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二)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23分)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藍黑色墨水的鋼筆或圓珠筆填在“答題卡”上;然后再將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信息點上。
2.第Ⅱ卷答案答在試卷上無效。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答案的序號的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
一、(23分)
選出1--7題中最符合題意的答案,將序號涂到答題卡上。(每小題2分)
1.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干涸(hè) 愜(qiè)意 解剖(pōu) 問心無愧(guǐ)
B.點綴(zhuì) 應和(huò) 贍(shàn)養 揆情度(dù)理
C.調(tiáo)解 蠻橫(héng) 停滯(zhǐ) 鱗次櫛(zhì)比
D.差(chāi)役 阻撓(náo) 拮據(jū) 挑撥離間(jiàn)
2.根據語境,選出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現任縣長用人唯親,聽說是有堅強的后盾。(背后的支持和援助力量)
B.二十年不見的老劉竟然滿臉滄桑。(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C.亙古南極終年積雪,寸草不生。(自古以來)
D.小時候我經常逞能地爬上高高的榕樹。(顯示自己能干)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4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啟程前來大陸,勇敢地開始了舉世矚目的和平之旅。
B.學習中的天津市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切實際的。
C.在日常學習中,如果我們合理運用統籌方法,就會事倍功半。
D.父親經常拿成功人士的例子對我進行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作者是唐代王維之手。
B.為了防止貧困生輟學,教育部門做出了免除貧困生學雜費、書本費,并補助生活費。
C.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千手觀音》,全國觀眾受到好評。
D.慶祝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應該成為我們增強民族自信,重鑄輝煌歷史的契機。
5.填入下面文字中橫線上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在天山的高處,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 ① ,使湖光天影山色融為晶瑩的一體。在這秀美的湖上,惟一活動的就是天鵝, ② 。大地慷慨地賜予人類這寧靜的自然環境。
A、①湖面明靜如鏡,水清見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凈,天鵝的叫聲襯托了湖面的幽靜
B、①湖面明凈如鏡,水清見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湖水的明凈襯托了天鵝的潔白,湖面的幽靜襯托了天鵝的叫聲
C、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凈如鏡、清澈見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來
②湖水的明凈襯托了天鵝的潔白,湖面的幽靜襯托了天鵝的叫聲
D、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凈如鏡、清澈見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來
②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凈,天鵝的叫聲襯托了湖面的幽靜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雎》《蒹葭》《君子于役》都選自《詩經》。《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分
“風”“雅”“頌”三個部分。
B.《威尼斯商人》是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著名喜劇,描寫了威尼斯商人鮑西婭和猶
太高利貸者夏洛克之間的一場生死交鋒。
C.《海燕》是蘇聯作家高爾基創作的散文詩,作者借海燕之口表達了自己對社會變革
充滿激情的呼喚。
D.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中德拉和杰姆最終都得到了最
珍貴的禮物--愛。
7.下面各項中蘊含了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的一項是
A.為了我的祈愿 / 詩人啊,你起來吧 / 而且請你告訴他們 / 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要
來
B.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是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
野草。
C.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D.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閱讀《看云識天氣》的片段,選出8--10題的正確答案,將序號涂到答題卡上。(每題3分)
天上的云,姿態萬千,變化無常:①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②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③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④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8.根據選文,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內容上看,這段文字說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
B.從結構上看,這段文字是“總--分--總”的結構。
C.從寫法上看,這段文字運用了比喻和排比,將姿態萬千的云描繪得鮮明具體。
D.從語言上看,這段文字中“招牌”一詞過于呆板,應改為“征兆”。
9.文段②③句說明云的特點是
A.姿態萬千 B.排列整齊
C.變化無常 D.形態美麗
10.這段文字連用比喻,對其作用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A.形象具體地說明了云各種各樣的姿態特征。
B.說明了各種云的分布排列形式。
C.突出了云的特征,抓住了變化規律。
D.使文章的語言更生動,更有辭采。
第Ⅱ卷(共97分)
注意事項:第Ⅱ卷用藍、黑色墨水的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上,
題號 二 三 四 小計
分數
得分 評卷人
二、(23分)
在11--13題中填上原作空缺的部分,或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句子。(共8分,每空1分)
11.燕子來時新社, 。 , ,日長飛絮輕。(晏殊《破陣子》)
1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 ,
相期邈云漢。(李白《月下獨酌》)
13.《醉翁亭記》中描寫瑯琊山春夏兩季景色的文句是:“ , 。”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7-10題。(15分)
[甲]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①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隨妻而泣。其母曰:“母還,顧反為汝殺彘③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節選自《韓非子曾子殺彘》)
[注]①辯,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參,孔子的學生。③彘:zhì,豬。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4分)
①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與: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