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課內(nèi)閱讀訓練
班級 姓名 學號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掛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2)“人都到哪里去了!”
(3)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xù)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4)“讀書!”
(5)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6)“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7)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蟬蛻( ) 倜儻( )( ) 拗( )過去
2.劃線句子所采用的修辭手法是:
3. 以上文字主要寫了玩耍和 兩種情景,其中都寫到了氣氛。最能體現(xiàn)各自氣氛特點的詞語是 和
4.下面四項中,最能表現(xiàn)先生“嚴而不厲”性格的是( )
A.到園里的大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來:“人都到哪里去了!”
B.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
C.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D.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5.為何學生讀的文字沒加標點而先生讀的有標點,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項是( )
A、學生讀的文字是間接引用,而先生讀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學生讀得快,而先生讀得慢。
C.學生是放開喉嚨讀,先生是大聲朗讀。
D.學生沒讀懂,先生讀得懂。
6.下面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上文對先生進行了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
B.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對封建教育的不滿。
C.“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這句話表明少年魯迅天資聰穎,對先生所讀文章的妙處。心領神會。
D.段末“拗”字生動描寫了先生讀書時無限陶醉的神態(tài)。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二)爸爸的花兒落了
⑴有一天,下大雨,我醒來就知道不早了,因為爸爸已經(jīng)在吃早點。我聽著、望著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學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媽媽逼著穿上肥大的夾襖,(是在夏天!)踢拖著不合腳的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走向?qū)W校去!想到這么不舒服的上學,我竟有勇氣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⑵過一會兒,媽媽進來了。她看到我還沒有起床,嚇了一跳,催促著我,但是我皺緊了眉頭,低聲向媽媽哀求說:
⑶“媽,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學了吧?”
⑷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當她轉(zhuǎn)身出去,爸爸就進來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來,瞪著我:
⑸“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
⑹“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
⑺“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⑻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氣不挪窩兒。
⑼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爸左看右看,結(jié)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zhuǎn)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fā)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⑽爸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我是一只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錢坐車去上學。
⑾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車里,一邊抽抽搭搭地哭著,一邊撩起褲腳來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來的鞭痕,是紅的,而且發(fā)著熱。我把褲腳向下拉了拉,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最怕被同學恥笑。
⑿雖然遲到了,但是老師并沒有罰我站,這是因為下雨天可以原諒的緣故。
⒀老師叫我們先靜默再讀書。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五分鐘。老師說: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的功課有沒有做好?今天的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地告別了嗎?……我聽到這兒,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著的,淚水不至于流出來。
⒁靜默之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神告訴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zhuǎn)頭,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⒂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爸為什么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征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⒃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
⒄后來怎么樣了,我已經(jīng)不記得,因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記得,從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欄校門的學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門前,戴著露出五個指頭的那種手套,舉了一塊熱乎乎的烤白薯在吃著;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門前,手里舉著從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給親愛的韓老師,是她教我跳舞的。
1.請寫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起因:
經(jīng)過:
結(jié)果:
2.寫人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本文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寫爸爸?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爸爸身上的什么特點?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