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一高2005-2006學年度高三語文模擬試題(6)
命題人:李雙營 2005、12、23
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文質彬彬 瀕于破產 落英繽紛 秉燭待旦
B.共襄義舉 金鑲玉嵌 安內攘外 以饗讀者
C.瞻望鵠立 醍醐灌頂 狐死首立 囫圇吞棗
D.弦外之音 懸崖勒馬 銜枚疾走 頭暈目眩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由應試教育訓練出來的被動思維方式,年復一年地銷蝕著學生正在成長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創造力。
B.再過幾個月就要高中畢業了,三年時光,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好像漫長得很,可現在回頭一想,卻如白駒過隙一般。
C.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規律性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D.他所謂的英雄,不是人們通常所稱道的英雄。那種人憑借強力,在盛榮或個人野心的驅使下,會給人類釀造巨大的災害。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讀書可以人吸納古今開創理想世界,馬克思正是在閱讀中歷經40年辛勤探索,終于完成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確立。
B.我們在多樣化需求發展、在多樣化社會發展的情況下,尤其要關注社會需求的新變化,要尊重大眾合理的需求,要學會寬容。
C.張大江在學院領導的鼓勵和支持下,他四處搜集和研讀有關自動化控制的各種資料,運用最新的技術改革了放映設備。
D.在技術革新中,公司組織有關人員圍繞以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對工藝設計、設備保養和質量檢測等部門進行了整頓。
4、從修辭角度看,下列各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媽媽得知兒子制作的航海模型獲得了學校小科技技比賽-等獎后,興奮得三個月沒睡覺。
B.一道艷麗的彩虹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爬上天空,宛如飛騰著的一條巨龍。
C.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中,才能寫出反映我們時代的好作品,那種離開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沒有的。
D.馬路和汽車好比鋼琴和二胡,沒有好的二胡,鋼琴就奏不出動聽的樂曲;沒有好的馬路,汽車也不能跑得順暢。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文,完成5-7題。
“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低下與重復浪費已成為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瓶頸因素。”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指出。
科學數據是人類社會科技活動和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基本科學技術數據、資料以及按照不同需求系統加工的數據產品和相關信息,是信息時代最基本、最活躍、影響面很廣的科技資源。科學數據不僅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政府部門制定政策、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長期以來,我國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科學數據資源,但由于沒有形成開放共享的有效機制,大多數仍放在資料堆或檔案柜中,沒有經過有效的整理和建庫,數字化程度較低。很多數據庫往往局限于本部門(行業)、本單位使用,甚至個人專用,缺乏部門間的交流和溝通,更沒有形成面向社會的數據共享,根本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造成了科技資源的浪費。更為嚴重的是目前國家投入的經費有很大部分用于重復采集基本數據,如:用于遙感衛星數據接收的地面設備MODS,美國有18臺,而中國已經布設了30多臺,而且還在繼續增加;目前已建的5000-6000個科技范疇的數據庫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支撐的還相當少。一方面是科學家往往很難得到研究所需的資料,另一方面是各種科學數據重復采集浪費了國家大量的寶貴資源。因此,科技界強烈要求打破科學數據壁壘,實施科學數據共享。
科學數據資源的價值與其可共享性密切相關,一方面由于科學研究需要使用其它相關學科和相關領域的數據、信息和知識,導致科學數據的應用不限于本專業、本領域,而是為不同學科的研究所用;另一方面由于科學數據可以無限制地復制,使數據的使用不會因為滿足某時某人的需求而影響任何時候他人對相同數據的需求。
我國現有的海量科學數據主要是靠國家投入,通過各種專項事業和各類科技計劃來獲取并積累的,是一種國有資產,是一種全民共同所有的資源。“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這決定了數據擁有者必須讓科學數據進入公眾領域,為國家和社會的整體發展服務。
國際上科學數據共享的發展為中國實施科學數據共享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近20年來,許多發達國家相繼開展了科學數據共享工作,一些國際科學組織也加強了科學數據的交換和共享工作,世界氣象組織構建的全球電信數據交換系統,國際減災協會組織的國際災害信息資源網絡等一批全球性數據共享工程已經建成。據統計,近30年來。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得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科學數據量已經超過了過去5000年的總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蓬勃開展,“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極快的速度發展,科技網、教育和科研網、金橋網、中國公用互聯網和全新一代的寬帶網等一批網絡基礎設施相繼建成。這些都為科學數據的廣泛、方便、快捷的共享提供了基礎和技術保障。
程津培指出,在推進科學數據共享的進程中,要轉變觀念,提高科學數據共享認識,增強加快實現科學數據共享的緊迫感,打破“信息壁壘”,統籌規劃,立足國情,建立健全科學數據共享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科學數據共享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構建國家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體系,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全球科學數據資源共享。
(節選自2005年2月《新華文摘》)
5、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科學數據應該共享的原因的一項是( )
A.隨著科技的創新,科學數據不再只服務于單一學科,而且科學數據可以無限制地復制使用,不會因為滿足某時某人的需求而影響任何時候他人對相同數據的需求。
B.我國現有的海量科學數據主要是靠國家投入,通過各種專項事業和各類科技計劃來獲取并積累的,是一種國有資產,是一種全民共同所有的資源。
C.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形勢下,必須轉變觀念,要提高對科學數據共享的認識,增強加快實現科學數據共享的緊迫感,統籌規劃,加強合作,打破“信息壁壘”。
D.當前由于諸多原因,科學家往往很難得到研究所需的資料,而不得不進行各種科學數據重復采集,浪費了國家大量的寶貴資源。
6、下列對實施科學數據共享的有利條件的說明不當的一項是( )
A.國際上科學數據共享的發展為中國實施科學數據共享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近20
年來,許多發達國家相繼開展了科學數據共享工作。
B.近30年來,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的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科學數據量已經超過了過去5000年的總和。
C.“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極快的速度發展,科技網、教育和科研網、金橋網、中國公用互聯網和全新一代的寬帶網等一批網絡基礎設施相繼建成。
D.中國已經布設了30多臺遙感衛星數據接收地面設備,而且還在繼續增加;并且目前已建成5000-6000個科技范疇的數據庫。
7、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科學數據的這種可共享的特性,決定了要實現科學數據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就必須要以數據的充分共享和廣泛使用為前提。
B、科學數據是人類社會科技活動和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基本科學技術數據、資料和按照不同需求系統加工的數據產品和相關信息,以及個人家庭、身份、經濟狀況等信息。
C、投入大量資金而產生的海量數據得不到充分利用已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尖銳問題。實施科學數據共享已成為國家資源有效利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
D、實施科學數據共享工程,創建科學數據開放、流通的共享新秩序,不僅是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的迫切需求,也是信息時代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于是遂去之。(荀)彧①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②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征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孫策轉斗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于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日: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雄豪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于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③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于南皮,冀州平。太祖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茍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后太祖征荊州還,于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節選自《三國志魏書十四郭嘉傳》)
【注】①茍彧:曹操的謀士。②太祖:曹操,其子曹丕稱帝,追封其為魏太祖。③適:通“嫡”,古時候稱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候專指正妻所生的長子。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月出于東山之上
B、于是遂去之 &