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前一中語文中考一模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14分)
1.默寫,或根據課文填空。(10分)
(1)樹木叢生,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海》)(2分)
(2)好讀書,___________ ;每有會意,便 _______________ 。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2分)
(3)峰巒如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望西部,意躊躕。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2分)
(4)默寫陸游《游西山村》前四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面一段話的句子均有語病或錯別字,請在原文上改正。(4分)
目前,地球的綠色之肺--(1)森林正在日益委縮。(2)近200年來,地球上的森林大約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毀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3)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強烈增加。此消彼長,使得地球生態環境惡化。這導致全球氣候變暖,(4)對人類的生產而且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
二、文言文閱讀(11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茍: (2)辟: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5.下面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人皆有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
B.舍身而取義 環而攻之而不勝
C.故不為茍得也 己克,公問其故
D.賢者能勿喪耳 陳勝者,陽城人也
6.簡答:(3分)
(1)孟子在文中闡明了怎樣的觀點?(1分)
答:
(2)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請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三、現代文閱讀(42分)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第7至20題。
(一)(12分)
① 從醫學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發身體的疲勞和不適,對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傷害。
② 60分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會引起人的厭煩。假如在超過70分貝噪音的環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鎮靜劑或安眠藥。當然,75分貝的噪音算中等級別,它能影響人的思維和情緒。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們雖然比較短暫,但其激烈程度可以嚴重干擾人們的生活。例如:摩托車在行駛中的噪音可以達到100-110分貝,其強度超過電鋸鋸木發出的聲音;搖滾樂隊的某些演奏可能產生140分貝的噪音,它大大超過噴氣式飛機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時產生的轟響。科學實驗表明,超過115分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嚴重的煩躁和不安,這種情況相當于癲癇病發作時的一系列大腦變化;面對160分貝的噪音,動物有可能死亡。
③ 雖然我們生活在喧鬧聲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覺。人的耳朵有一種“掩蔽”功能,能自動清除環境噪音,而把那些我們感興趣的聲音突現出來。因此,我們能聽見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場所的人對我們的講話。耳朵還能將講話人的聲音分離出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環境噪音。但這只是大腦的一種“應對”技巧,噪音已經絲毫不漏地進入我們的聽管和神經系統,其后果是,強烈和長時間的噪音會破壞聲感受細胞上的纖毛。這些纖毛就是我們的“傳聲器”,隨著它們的逐漸被破壞,我們甚至可能失去聽覺。長此以往,耳鳴和心悸將接踵而來,并且身體的平衡系統也會因此而遭到破壞。從國際上的一些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生活在喧鬧地區的一部分居民的聽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差。在美國64-75歲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聽力;在意大利這個比例達到了18%,是40年前的兩倍。據一些國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紹,現在有聽力缺陷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選自(科學世界)2004年第4期)
7、本文主要說明了(限10個字以內)。(3分)
8.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第②段內容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③段劃線句子表明人們的聽力__________ ,運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0.下列句子中,刪去加點詞語后對原句意思表達影響最小的一項是 ( )。(2分)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們雖然比較短暫,但其激烈程度可以嚴重干擾人們的生活。
B.耳朵還能將講話人的聲音分離出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環境噪音。
C.搖滾樂隊的某些演奏可能產生140分貝的噪音。
D.面對160分貝的噪音,動物有可能死亡。
(二)(12分)
為你自己高興
劉心武
① 朋友小凌自幼雙腿癱瘓,在一家印刷包裝紙的福利廠工作,業余愛讀文學書,常到我家來借,我有一天就對他說:“你怎么不立個大志向,發奮寫作,也成個作家?”當時他沒說什么,過些天來還書,他告訴我:“我沒有寫作的天分,我就這樣當個讀者挺好。”臨告別時更笑著說:“我活得挺自在。我為自己高興。”
② 上個星期天我在大街上看見了他,他騎著電動三輪車,后座上是也有殘疾的妻子,摟著他們完全健康的小女兒,三個人臉頰都紅噴噴的,說是剛從北京游樂園玩完回來。真的,他們全家都為自己高興,那是人生中最扎實最醇厚的快樂!
