加合唱團,有的同學雖然嗓音不太好,但是濫竽充數,重在參與嘛。
D.面對掉進水塘的同學,他當仁不讓,勇敢地跳進水里把同學救了起來。
3、“夏洛克”這個人物出自劇本: ( )
A 《威尼斯商人》 B 《茶館》 C 《警察和贊美詩》 D 《項鏈》
4、下列句中加框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 )
A.小王真是不可理喻,盡管這道題老師講了多遍,但是小王還是做錯了。
B. 進入高中以后,頑皮的李剛學習刻苦,進步神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C.金碧輝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D.夜深人靜,小陳獨自孑然一身地穿過漆黑的小巷。
5、“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在于精神!”此句的修辭方法是: ( )
A比喻 B 擬人 C 夸張 D 對比
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此句出自作品名篇:
A《茅屋為秋風所破歌》B 《琵琶行》C《雨霖鈴》D《長恨歌》
7、“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其中“興焉”的含義是: ( )
A 興旺 B 振興 C 興盛 D 興于此
8、制定一份計劃,其“目標”指的是: ( )
A 為什么做 B 做什么 C 做得怎么樣 D 今后打算
二、填空題
1、議論文的“論據”指的是: 。
2、議論文的論證結構,常見的有: 、 、 、 。
3、“西湖比不上長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此句中的“楚楚有致”應解釋為: 。
4、“化險為夷”中的“夷”字的含義是: 。
5、“戰國時候,有個南郭先生,此人不學無術。”此句中“不學無術”的解釋是: 。
6、“只有漫流的溪水聲引起你又過大自然的遐思”。此句中的“遐思”的含義是: 。
7、《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選自《 》,“諷”的意思是: 。
8、古代小說的題材比較廣泛,可分為愛情小說、諷刺小說、俠義小說、志怪小說、歷史小說等五種,其中 、 、
、 這四部長篇名著代表了我國古代小說的最高成就,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精品。
三、閱讀題
閱讀下面幾個語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一)綠地是城市之肺。科學測驗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須由150平方米的綠葉面積提供,也就是說每人采購依靠一株枝葉繁茂的喬木的產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綠樹成蔭的城區,空氣中的細菌可減少3至6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氫等有害氣體被綠色植物阻擋、過濾、吸收,灰塵減少10%至27%,城市噪聲減弱。在這清潔、安靜的綠色世界中,心臟病、高血壓、神經衰弱患者能得到調養和康復,人均壽命可處長2至3歲。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的都市人,在園林化的環境中,中樞神經、呼吸、血流得到調節,視、聽、嗅覺和思維的靈敏性得到增強。人的生命與綠樹的生命本是交融一體的,綠樹是人類生命之源。那些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樹毀綠的人們,可曾意識到他們的舉動無異于操利刃戳殺自己的心肺,殘害自己的身軀啊!據專家的估算,我國某個大都市每年因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損失為620萬個,經濟損失達4億元。如增加城市綠化,無疑可大大減少這筆損失。
1、這段文字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
2、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
3、說說加點的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
4、解釋下列詞語:
肆意: 。
戳殺: 。
(二)另成一格的還有那些石頭。古詩人形容泰山,說“泰山巖巖”,注解人告訴你:巖巖,積石貌。的確這樣,山頂越發給你這種感覺,有的石頭像蓮花瓣,有的像大象頭,有的像老人,有的像臣臥虎,有的錯落成橋,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側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動也不動,堵住你的去路。年月久,傳說多,登封臺讓你想像帝王拜山的盛況,一個光禿禿的地方會有一塊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處”。有的山池叫做洗頭盆,據說玉女往常睚暈里洗過頭發;有的山洞叫作白云洞,傳說過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便像宋之問在《桂陽三日述懷》里說起的那樣,“云海四茫茫”。是云嗎?頭上明明另有云在。看樣子是積雪,要不也棉絮堆,高高低低,連續不斷,一直把天邊變成海邊。于是陽光掠過,云海的銀濤像鍍了金,又像著了火,燒成灰燼,不知去向,露出大地的面目。
1、這段文字可分為三層,用“‖”在原言語讓標明。
2、分別寫出每層的層意:
第一層: 。
第二層: 。
第三層: 。
3、為啥“泰山巖巖”加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