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成人高中語文復習檢測題
(2005年12月)
(一)
一、選擇題
1、“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此句中“蓊”字的正確正確讀音是:( )
A、wěng B、wēng C、wōng D、wǒng
2、“素昧平生”中的“昧”應解釋為: ( )
A 糊涂 B 愚昧 C 不認識 D 隱藏
3、下列成語使用恰當的是( )
A、 他們倆已是十五年搭檔,工作上真是情投意合。
B、 隨著一聲振聾發聵的叫喊,大伙兒頓時停止了喧嘩。
C、 這位領導講話言簡意賅,受到大家好評。
D、 她九歲時就獲得了國際金獎,真是駭人聽聞。
4、下列各項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抑揚頓挫 面面相覷 諄諄告誡
B、自慚形穢 驚慌失措 夸夸其談
C、嘩眾取寵 自以為是 陳詞濫調
D、前撲后繼 有的放矢 等閑視之
5、.下列句子語意明確沒有歧義的是( )
A.他在樓上看見大家。
B.這兩個花瓶是朋友送來的。
C.發現了一個敵人的哨兵。
D.他在甲板上畫畫。
6、“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此句的修辭手法是: ( )
A借代 B 比喻 C對比 D 擬人
7、“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土遠則至者少。”此句出自( )的文章:
A 蘇軾 B 王安石 C 韓愈 D 蘇洵
8、國家領導機關向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應使用: ( )
A 通告 B 公告 C 命令 D 議案
二、填空題:
1、記敘文的文章結構,一般包括: 、 、 。
2、會議通知要寫明: ; ;
; 。
3、《都江堰》的作者是 ,他是當代的 家, 家。
4、茅盾,原名 ,字 。《風景談》中的“風景”不僅包括自然景觀,而且包括 。
5、《包身工》的作者是著名現代劇作家 。《包身工》中記敘的三個情景是 , 和 。
6、“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的好處是:
。
7、“欲有求于我也。”此句的文言句法特點是: 。
8、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 》,它共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 篇。分為 、 、
三大類。
9、“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其中“鐘鼓”兩字的意思是: 。
10、行政公文的秘密等級分為 、 、 三種。
三、閱讀題:
閱讀下面幾個語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一)(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2)葉子出水很高, A 。(3)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4)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 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5)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到荷塘的那邊去了。(6)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7)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一片葉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③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著輕紗的夢。④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 B ⑤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這段文字選自 (作者)的 (作品)。
2、文中A、B兩應的句子是:
A、
B、
3、根據語境解釋詞語。
田田的( ) 倩影 ( )
4、第二段段融情于景,但也有一句直抒胸臆,它是第 句。
5、第⑥句運用了一種特殊的比喻手法,也就是 其本體是 ,喻體是 和 。這個比喻的妙處在于用人的 覺感受來比喻人的 覺感受,比喻新鮮貼切,風格獨特。第一段中的第 也運用了同樣的手法。
(二)劉勰說得好:“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無論繁簡,要是拿“無可削”、“不得減”的標準,就都需要提練。但是,這提練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筆時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幾個例子,我想信作者在寫出的時候并沒有大費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來自生活,必諸真情做到繁簡適當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顧炎武引劉器之的話說:“文章豈有繁簡耶?昔人之論,謂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簡,則失之矣。
1、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 。
2、本節主要運用了 論證方法。
3、引用劉勰的話主要為了有力地論證 ;而引用顧炎武的話是為了論證: 。
4、顧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