③ 為自己高興吧!我為什么不完美?--別鉆那牛角尖.要是別人問你為什么不如何如何,那么,讓我們都像小凌那樣,坦然無愧地看待自己,珍愛、享受平凡而實在的人生!
④ 一個作家朋友得了個獎,卻很不高興,為什么?因為有人問:為什么只是個地區獎,而不是全國獎?如果他得了個全國獎,那么又可以問:為什么不是最高獎?如果是最高獎,那么又可以問:為什么國際上沒有得獎?如果國際上得了獎,那么還可以問:為什么不是諾貝爾文學獎呢?……這樣一路問下去,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也許會有正面的例子,但我舉不出來,我只知道美國海明威和日本川端康成都是在得諾貝爾文學獎不久后自殺身亡的。也許那自殺的心理因素非常復雜,但一些評論家譏諷海明威的“江郎才盡”,社會輿論對川端康成達到至美至豐境界的高于富土山的期盼壓力,很可能是那諸多因素中相當重要的一種。
⑤ 不要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標桿,更不要被別人往往確實是出于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責自苦的泥潭!
⑥ 爭取不凡( )可敬可佩,( )甘于結結實實的平凡,則更可愛可羨……這個世界很大,機會確實很多,然而這個世界也很小,機遇又極為難得,我們應在奮力進取與適可而止之間取得一種平衡。我們要懂得這個世界不單是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更是為平凡的人而存在。
⑦ 為你自己高興,因為你的努力奮進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為你自己高興,因為你能夠如現在這樣也真是挺不錯;為你自己高興,因為你不為自己設置徒添煩惱的標桿,更不受他人出于好意而設置的縹緲標桿的蠱惑;為你自己高興,為你那平凡而充實的、問心無愧的存在而高興!
11.刪掉第②段似乎也可以保持文章的完整,而為什么作者要寫這一段?請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至⑤段運用了舉例論征和__________的方法。舉小凌的例子是證明要“坦然無愧地看待自己,珍愛、享受平凡而實在的人生”的觀點;舉作家朋友和海明威、川端康成的例子是證明_________的觀點。(4分)
13.下面這句話摘自第⑥段。請在句中括號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2分)
爭取不凡( )可敬可佩,( )甘于結結實實的平凡,則更可愛可羨……
14.有人認為“為自己高興”就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對此觀點,作為一個中學生的你是如何看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
糖罐的秘密
李曉琴
① 上高中時,學校坐落在清江邊上的一個小村子里。寧靜的村落三面臨水,四季風景如畫,如同古人筆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極其A(piānpì)閉塞,周圍疏疏落落全是民居,連買一根針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鎮不可。
② 這可苦了我們這群高三的可憐蟲們。讀書實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覺就是餓,連睡夢中都滿是各種各樣令人B(chuíxián)的好吃的東西。不知是誰帶了一罐糖來,是那種黃亮如金、細軟如沙的黃砂糖。
③ 于是,寢室里便流行罐裝的黃砂糖。十二個糖罐,恰似我們十二個女孩子,親親熱熱地排成一排。臨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熱騰騰的糖水,月兒便甜甜地照進夢鄉。
④ 唯獨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個別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們的總是又多又滿。每晚,我們一邊啜著糖水,一邊嘰嘰喳喳地品頭論足.或嘀嘀咕咕地發著牢騷,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時,秦霜總是在燈下讀著她那本似乎永遠也讀不完的小說:問她為什么不喝,她說:“壞牙齒呢!”
⑤ 后來有人跟我咬耳朵,說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樣子罷了。她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年邁的外婆一起過活,學費都交不齊,哪還有閑錢買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沒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說什么壞牙齒的鬼話!我聽了之后覺得心頭一緊,有說不出的悲涼。一次下課間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寢室找水喝-經過寢室門前的花壇時,不經意地向寢室的窗戶一瞥,卻見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東西,不由一驚。細細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從每個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⑦ 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驚訝、憤怒、鄙夷漸漸散去,兩行溫熱的淚卻無聲無息地淌下來,滴落在那暗香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