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一單元檢測題
(滿分100分,120分鐘完成)
班級 姓名 學號 成績
一、積累與運用(共20分,各每小題2分)
1.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蟬蛻(tuì) 尷尬(ɡān ɡà) 木屐(jī) 玉簪花( zān )
B.系上(jì) 斑蝥(máo) 纏絡(luò) 攢成(zǎn )
C.桑葚(shèn) 臃腫( yōng ) 花圃(pǔ ) 撣子( dǎn )
D. 菜畦(qí) 倜儻(tìtǎnɡ) 拗過去(aǒ) 彌漫mí( )
2.下列詞語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
A.相宜 陋丑 瞬息 人跡罕至
B.確鑿 訕笑 腫脹 荒草萋萋
C.書塾 幽寂 搏學 來勢兇兇
D.瞬息 嫉妒 叮囑 駭人聽聞
3.《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硬著頭皮”這一詞語出現了四次:
①“美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②“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
③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④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
“硬著頭皮”是口頭語,根據文中的語境,換成四字格的書面語,可以是: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 。
4.下列各句加點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今天碰到小學同學趙麗,她說有空要來鑒賞我近期的作文。
B.外面正下著大雨,他沒有帶雨具,只得冒雨疾行,樣子顯得很狼狽。
C.從沒見老師發過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靜默,同學們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D.這次沒有能夠當選班長,他的神情顯得很沮喪。
5.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①他覺得非常悲哀,因為自己長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體雞鴨的________ (A.嘲笑B.嘲弄C.玩弄)對象。
②我看看老師,________ (A.請求B.征求C.求取)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6.下列沒有語病的-項是 ( )
A.他從上中學的第一天起,就堅持每天寫日記。
D.閱覽室里有各種學生們喜歡閱讀的圖書雜志。
C.濟南的冬天,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D.我們必須認真克眼并隨時發現自己的缺點。
7.沒有運用比喻的-句是( )
A.村落啦,樹林子啦,坑洼啦,溝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進了神秘的沉寂里。
B.那些樹仍舊渾然不覺地,在飄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無限的云庫似的。
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條鼓滿了風的風帆。
D.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輕輕飄在空中;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
8.聯系語境,解釋詞語有誤的是( )。
A.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
機關:這里指秘密的意思。
B.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無味:沒有味道。
C.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知交:知心的朋友。
D.“闖練,闖練,英子。”我臨去時爸爸還這樣叮囑我。
闖練:走出家庭,到生活中去鍛煉。
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戈寶權譯的《普希金詩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國著名詩人。
B.《爸爸的花兒落了》“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帶雙關,含義豐富,既指指夾竹桃花的敗落,又暗示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還指“我”長大成人,語帶雙關,涵義十分豐富。
C.《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他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0. 將下面一段文字簡縮到25個字內(一個標點算一個字,允許用原文外詞語)。
有人向羅馬教廷控告布魯諾是“異端”,“罪狀”一共有一百三十條。在布魯諾周圍,開始布滿了惡毒的監視的眼睛。他逃亡了。在意大利的各個城鎮--土倫、熱那亞、威尼斯、帕都亞--流亡了三年,這些城市也和那不勒斯一樣,到處是殘酷的鎮壓異端的機構--宗教裁判所,大學里則充滿了亞里士多德的信徒。最后,喬爾丹諾布魯諾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熱愛的土地,越過阿爾卑斯山,逃亡到國外去。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11.解釋加點的字。(4分)
(1)未嘗識書具( ) (2) 指物作詩立就( )
(3)不能稱前時之聞( ) (4)稍稍事言其父( )
12.下列加點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稱前時之聞 D.于舅家見之
13.下列句中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B.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聞之也/久
14.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15.回答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分)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